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来源:衢州学院
穷理致知 反躬践实
——衢州学院校长郑友取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郑友取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在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好时刻,我们相聚一起,隆重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杨玲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加入衢院大家庭的3176名新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尽心呵护你们的父母、潜心培育你们的老师、悉心支持你们的亲友,表达最衷心的感谢!
“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选择即是缘分,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感谢并祝贺你们选择了衢州学院。这是一所朝气蓬勃、以生为本的大学。全体师生大力弘扬“用心用功、快办快上”实干精神,奋起直追、奋发图强,博士教师数量已近260人,较三年前翻了近一番;在校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将近9400人,较三年前增长了20%;学生学科竞赛在全国67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排名从三年前的67位提升至17位;学校“软科”大学排名从五年前的557位跃升至353位。这是一所浩气长存、以文化人的大学。学校坐落于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千年儒风”的浸润,又有“南孔雅韵”的熏陶,逐步打响了“崇贤尚礼、立心力行”的南孔文化育人品牌。这是一所志气凌云、以特致胜的大学。学校坚守“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坚持“开放融合”发展战略,坚定“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特色”,聚焦“申硕、扩容、升格”的“三步走”目标,全力推进高水平立德树人、高质量特色发展,致力于打造城市发展的名片、省际高校的名牌、开放融合的名校。
为了迎接你们的到来,学校图书馆、宿舍、食堂、运动场、实训楼等都进行了翻新或修建,只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校长,今年是我连续第三年为每位同学手写录取通知书,为的是一份责任和感恩、一点期待和回馈。你们中有世界机器人大赛亚军获得者、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二等奖获得者,也有参加过抗洪一线的战士、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的火箭军退役军人,还有参与各类社会公益的志愿服务达人,等等。作为2023级新生,你们也为“23”添加了全新注脚、留下了独有印记:你们来自23个省份,招生最多的高中开化中学有23人,首次从黑龙江省招生23人,新招的苗族学生也是23人,73位同学从2300公里外的西藏等地不约而至,你们集中报到的日子也正值农历23日……
大学,是发现自己的开始、理解世界的起步。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阶段,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上没上大学有什么不同?进入大学需要做什么?新时代大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回答。你们作为未来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如何在大学期间不虚度、不迷茫、不慌乱?作为校长和兄长,我今天想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穷理以致其知 反躬以践其实”。它最早出自宋代学者黄榦在《朱文公行状》的一段话,主要概括了朱熹如何为学、为事、为人的认知论和方法学。为此,我想分享三个观点。
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有别于中学,不仅要学会、学好更要会学、好学。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学科专业的边界越来越淡化,多跨融合、交叉创新、协同共生、开放共享将成为未来已来的常态。面向未来,我们更应时不我待,既要学专业知识也要学跨专业知识,既要学有字之书、有用之术也要学无字之书、无用之道,既要向书本、向老师学也要向实践、向同学学,既要学成功经验也要学失败教训。在大学最硬核的能力是形成自我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在传统教育场景下,我们习惯于为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被迫陷入内卷的无效学习,但在ChatGPT时代,答案有可能变得廉价甚至免费。因此,提出好的问题往往比寻求对的答案更为重要。希望同学们突破“老师问、学生答”的惯性模式,从“答题”向“问题”转变,激发好奇心,永葆求知欲,充满想象力,既在“学”中丰富知识,更在“问”中丰盈思想。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都需要我们用真才实学、明德弘道来回答。一方面,要打造具备认知力、思辨力、创造力之才。爱因斯坦曾说: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非特定的知识。在知识爆炸、算法困境、信息“茧房”的“后真相”时代,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能力和思维层次,认知来自判断,判断源于思维。马斯克之所以有如此创新成就在于他有不同寻常的“第一性原理”思维。因此,大学阶段尤其要养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习惯,努力训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要塑造成为自我清明、德才兼备、矢志报国之人。“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大学之大首先在于聚集着一大批思想最活跃、信息最灵通、功利最纯粹的青春伙伴。希望同学们坐而论道、相互切磋,起而行之、相互分享,择其善者而从之,做一个有良知、看得见、会宽容、善和解、能自律的人,既要有知识更要有常识,既要有学历更要有经历,既要“正人先正己”更要“己欲达而达人”。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是激发灵感、唤醒灵性、塑造灵魂的光辉事业。“立心力行”是我们学校的校训,立心就是为天地立心,力行就是为生民力行;立心是“穷理以致其知”,力行是“反躬以践其实”;立心是将信仰信念内化于心,力行是将理想梦想外化于行。立心力行也是知行合一,是用心仰望星空,用功脚踏实地。“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刚刚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匈牙利生物化学家卡塔琳·卡里科,作为一位养育了奥运冠军女儿的母亲和坐了冷板凳40年的科学家,她的经历堪称励志笃行的典范。她遭遇了多次被解雇、降级又降薪、缺钱缺项目、还患过癌症等种种坎坷和不幸,但仍然一路坚守、永不言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坚持可让世界惊叹,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仁者爱人,当立仁爱之心;大道如砥,当力大道之行。希望同学们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投身“强国有我”的实践,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心感悟、用脚丈量,在衢院成就更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最后,我想借用杭州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的一句歌词结束我的分享,祝愿同学们“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用拼搏挥洒每一刻,为胜利而欢呼,为勇气而高歌!”
谢谢大家!
2023-10-23 22:04:5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