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借调工作有感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借调工作有感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毕宝琦,2023年8月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清风苑》杂志)
“时光带给我们的,是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而那颗追求理想的初心,在时间的打磨下却愈发的纯粹。”
我叫毕宝琦,来自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是一名检察官助理。2022年6月至9月、2023年3月至6月,我有幸两次被借调至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帮助工作。
须臾间,七个月的时间已过,我感受过古都的春风、夏日和秋叶,也徜徉过北京的宫宇、街角和胡同,这些事物赋予了北京这座城市历史厚重感,也厚植了首都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更共同见证了新中国从成立至今7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处东华门大街147号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不远处就是长安街的荣耀灯火,曾经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庄严的宣告标志着新中国在此诞生。而今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
作为借调干部的我,每天清晨当班车开进最高检,当我走进第九检察厅,那一刻我感到的是自豪与责任。新时代青年检察人的使命与担当,召唤我们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职责,伴随着时代的洪流,以奋进的姿态向前迈进。
在最高检这个广阔的舞台,在未成年人检察事业这片沃土,在第九检察厅这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我们借调干部经过历练,获得成长,不断涵养着未检情怀,践行着使命责任。
回顾七个月的借调经历,至今历历在目、犹在昨天。利用工作之余,我写下这段难忘经历的心得感悟,其中有所感、有所得、有所悟,望作借鉴,以资未来之路。
有所感——最是一年好光景
初到最高检九厅,这里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工作节奏紧张而忙碌,我的内心确实有些惴惴不安,因为担心工作达不到要求,但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一段时间的锤炼,我较快地适应了工作节奏,熟悉了工作内容。
在第九检察厅,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完全颠覆了借调之前的刻板印象:
首先,政治站位高。九厅全体非常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强调思想引领。工作再多,政治学习也从未落下,利用厅党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厅例会等各种形式,采取领导领学、专题党课、党员集中组织学习、谈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传达和学习各项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实现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和党建学习、主题教育的有机融合。
其次,工作内容多。在这里,我看到每个人就像机器中的齿轮,都在高速运转,不曾有一丝懈怠。曾有朋友问我,最高检是不是无案可办,各位检察官只须到各地开会指导工作即可,我明确地回答不是。在部门人员紧张有限的情况下,除了办理指定管辖、核准追诉、刑事申诉、抗诉案件外,还要指导各地办理重大敏感或有影响的案件。同时,须及时办理领导批示和交办、其他部门转办的事项,还要对接最高法、公安部、教育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和单位,函复各类意见,参加各种会议等等。应该说,这里的工作量比基层院只多不少。
再次,工作标准高。工作中,各类呈批件等办件工作,九厅尤其注重细节。厅领导多次强调细节决定成败,从各位承办人手中所出的材料,无论是案件审查报告、汇报材料,还是呈院领导、外单位的各类工作请示、报告、回函等,承办人均字斟句酌,一次办件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实现多人核稿、把关,且要在OA系统中全面留痕。
厅领导们以身作则,对每一段报请的文字材料进行审核和修改,有时甚至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研磨。对我来说,这种感受是十分震撼的,而这种震撼的背后蕴含和反映出的是九厅全体人员对未检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和求极致的理念。
最后,以人民为中心。在九厅,一些涉未案件因年代久远,证据情况不佳,可用材料很少,且部分材料因原案证据系手写件而导致字体模糊、分辨较为困难,但无一例外,案件承办检察官仍坚持仔细摘录,认真撰写审查报告和案件汇报材料。
一些案件中当事人反复信访申诉,承办人严格落实办案要求,到外省实地进行提审或询问,跟当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共同推进案件背后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真正在充分化解群众矛盾、消除社会不良影响等方面下功夫。
相比基层院普通刑事案件而言,其实办理好最高检的案件往往需要承办检察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九厅的检察官都知晓案件处理的结果对于当事人的重要影响,他们在用实际行动恪守一名共和国检察官的职业素养和准则,践行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谆谆嘱托。
于我而言,很庆幸有机会来到第九检察厅,遇到这么多良师益友,七个月虽然短暂,但于我而言弥足珍贵,我相信这段时日给予我的“财富”将伴随我一生。
有所得——一寸光阴不可轻
探春揽夏,藏秋悟冬,回顾七个月的借调学习、工作的时光,除却离别的感慨,我收获的成长和鼓舞也细数良多、如数家珍。
一是理想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在主题教育期间,我积极融入九厅党支部各项党建活动,与九厅同志一道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领悟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逐字逐句重学党章、条例和准则,对标对表找差距。
我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初心的意义,明确肩负的使命。在新时代,青年检察人放飞青春梦想正当时。要爱国,忠于祖国,做爱国者,这是放飞梦想的精神源泉;要励志,勇敢追梦,做奋斗者,这是实现梦想的行为基础;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这是追逐梦想的力量源泉;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这是舞动梦想的成功保障。
检察人的初心应当是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检察本职岗位,勇于砥砺前行,积极主动作为,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贡献力量。高检院党组明确提出,让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成为检察机关鲜明的履职特征。经过在九厅的学习锤炼,我对初心和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二是能力得以提升。在最高检期间,我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从事核准追诉、刑事申诉、提请抗诉等案件办理,起草领导重要活动讲话稿,参与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工作推进,未检综合履职适用率工作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履职新闻发布会协办,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具体建议研究回复以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指引任务推进等相关工作。
这些工作在来到最高检之前我从未接触过,但在这里,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高检标准、九厅精神,努力向厅领导、前辈学习请教,坚持高质量完成厅里、组里交办给我的工作任务。
同时,在工作之余,我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学习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教材、办案规则、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等,努力提升业未检案件办理水平。坚持将自己工作、学习的所思所获及时记录并时常内省自身,及时发现最近工作的短板,并针对性加以改进,通过不断地学习、汲取,经过反复琢磨、思考,以前模糊不清的业务问题许多都日渐明朗,个人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是不足及时填补。如果有人问我在最高检借调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说是看到了自身能力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与优秀的前辈们相比,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从事未检工作时间短、业务知识和技能不够扎实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这种本领恐慌给了我很长时间的危机感,不断鞭策着我要以见贤思齐的态度,学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处理工作的方法和标准,审视学习和钻研精神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提升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工作求极致上下功夫。有位九厅的前辈告诉我,干一行就要琢磨一行、钻研一行,去思考去探索,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我想,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有精气神。工作就应当以成为行家里手为目标,坚持取长补短,坚持有的放矢,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检岗位上站得稳、行得远。
有所悟——理念一新天地宽
如果说初步的感受和能力的提升是我作为一名未检干警借调期间成长的前提,那么在学习中得以领悟,从内心获得全新的认知则是更高层级的提升。
理念新才能天地宽,新的时代,要有新的理念,我们要转变观念,常思常新。来到九厅后,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让我耳目一新,让我的视野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图景。
第一,逃离“舒适区”,迎接新挑战。借调工作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未成年人保护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难度、专业性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今后要持续加深未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工作的使命感。
近年来,恰逢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工作的推开、司法保护助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和综合司法保护工作的开展,借调期间也正值未检综合履职适用率正式设定为未检业务指标。这些新的工作其实都已经超越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甚至整体检察工作的传统领域和“舒适区”,涉及面广,同时涉及到很多部门法的交叉和诸多领域的专业问题,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或不足,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很多未检工作谁来开展、怎么开展、开展什么以及要去往何方,都是未知数,都需要每一名未检干警主动逃离原有工作的舒适区,不遗余力去探索和追寻问题的答案。
同时,我更为真切地看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每一次推进对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水平都有着实质性提升的作用,更多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将受益其中。每一个未检干警的努力或能力也许是有限的,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只要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们这项热爱的事业中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第二,善于“抓落实”,担当善作为。新时代检察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也蕴含着新起点、新标准。我们要强化工作的责任心,勇于担当作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拒绝“等靠要”,不推诿、不懈怠,努力使问题解决在自己岗位上。做工作要善于抓落实,做到干一行则爱一行,钻一行则精一行。
同时,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是首要的,也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点。为了保证经办的文件质量,就要做到文件上的每一个字、每个数据都要有来源、有依据,学会“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不能凭想象开展工作,务必严谨,务必求实,从而保证工作不偏颇、不走样。此外,在借调期间,
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与别人的差距,特别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和高度上。如在跟领导请示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因为没有提前思考应对办法,理清思路,导致请示过程不够顺畅。只有谋定而后动,才能保证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第三,未检“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公平正义法治环境的要求更高更实,这就要求我们检察人员要坚持更新办案理念,实现与时俱进的办案效果。要善于把握个案的法律适用,精于发现个案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从个案中总结规律及社会问题,努力学习,提升自我。
同时,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新的要求,但就部分案件中的个体而言,其法治意识可能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办案的各个环节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只有讲明道理,把工作做到当事人心里,后续的程序才会更加顺利。
当前,未检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比如未检“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做的还不够,未成年人检察力量还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高要求。“知不足才能长足”,对于我们未检干警而言,要坚持补齐短板,完善自我,精研深透,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到履职专业化、精细化。不能仅满足于就案办案,要坚持以办案为中心,通过把好案件法律关、政策关,提供更加优质的检察产品,助力定纷止争,实现案结事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使命。借调虽然已经结束,但“检察情节”日渐深厚,对未成年人检察的初心和情怀依然不变。“志之所趋,无远勿界,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我将以热忱与赤诚,用责任和担当,在理想中前行,在实干中拼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以初心理想,筑未检之基,向阳而生;
以勤勉之道,追法治光辉,逐光而行。
2024-04-23 23:32:13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