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奔共富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抱团发展奔共富
作者:何烨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农村普遍面临地广人稀资源分散、经济薄弱人口外流、区域分隔统合不足等问题。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近年来,淳安县探索党建联建机制,成立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力量聚合,破除“散”的弊端、增强“统”的效能、形成“联”的合力,抱团发展、共同富裕,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联建推动抱团发展。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主心骨。针对区位偏僻、交通不便、山水分割、资源零散等困境,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不增加行政层级、不改变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功能形态前提下,成立“大下姜”、淳北、淳西南3个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安排县领导担任联合党委书记,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形成县委领导、镇村抱团、部门支持、要素集成工作机制,推动组织联建、发展联促、服务联享,实现从纵向管理转向横向协同、从条块分割转向融合互动,形成资源集聚优势,将分散和分化的社会因素联合为一个整体,达到“1+1>2”的协同效应。区域联合党委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取向、以区域性公共平台机制为依托,兼顾处理企业与百姓的利益、当前与长远的需求、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建立跨部门跨乡镇的联席机制,实行政策统一争取、资源统一分配,改变以往镇村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局面,凝聚重大发展共识,化解决策短视矛盾,实现“一盘棋”统筹、“一张图”谋划、“一条心”干事,形成发展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聚焦基础支撑,产业联兴加速强村富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是共同富裕的支撑。淳安乡镇数量多、实力弱,产业布局分散、同质化严重、发展低效,难以聚集优化、形成规模效应,很难培育形成主导产业、块状经济。以联合党委统领区域发展,实行规划统一编制、政策统一争取、资源统一分配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推、品牌共塑,打造出“大下姜”“淳六味”“精彩淳西南”区域品牌,加速推动品牌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产业发展局面。“大下姜”联合党委培育形成旅游培训、中药材、红高粱、农特产品4个特色产业带。淳北联合党委集中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创新“拨改投”产业资金引导激励新机制,变一次性财政资金“输血”向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造血”转变。淳西南联合党委用好亚运会场馆,大力发展赛事、综艺、文创、旅居、研学经济。
立足利农惠农,多方联动促进就业增收。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落脚点在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小家富只是一时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党建联建不能为建而建,也非片面追求全域全覆盖,必须遵循发展所需和农民所愿,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才能获得深沉而持久的生命力。建立振兴强村公司、帮带富民公司、共同富裕基金三大分配平台,实行挣薪金、拿租金、分股金、享基金四种分配机制,让农民和村集体共享发展成果。着眼村集体消薄增收成立振兴强村公司,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推动资源变资本、农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推行土地加盟、分种包销、入股联营等“带富十法”;着眼劳动力就业增收成立帮带富民公司,探索“村党组织+企业+农户”共富工坊,以订单保收、就业吸纳等形式,让富余劳力变富裕动力。以党建为引领、以利益为纽带,形成区域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联合体、生产端与销售端无缝衔接的产销共同体、“市场+公益”的新型帮共体,重塑政府与企业、个体与集体、公益与市场、先富与共富之间关系,拓宽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渠道,以党建带发展、以发展促民生、以民生强治理、以治理聚民心、以民心托党建。
(作者系浙江省淳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3-12-25 23:14:0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