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干部“立体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画好干部“立体像”
作者:徐敏慎
用人之道,贵在察举;察举之道,贵在核真。在干部考察中,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做到多渠道识人、差异化察事、综合性研判,切实把敢于担当、善于发展的干部识别出来,为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
注重全面了解,让干部信息更精准。准确真实地把握个人信息,是任用干部的首要前提和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发挥干部档案“底片”作用,重点关注干部自传、老师评语、工作总结等,常态化开展座谈交流、谈心谈话、政治家访,详细了解干部成长历程、政绩观念、实践能力、家风家教等。另一方面,要延伸考察触角,深入走访工作现场、家庭社区、原工作单位等现场,重点听取主要负责人、纪检负责人、组织人事负责人、分管领导、所在党组织、服务对象和老同志等7方面意见,将纪检、信访、审计等部门掌握的信息定期收集汇总,常态化更新干部家庭成员、财产收入情况、主要社会关系及出国境经历等。
注重历史评价,让干部表现更真实。干部考察,贵在“记录”而非“创作”,核心是“就实论实”“原汁原味”。要狠抓平时日常。开展日常式无任用考察,围绕重点岗位、短板弱项,因人而异设置谈话提纲,明确“举例说明”为硬性要求,详细了解干部干了什么事、解决了哪些问题、负责的工作处于什么位次。要聚焦关键节点。根据特定任务或临时突发情况的特点和需要,及时组织开展小规模、短周期、见效快的机动考察,掌握干部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的“一手资料”“鲜活情况”。要紧盯大事要事。将干部考察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选派干部赴招商专班、拆迁指挥部、基层村社“实战”磨炼,开展大规模、长时间、沉浸式跟踪考察,推动干部在“干中考、考中干”。
注重辩证分析,让干部形象更鲜活。干部考察,关键还在于个性化定制。要探索量化测评体系。从政治素质、自我特质、综合能力、工作绩效等维度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提出进退留转意见。要注重“棱角分明”,谨防“完人式”评价,摒除“老好人”“走过场”思想,既看长处、也看不足,既看实绩、也看潜力,既看功劳、也看失误。在撰写考察材料时,要注意仔细甄别、有所取舍,对共性内容点到为止、对个性特征多着笔墨。针对考察掌握的情况,少用格式套路、辞藻熏染,而是选择最能反映特点、说明问题的事例和数据,多用白话、俗话,甚至直接用群众语言和方言予以表现,避免“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件马褂众人穿”。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委组织部)
2023-11-09 11:08:3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