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才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产才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志超
兴业之策,人才为先。人才与产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走产才融合之路,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制定人才引育举措,灵活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推进产才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以需求树导向,打好招才引智组合拳。重视人才更要合理引才,不能没有目的地撒大网,只有精准聚焦细分领域,坚持靶向引才用才,才能更好发挥人才作用。立足产业发展,推出人才新政15条、科技创新21条,升级完善“2+1+N”政策支撑体系,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制定光伏产业等细分产业人才政策,实施“共享人才”“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举措,建立“一事一议”“一才一策”按需支持机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政策环境。深度起底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合作,围绕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攻坚、人才引育的堵点难点,摸排人才技术需求,以“揭榜挂帅”形式发布需求榜单,鼓励人才揭榜攻坚。丰富产业引才活动,依托产业园区,组织开展海棠、光伏、医药、金融等人才论坛集聚高端智力,开展俄罗斯院士、韩国院士临沂行等活动汇聚四海人才。突出乡情荐才举才,深入实施在外人才归雁工程,通过情怀厚植、服务感召、平台搭建,引导在外优秀人才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回乡创新创业。
以平台增载荷,打造产才融合强引擎。坚持用市场逻辑谋事、靠资本力量干事、以平台思维成事,推进科创资源聚合、校地企交流合作、平台载体建设,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共赢。链接拓展创新资源,通过举办人才发展大会、城市建设发展大会、临商家乡行等活动,与百余名高校专家建立紧密联系,推动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建强科创平台载体。实施园区建设突破工程,建设光伏新能源、医疗器械、食品加工、轻工业四个百亿级科创园区。创新人才飞地模式,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柔性引进国外院士、高新技术人才等,让人才“飞”起来,让技术用起来。夯实校地企合作基础,广泛对接高校院所优势资源,引导高校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制定研发计划,开放研发平台,开展重大科技专项攻关,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本地产业紧密衔接、就地转化。
以真情换真心,打造近悦远来优生态。自然生态好则万物竞生,人才生态优则群贤毕至。要坚持掏真心、用真情、下真力,让人才切身感受到城市温度,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积聚人才后发优势。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住房、购房保障力度,解决人才住房后顾之忧。人才选择一个城市,也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社交圈质量。要打造优质生活环境,发挥城市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建设“青年友好型街区”,策划推出文创市集、城市音乐节、青年联谊等活动,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立足人才文化需求,开展阅读分享、艺术培训、展览展示等公益活动。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领导干部定向结对联系人才,把人才当知己、当挚友。大力选树优秀人才典型,讲好传好人才故事,形成尊才爱才风尚。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3-11-24 10:46:4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