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促进担当作为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能上能下促进担当作为
发布时间:2024-04-19 作者:李晓刚
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祛除“太平官”“守摊子”的幻想,不断增强“上”的责任感和“下”的危机感
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鲜明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目的是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忠诚履职、担当尽责。要正确把握政策界限,细化配套政策,释放干部使命价值,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目前,干部队伍整体上是过硬的,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但也有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躺、推拖绕躲,严重贻误事业发展。一段时期以来,“能上不能下”的认识,在不少领导干部心中大有市场。这种“官本位”思想,是推进能上能下的难点所在、病根所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引导干部深刻领会党的科学选人用人理念,谨记“人民勤务员”的身份,树立“权力的本质是责任、职务的要求是干事”的理念;深刻认识“没有铁打的交椅”,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祛除“太平官”“守摊子”的幻想,不断增强“上”的责任感和“下”的危机感。要加强政策解读,教育干部增强组织观念,正确看待进退留转,营造能上能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推进能上能下的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主要是怎样把那些存在一定问题、但还不到严重违纪违法程度的干部调整下来。要聚焦解决干部“难下”问题和“躺平”现象,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区分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层次,细化完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调整方式,确保干部可对照、组织易判断、普遍能执行。要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全程监督,对于“下”的原因进行核实认定,以积极慎重稳妥的态度,保证干部“下”的规范性和公信力。要强化工作统筹,正确区分惩戒警示和宽容失误的关系,把“下”的环节与选拔任用、轮岗交流等制度有机结合,提升干部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动能下不是把干部“一棍子打死”,重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既为“上”的干部加油鼓劲,也对“下”的干部关心关爱,让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消退。对“上”的干部,持续帮助提气打气鼓气,结合干部的性格特点、专业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防止其“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对“下”的干部,要加强跟踪引导,常态化关心关注,掌握思想动向,引导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提振精神、激发干劲。要畅通能上能下双向通道,综合考虑“下”后一贯表现,对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给予再上的机会,形成能上能下、能下能上的良性循环。要坚持抓早抓小,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或者轻微问题,及时提醒诫勉,帮助干部认识问题、认真改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2024-04-19 18:18:3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