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江华: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4-04-22 作者:杨江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重大要求,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社区是居民的生活家园,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组织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党建在统资源、聚人心、强引领、优治理方面的优势,努力打造全龄共享、友好善治的高品质城市社区。
坚持党群组织“安家”,打造全面覆盖、到边到底的社区党群共同体。组织优势是制胜法宝,社区党组织在统筹全局、整合资源、协调各方上既有自身优势也有职责担当。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微网格(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位一体组织架构,在小区物业、社区商业、社会组织等分类建立党组织,形成“协作配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发挥群团组织纽带作用,通过建立青年学习社、红旗宣讲团、爱老敬老服务队等志愿团队,组织开展成长教育、文体活动、政策宣传、敬老助残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搭建“奉献在社区”等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精神。发挥党建阵地功能作用,持续丰富完善“网格驿站”“宅上党小组”等阵地的服务项目,将政务服务、用电用气、医疗卫生等民生资源进一步下沉,打造“10分钟服务圈”。
坚持多元主体“管家”,打造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要以社区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温度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深化社区“大党委”制,吸纳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三官一律”党员和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扩大基层治理参与主体范围,延伸基层治理、为民服务半径。深化“红色物业”建设,推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良性互动,构建社区党组织把方向、业委会抓重点、物业企业管服务、议事协商解难题的物业管理新格局。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整理社区居民需求、驻区单位资源、服务行动项目“三张清单”,推动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领单”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骨干带动作用,引导带动社区居民主动投身城市基层治理。
坚持居民群众“当家”,打造全龄兼顾、代际共融的社区幸福共同体。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全时、全龄、全民友好理念贯彻到社区发展建设的全过程。共享“功能友好”,围绕全龄段社区居民所需,健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用好社区为民服务专项经费,做实做细为民实事项目。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在社区落户,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共享“设施友好”,综合考虑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差异,建立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为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实现交往互动的全龄融合。共享“人文友好”,大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尚。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2024-04-22 15:53:0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