必须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
必须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首先要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要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立足时代、引领时代,深入回答时代之问,彰显伟大时代精神,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广大党员干部砥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最好教材。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信仰信念、深厚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要深入思考学,学习理论切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牵强附会,务必吃透精髓,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带着问题学,常学常思、多思多问,要紧密结合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和思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而促进理论知识在不断的“头脑风暴”中转化为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从而更好地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用制度保障学,落实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有计划地组织举办研讨班、读书班等,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人民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伟业的矢志创造者和不懈奋斗者。
要强化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价值内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和鲜明价值底色,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把握。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至高无上,爱民重于千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始终“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坚持“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一切依靠人民的内在动力、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导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人民立场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染人、吸引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坚决拥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的理论”。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强化带头意识,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为人民服务”在各领域深层次传承弘扬。要主动到基层到群众中去,以“空杯”的心态向群众请教,把学习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多读几本“无字书”,多学几项“硬本领”。要把群众装在心中,与广大群众一起干,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要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要强化担当意识。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和“一曝十寒”的懈怠,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要事不避难、勇于担责,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看准了就要大胆去做,特别是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考,更要直面难题顽疾,不躲不绕不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敢于碰硬,敢作敢为,把重任扛下来;当改革涉及突破利益藩篱时,要把个人荣辱得失放在一边,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要提高担当能力,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全面了解真实情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深入剖析矛盾症结,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干事业,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
要发扬斗争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一系列风险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敢于斗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与勇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谁斗争”“靠谁斗争”“如何斗争”等重大命题,阐明了新时代敢于斗争的思想意蕴,蕴含着敢于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把牢为人民谋幸福的斗争方向,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行动上始终维护群众,把群众的伟大实践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源泉,真正成为群众可以信赖的贴心人。要展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斗争姿态,在困难面前、危难关口、关键时刻,要不躲不避、不推不拖、不等不靠,拿出迎上去的姿态、善吃苦的毅力和敢攻坚的魄力,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攀最险的山峰。要锻造能力过硬的斗争本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围绕扎实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思维、专业精神、专业方法,积极研究新形势下斗争的新形态、新特点、新手法,有针对性地增强斗争本领。
作者: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省委党校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张永刚
来源:《党的生活》2023年第6期上
2023-06-29 22:31:1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