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之治擦亮城市底色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以社区之治擦亮城市底色
作者:罗德清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小社区承载民生幸福,蕴含中国之治的大逻辑。近年来,徐州鼓楼区聚焦居民群众的新需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方联动、多元参与、多维共治,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以社区之治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夯基垒台强根本,筑牢基层党建“桥头堡”。基层治理的根本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完善治理体系。以“精网微格”治理工程为抓手,优化完善覆盖区级、街道、村(社区)、网格的四级治理体系,全面深化“五微同治”社区治理工作机制,通过建强微网格、开展微治理、推行微服务、开设微课堂、汇集“微积分”,一网兜起民生大小事,分类施策破解治理难题,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建强治理队伍。以“头雁”队伍为引领,统筹抓好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党员中心户(楼栋长)五支治理力量,汇聚治理合力;创办小巷“治”慧论坛,以“书记讲给书记听”的方式,晒经验、谈体会、讲方法、话思路,总结形成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样板,评选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优秀案例,推出先进工作榜样示范,形成向先进看、跟先进干的浓厚氛围。拓宽治理阵地。聚焦党建阵地服务功能优化,通过新建、改扩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完善设施、丰富内容、提升服务,实现党建阵地迭代升级,打造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的基层治理前沿阵地;区、街、社三级联动,因地制宜建立“网格驿站”,作为党群沟通、协商议事的重要平台,依托党员带好一个家庭、带优一帮邻居、带活一片区域。
多方参与聚合力,绘好社区治理“同心圆”。面对社区纷繁复杂、面广量大的治理难题,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联合职能部门、整合党员队伍、聚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凝聚起社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第一书记”促治理。选派副科级以上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下沉村(社区)、综合网格,履行“强组织、强治理、强服务、促产业”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贯通上下、联结左右的统筹能力,将街道社区、机关部门拧成“一股绳”,共同助力社区破解“疑难杂症”,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党员报到”优服务。深化“红鼓聚力 榜样同行”品牌,推动“党员向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常态长效。纵向上,组建先锋服务团、队、组;横向上,根据工作性质、党员特长等,组建专业服务组、应急服务组,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做实日常服务、做优集中服务、做精专业服务、做强应急任务,促进群众所需与党员所能无缝对接。凝“新”聚力添活力。新就业群体既是服务对象,也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需在引导、凝聚和服务上下一番绣花功夫。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中心商圈等阵地资源,打造暖“新”驿站,形成5分钟阵地服务圈,帮助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发展。积极探索“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新模式,组建新就业群体先锋服务队,做好社区“流动网格员”“安全巡查员”,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基层治理“合伙人”。
民呼我应解难题,释放共治共享“大能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基层治理的“必答题”。要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社区治理的根本坐标,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在增进民生福祉中让社区治理的成色更足。民主协商听民意。用好社区“议政代表会”和“有事好商量”协商工作平台,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律”进社区,将政策制定、民生问题和群众困难等纳入协商内容,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遇重大事件随时召开,形成群众愿提议、干部善建议、政策好落地的良性互动。红色物业解民忧。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党员群众“四方联动”,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居民关切的物业管理问题,实现物业与社区、小区党组织组织联建、矛盾联处、服务联动、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发展联促。智慧社区惠民生。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构筑“一网统管”社区平台,实现社区居民归档管理。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云上服务,整合职能部门资源,推动便民服务事项进入平台公示,逐步建立政务服务、商务服务、物业服务、公益服务、自治服务、警务服务“六位一体”社区服务网,为提升治理精度赋能增效。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委书记)
2023-12-04 11:56:3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