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湖诗歌节开幕式领导致辞
2023年青海湖诗歌节开幕式领导致辞
西海文艺
吉狄马加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青海湖诗歌节组委会主席吉狄马加
女士们、先生们,我亲爱的诗人朋友们:
今天我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再一次见证了在地球第三极高地上正在呈现的诗歌盛会,再一次克服重重困难,打破各种自然和人为的障碍,跨越千山万水,最终在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完成了一次因诗而生的夙愿,在此时此刻我会想到生活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卓越的抒情诗人仓央嘉措,他的诗歌似乎预言了正在发生的一切,我们的见面或许本身就不是一个偶然,我们、你们、还有不为人知的他们,因为生命与生命的关联才相聚在了此地,这是不是人们口头上常说的缘份,我当然相信缘份的存在,也正因为这样,奇迹的出现就不会再让人感到惊愕。
朋友们,我要告诉诸位的,是我在这里等待你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在这个星球的十字路口上,你们的身影浮现在遥远的天边,因为你们的执着以及所具有的对诗歌的坚定信念,我们才在这片被远古的祭司命名为青藏高原的雪域,清晰地看见了彼此的容颜,听见了不同语言发出的声音,并深情地拥抱在了一起。为此,我要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付出了智慧和辛劳的各有关方面、相关组织和个人,表达诚挚的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其《哲学宣言》中告诉我们,有一个他认为的“诗人时代”,并将马拉美、兰波、特拉克尔、佩索阿、曼德尔施塔姆和保罗.策兰判定为他认为的那个诗人时代的代表和亮点,他试图以海德格尔的思考和结论,来说明只有将哲学交付于诗,人类才可能在知识与真理之间发现不同,这个不同就是诗歌潜在的独一无二的东西。也许只有诗歌,更接近于数学的抽象和纯粹,从这一点看,诗人比数学家更能将诗与数学间不同的本质升化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讲,诗的确要比哲学更为深刻玄妙,从一开始诗就完全超越了数学所谓客体的界限,甚至从根本上只承认诗只是在诗性的隐喻中再现一种历史的中顿,我不知道,他说的这个“诗人的时代”会持续多久,至于他下的那个结论,那一代诗人已经从内部终结了自已的时代,这当然是不足为信的,但我会顽固相信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诗人还会存在,诗歌不会消亡,而总会有一些诗人,将去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诗人朋友们,不同时代的诗人,将会面对不同的现实和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尽管逆全球化的潮流从未停歇,但必须认清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经历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人类,特别是生物工程和智能技术开始深度地影响人类生活,并且已经看到这种新技术发明和智能创新,给人类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潜在的风险也一并显现了出来,如何让它们真正造福人类,亦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的问题,还是一个伦理和道德问题,同时,那些急需人类共同解决仍然还留存着的难题,诸如全球变暖、核威胁和可能出现的核污染、区域性战争、对人权的侵犯、波及大半个世界的干旱、粮食危机、传染病及公共安全、资源的过度损耗、生态和环境的保护问题等等,仍然让今天的人类面临着的更为严俊的考验。
人为何物?今天似乎又到了诗歌必须回答并关注的问题,当人的本体属性被抽空,人是是否还是原来意义上的人,诗歌中关于存在、关于时间和生命、关于终极意义、关于主体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关于虚无与永恒的法则等一系列命题,都是当下真正的诗人无法绕开还必须严肃对待的一项神圣的使命,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上下螺旋式升降带来的结果,诗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在20世纪上半叶,以他的惊世之作《荒原》、《四个四重奏》出色地完成了那个时代赋予他的天赐使命,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承担并完成另一个更为艰巨、但同样令人充满了自身责任和使命感的任务,那就是书写并见证这个更为复杂而多变、熟悉又陌生、疏远仍感亲切、叹息与梦想并存、沮丧时仍然相信明天的时代。
最后,我宣布,2023年青海湖诗歌节正式开幕!
夏吾杰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共海北州委书记夏吾杰
尊敬的吉狄马加主席,各位诗歌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六月的海北,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徐徐展开大美画卷,巍峨雄浑的祁连山笑迎八方宾朋。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刚察县考察指导工作,2022年元旦在新年贺词中讲到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今天,我们以诗歌的名义,相聚在大湖北岸、藏城刚察,共同见证青海湖诗歌节开幕式盛况,这是我一直期待的时刻。我想,至少有这么几个因素,一,吉狄马加先生是我们的老领导,今天在这里相遇,我感到格外的喜悦和激动;二,海北这片土地上,曾经留下过仓央嘉措、昌耀、西川、海子等著名诗人脍炙人口的诗句,让海北富有诗意,更加迷人,是举办诗歌节的理想之地;三,通过今天的聚会,相信各位诗人朋友们,一定能够领略梦幻海北之魅力,必将诗兴大发,为我们创作出更加优美的诗篇。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海北州委、海北州人民政府和全州29.6万各族人民,向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创办人吉狄马加先生,向远道而来的海内外诗人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拨冗出席这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海北是集自然之精萃的“生态家园”,面朝青海湖,背靠祁连山,地处两个国家公园,拥有45万公顷湿地、1.2万平方公里的各类自然保护地,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是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境内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聚集,浓缩了大美之精华。海北也是精神文化的高地,这里是昆仑神话的发祥地之一,西王母动人的传说展现了这片土地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片土地孕育传承了“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近年来,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充分展示海北独特的文化魅力,社会各界朋友们纷纷来到海北观光体验、接受教育,切实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自2007年青海湖诗歌节创办以来,这片高天厚土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青海湖诗歌节以跨越文化的国际视野,不断寻觅和创造着更加深入人心的对话语言,通过中外诗人坦诚、友好、广泛的交流,一幅幅不同文明共存共荣,各种思想和诗歌创造力互相激荡而成的磅礴诗卷,不断呈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多了一个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对话的窗口,多了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特别是自2019年以来,在省委的大力支持和吉狄马加先生的关心关怀下,海北州已经承办了两届青海湖诗歌节,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海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海北成为世人眼中的“诗以咏怀”“诗以抒情”“诗以映景”“诗以言志”之地,青海湖诗歌节已成为海北州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在此,我们真诚感谢吉狄马加先生对我们的这份厚爱。
先生们、女士们、朋友们!诗歌,是精神之光,也是瞭望世界的窗。今天我们以诗会友,以诗论道,感受诗歌文化和高原文化的魅力,享受诗歌带给我们心灵的欢悦和富足!借本届诗歌节举办之际,真切希望各位诗人朋友们,在这天地交融、各民族共生的圣洁宁静之地书写绚丽多姿的时代华章,力争将青海湖诗歌节打造成中外诗人与海北人民共享诗歌艺术的文化盛会。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相约山宗水源、梦幻海北,在美丽的青海湖畔激发出无限灵感,让越来越多的朋友与诗结缘、以诗为伴,让海北与诗一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今年是海北州建政70周年,在此,我诚挚邀请广大诗人朋友们届时再来美丽的金银滩草原,见证和体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海巨变海北诗篇。
最后,预祝本届青海湖诗歌节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友人在海北心情愉悦,身体安康,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谢谢大家!
金石开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诗刊》社主编助理金石开
尊敬的吉狄马加主席,班果常委、何录春副省长、匡湧副主席
各位领导、诗人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此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代表李少君主编,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国内外嘉宾、诗人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海北州委、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等青海方面的各位领导和同事在筹划和实施此次活动中所作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此,还要特别感谢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的加入进一步加强了诗歌节的专业性,增强了诗歌节传播的生态结构。
今天,我们有必要在此重温《青海湖诗歌宣言》中那些滚烫的文字:青海是人类诗和歌的最早摇篮之一,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在苍茫的雪域高原,诗的圣灵之光,召唤我们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的诗人,会聚于中国美丽的青海湖畔,在这里见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以诗人的良知和诗歌的神圣,庄严发布青海湖诗歌宣言。可以说,从宣言发布的那一天,2007年8月9日,青海湖中映射的就不仅仅是辽阔的天空,那湖面上荡漾的也不止是万顷碧波,在这片山水中,就更加集中地凝聚了人的情感和经验,时代的大潮在这里滚动,处处闪耀着人们昂扬的意志。这里,已经成为诗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可以期待的诗歌高地。随着青海湖诗歌节一届一届的成功举办,随着诗人们一次一次怀着朝圣的心理汇聚在青海湖畔,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我们关于诗歌的希望和信念已经像高原一样凸显在我们心中,我们更加自信地预料到:因为我们在这里持续不断地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诗意和谐,而让青海湖处处留下了诗人的影子,这片最初让我们迷醉牵挂的山水最终因为我们而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得以更加深沉、更加本质化的永恒。
就像宣言中提到的那样:这无疑是诗的责任,同样也是诗的使命。
如果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曙光,如果因为此行成就了诗人的终极梦想,如果你的诗句回响在这里成为天空的一部分,我们就要特别感谢青海湖诗歌节的发起人,组委会主席吉狄马加先生。操办如此规模的盛事,可能会消耗他的创作,可他以对诗歌的拳拳之心和痴迷之情,以这样的行动,让诗歌回到生活的现场、让诗人站在时代的潮头成为可能。
2023年青海湖诗歌节的主题是“在全球生态环境下的诗歌写作与诗人的价值立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青海最为殷实的家底,也是一份沉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未来持续发展的资本,是青海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是贯穿青海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特别是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反映了青海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诗歌以其形式和内涵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关注生态文明,聚集自然环境,即是对人类生命状态的时代叩问,又是在时代洪流中对生命本体的内向探视,是诗歌对生活的介入,也是诗歌自自身发展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古典诗词审美习惯于呈现自然圆润、对称、和谐的一面,可这仅仅是生活、生命的一面,甚至是浮于表面的一层。真实的生活中还有虚无、冲突和失衡的一面,同样需要我们用诗歌来表现。在生态环境下的诗歌写作应该呈现、发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动态平衡的本质,进行诗歌现代性的人文思考,丰富诗歌的审美因素,以此确立诗歌具有现代特征的诗性内容。中国新诗创作自然赓续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同时避免了以人为主体、高高凌加于自然之上的虚妄状态,在生态环境下的诗歌创作丰富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将感性和理性作了一个恰当的平衡。我们爱护的不是环境,而是人自身的生存。而以上所有思考都蕴藏着诗人的价值立场。当然,在生态环境下,诗歌创作在不断完善对“现代性”的认识,将其转化为我们的创作观念内在思维模式的同时,也不能将生态环境下的“现代性”本质化和绝对化,我们还不要忘记诗歌创作要同样重视诗歌的本体化特征和本质化属性。
总之,我相信,通过此次主题研讨、创作交流、文学采风和诗歌朗诵,我们不仅能以诗歌的形式展示青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能以诗歌的方式加强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为推动青海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各项事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李宾开幕式上的致辞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李宾
尊敬的马加主席、班果常委、何录春副省长、匡湧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来宾、诗人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大美青海,梦幻海北。今天,我们非常高兴与中外诗人朋友相聚一堂,共同开启2023年青海湖诗歌节,共赴一场诗酒相融的风雅集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泸州老窖,向不远万里来到青海湖畔参加2023年青海湖诗歌节的各位诗人朋友们表示热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泸州老窖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泸州老窖与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达成了青海湖诗歌节战略合作。我们五方聚力共同举办青海湖诗歌节,旨在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青海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诗情酒意、普及诗酒文化,构建起了一个不同文化之间沟通和交流互鉴的平台。
今天,青海湖诗歌节又如约而至,我们将与各位诗人朋友一道共同见证青海湖诗歌广场第二堵诗歌墙的落成,并揭晓新一届“1573金藏羚羊诗歌奖”,为中外诗歌的繁荣兴盛再添崭新注脚。泸州老窖也将携手青海湖诗歌节,肩负中外文化交流使命,以酒为媒,以诗表意,让世人注目青海湖,让世界品味中国。
亿万年来,青藏高原的涓涓细流,经沱沱河、三江源、金沙江,流到了泸州,而勤劳善酿的泸州人,用这圣洁的高原雪水,酿成了醇香的美酒。青海为长江之源,也自然是美酒之源,更是泸州老窖酿造美酒之源。
诗自黄河长江吟,酒从泸州老窖来。
泸州老窖是在明清36家酿酒作坊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是中国白酒浓香技艺的开创者、浓香标准的制定者和浓香品牌的塑造者,被誉为“浓香鼻祖”。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始建于公元1573年,是世界上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活文物”窖池,是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连续三度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截至目前,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行业还在持续酿酒的国宝级活文物窖池90%以上都在泸州老窖。
今年,正值1573国宝窖池连续不间断酿造的第450个年头,我们期待,待到国宝窖池连续酿造500年之时,我们仍相约在这里,相约在青海湖畔举杯相庆、诗酒唱和。
泸州老窖始终以“做中华酒业巨子,成中华酒文化旗手”为企业愿景,在坚持酿好酒的同时,也始终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白酒故事、中国文化故事。自2017年起,泸州老窖连续七年承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深挖中国诗酒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创新融入时代表达和国际视野,架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世界品味中国灿烂悠远、诗酒飘香的历史文化。我们并连续多年举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泸州高粱红了”等系列文化采风活动;走进纽约、布鲁塞尔、巴黎、莫斯科、新加坡等地,开展泸州老窖·国窖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文化之旅;携手中国歌剧舞剧院开展民族舞剧《孔子》《李白》、以及大型音乐诗剧《大河》全球巡演,牵手世界杯、签约澳网,让中国白酒搭载诗歌、艺术、体育等世界语言,将中华文化的馨香洒向全球。未来,泸州老窖将继续坚守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梳理中国诗酒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时代内涵,让诗歌文化、白酒文化联袂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最为风雅的生活方式,让诗与酒成为世界人民认识中国、感知中国的最佳媒介,让世界品味中国!
青之韵、海之魂、湖之情;天上瑶池境,人间青海湖。青海湖不仅仅是湖的高原,随着各位诗人朋友们的到来,更是诗的高原。
最后,预祝本届青海湖诗歌节圆满成功!祝愿各位诗人朋友在此次盛会中,感受壮美山河,品鉴浓香美酒,以诗酒为媒缔结最珍贵的友谊。
谢谢大家!
朱成青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共刚察县委书记朱成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诗人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盛夏嘉宾至,美景高朋来。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各方贵客莅临2023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相聚藏城刚察,共赏佳景、共襄盛会,倾听诗歌在高原生态里的脉动,领略诗歌在无限风光里的魅力,感悟诗歌在人与自然中的哲思。在此,我代表中共刚察县委、刚察县人民政府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远道而来的海内外诗人朋友们,和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察是一座北靠祁连山、南依青海湖的美丽小城,平均海拔3300米,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地。刚察处在祁连山和青海湖这两个国家公园核心圈内,生态资源富集,生态价值突出,生物多样性丰富,一直有着“鱼鸟天堂”的美名。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刚察,在仙女湾时强调,“生态是我们的宝藏,是资源,也是财富。”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生态高质量保护与高水平发展的主线,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吹响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先行区的号角,致力于将秀美风光和厚重文化转化为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刚察是诗人创作的乐土。青海湖碧波荡漾、候鸟逐浪,仙女湾烟波浩渺、鱼鸟欢歌,圣泉湾水天一色、水光潋滟,刚察草原沃野千里、绿草如茵,处处都洋溢着生机盎然。祁连山连绵起伏、滋养万物,年钦夏格日山神秘幽邃、风光无限,哈尔盖星光璀璨、羚羊奔驰,处处都彰显着宏大气魄。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在这里交相辉映,厚重的昆仑文化和原始的藏族文化在这里集聚交融,悠久的农耕文化和灿烂的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沙柳河畔、泉吉河上湟鱼精灵谱写逆流而上的生命赞歌,处处都展现着刚察自然的灵动、人文的脉动、发展的律动。百年前,仓央嘉措在这里留下了一首首世代传诵的诗篇。百年后,在刚察草原最美的季节,我们跟随诗歌的召唤、追随诗人的足迹,相聚在这里进行诗歌的对话。刚察好山好水好风光,有情有诗有远方,这里的山水泉,林湖草,鱼鸟羚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生态画卷。我相信刚察的美丽一定可以和诗人敏感的心灵共振耦合,碰撞出缤纷的诗意和多彩的诗行,让刚察成为诗歌的家园。
诗之美,不赞而歌。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创造了一个展现魅力与神奇,促进友谊与和谐,推动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借本届诗歌节举办之际,我真切希望各位诗人朋友们,用你们敏锐的眼、智慧的心、浓郁的情,让刚察这片美丽的草原,弥漫着诗歌的浪漫、散发着生态的大美、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让越来越多的朋友与诗结缘、以诗为伴,让刚察以诗会友、与诗一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最后,预祝本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圆满成功!祝愿各位诗人朋友们在刚察心情愉快,创作丰收,扎西德勒!
谢谢大家!
来源:西海文艺
2023-07-08 18:48:19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