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暖城·五心” 的鄂尔多斯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来源:《实践》2023年第10期
打造“暖城·五心” 的鄂尔多斯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苏俊杰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营商环境之“优”,夯实经济之“稳”、推动发展之“进”。聚焦“闯新路、进前列”奋斗目标,全力打造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有力促进了鄂尔多斯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的实施,有效保障了鄂尔多斯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统筹推动,抓实抓牢“一号工程”
坚决扛起优化营商环境政治责任,建立顶格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纵深推进全市营商环境改革工程,切实提升经济建设“核心竞争力”。一是高起点谋划把准“主线条”。为集思广益,凝聚改革攻坚合力,构建上下联动、一体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格局,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合力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率先在全区成立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作为抓营商环境的政府直属正处级单位,负责政策研究、综合协调、业务指导、调度考核等工作,建立起清单管理、定期调度、工作通报、督查督办、责任追究和考核激励“6项工作机制”,紧盯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和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挂图作战、矩阵管理、靶向攻坚。二是高标准定位绘制“体系图”。为持续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频共振,始终坚持把打造全区示范、西部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目标定位,立足发展基础,树立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前瞻眼光,先后编制优化营商环境4个版本的工作方案,制定推行对标先进500条、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300条等近千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深入实施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准监管、极惠扶持,进一步助力全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三是精准调度把好“进度条”。为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政策落实,始终坚持把“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作为精准调度的有效着力点,在全区率先实施线上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模式,建立营商环境工作重点任务数字化平台,开启清单式调度,通过平台进行任务催办、审核编辑、数据统计、报告分析、问题汇总,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点任务提质增效。
聚焦核心节点发力,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工作任务来抓,强化制度保障,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公平公正。一是完善督导提升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市“五位一体”考核,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工作明察暗访,建立“月调度约谈、季排名点评、年总结考评”工作机制,通过“约谈提醒”“公开点评”“问题解析”“表态发言”等方式,推动营商环境各项任务部署落地生根。实施“现场督查调研+实地业务指导+集中业务培训”效能提升行动,对照目标抓落实、聚焦问题促提升,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标准迭代升级,做优现代化发展“软环境”。二是优化健全监督机制。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切入点,从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等群体中公开招募15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开展“实景式”“暗访式”“沉浸式”办事服务体验活动,构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督办解决、反馈评价”全程闭环工作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在改进中优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开设全媒体舆论监督栏目《鄂尔多斯聚焦》,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民生话题,理性监督问效,做到全媒体呈现,全过程追踪。三是改革创新服务机制。在梳理借鉴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经验做法基础上,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率先实行鄂尔多斯市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20条创新举措。推行出让土地首次登记“即来即办”,优化审批流程,将“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出让土地首次登记由30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来即办”。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筛选“无感续证”的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提示定向推送、申报材料自动共享、数据内部流转,实现线上信息数据和线下帮代办双向跑腿。
锚定最优营商目标,打响擦亮“五心品牌”
始终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持续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一是政策最贴心。率先在全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出台《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制定出台支持现代煤化工、氢能等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消费系列政策、十项金融赋能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二是办事最省心。深化拓展“蒙速办·鄂能办”服务功能,建成鄂尔多斯市政务数据协同审批管理平台,“一网通办”率达到85.55%。整合“一件事一次办”联办事项“套餐”165项,压缩办理时间87%。今年以来,“接诉即办4.0”平台中54.7万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以解决。“无证明城市”试点工作分批次实现289项证明材料事项、510项证明材料免提交。三是投资最安心。大力推行飞地招商、大数据招商等,突出抓好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全领域便利、全系统优化,开发建设“鄂尔多斯市中小微企业信用平台”,开展“金融助企纾困”等线上线下政金企对接活动,签订授信协议883.7亿元,向产业链核心企业发放贷款94.9亿元。推行“一次受理、一窗通办、一次办好”诉讼服务模式和“快速”审执工作模式,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7.8天。四是服务最暖心。在全区首创“区域评估+用地清单制+标准地+拿地即开工”模式,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压缩至1个月。组建蓝马甲政务服务先锋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为260个新建投资项目提供1022项审批事项帮办代办服务,促进项目投资478.8亿元。率先在全区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已为3800多个标段、8.4万多家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3.3亿元。创新推行“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引导矛盾纠纷向诉外有效分流、在诉内高效化解。五是生活最舒心。出台“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在团队资助、引进培养等方面实施15项配套办法,全方位落实企业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服务措施,实行高端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推动构建精细化、定制化企业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成投用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启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集人才引育、项目研发、科技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配套服务平台,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轮驱动。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主任)
2023-11-27 23:13:2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