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青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永祥:发挥优势 勇担使命 以科技支撑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qzzn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绿色算力·青海作为】青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永祥:发挥优势 勇担使命 以科技支撑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

原创 陈永祥 2024-05-23 09:20 青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结合青海“光富风好水丰地广”能源资源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指示精神,作出打造绿色算力产业基地的决策部署,立足青海、服务全国。青海省科技厅面向国家战略部署,立足青海发展定位,准确把握发展大局大势,按照“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着力以科技支撑青海绿色算力基地建设,赋能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谱写新篇章。

作者调研电信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绿色算力。省科技厅供图

一、准确把握青海发展绿色算力的重大战略机遇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生产力要素,已经成为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算力为基础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快速发展,算力能力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世界上主要国家纷纷加大算力设施的部署和算力核心产品的研发力度。我国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算网一体化发展、新型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等概念相继提出。全国各地掀起智算中心建设高潮,智算中心算力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布局建设14家国家级超算中心、2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在京津冀等8地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随着技术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算力初具规模,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第一,高算力芯片迭代升级,算力应用广泛深入到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算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

全球算力供需大幅增长,算力的低碳化、绿色化已是大势所趋。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发电量的15%到25%左右将用于算力消耗,电力供应的绿色属性将决定绿色算力是否可持续发展。如何优化算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更高质量地发挥对经济社会的赋能驱动作用,成为算力产业发展面临的时代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数据中心向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聚集,助力我国数据中心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青海依托独特高原资源能源禀赋,发展绿色算力产业,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青海省拥有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资源及1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年平均气温3.4摄氏度,是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和绿色发电量占比全国最高的省份,具备大规模发展绿色算力的优势和潜力。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工作方案》,力争2025年前,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缩短网间访问绕转距离,改善我省及周边区域网络性能,提高网络服务质量。2024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重要节点。2024年3月29日,在青海省绿色算力推介会上,省委书记陈刚系统阐述了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基础优势和重大意义,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吴晓军省长提出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青海省率先发布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基础不断夯实。

二、科技创新支撑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海“三个最大”“三个更加重要”省情定位,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青海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发展定位,这是我们发展绿色算力的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加强谋划设计,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重点技术攻关集成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成效。

深入调研谋划,明确绿色算力科技创新重点方向。邀请专家座谈研讨青海绿色算力基地建设科技工作思路,并组织青海大学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青海大学等省内外优质算力研发机构调研。通过实地观摩、与院士和专家座谈,深入了解把握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人工智能、智算超算及场景应用、人才队伍培养的经验做法,明确青海绿色算力创新发展着力点。贯彻落实《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编制形成《科技支撑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8 年)》,并与省数据局联合印发。确定了异构算力与算网一体化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数据安全关键技术三个研究方向、25项重点任务,布局组建智能计算与应用省实验室、绿色算力技术创新中心、算力网络调度中心等三大创新平台。通过异构算力网络技术支撑,全面提升算力设施清洁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碳效水平,有效助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支撑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

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青海绿色算力高端智库。在广泛征询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会同省数据局筛选46 名院士和专家组成“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经省政府审议,确定23 名院士和专家组建“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省委书记陈刚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并讲话。由国内绿色算力领域顶尖院士和知名专家组建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弥补了青海省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和安全、应用等领域高端人才的不足,将为青海绿色算力发展规划、政策咨询、路线选择、技术研发提供参谋咨询作用,有效引领青海省绿色算力人才队伍壮大、素质能力提升,助力青海省绿色算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布局数字赋能产业,创新应用成效明显。在盐湖化工领域,组织实施的“盐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突破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原材料消耗监测等盐湖智能生产管控关键技术瓶颈,解决生产企业流程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智能化难题,推进“智能盐湖”工厂落地。在清洁能源领域,组织实施的“GW 级共享储能区块链关键技术及直流升压装置研发”,解决规模化共享储能支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与特高压直流外送关键技术瓶颈。在特色文化科技创新方面,研发新版高效爬虫系统与检索系统,藏文分词标注语料规模达到580万词次以上,检索系统查全率为99%,查准率为100%;基于区块链技术成功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版权保护系统,搭建了唐卡、青绣等特色文化资源版权保护平台,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新认定青海省智能计算与应用实验室、青海省大数据金融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在谋划培育建设青海省绿色算力技术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已批复组建省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异地数据灾备中心落地运行平稳。

青海举全省之力,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创新发展。已建在建数据中心4.3 万标准机架。新增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80PFLOPS。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青海昆仑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运,青海省互联网网络性能大幅提升, 省内互联网网间时延由35ms降至2ms,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青海绿色算力产业联盟组建成立,“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青海零碳大数据产业实验室”挂牌,为提升我省“绿色算力”品牌影响力注入新动能。

三、积极应对青海绿色算力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经过全省努力,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提出的发展战略和成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绿电市场价格与所体现的生态价值之间还未得到有效匹配,还未形成绿电溯源认证标准,绿电碳足迹没有很好体现,长时满足绿算中心100% 绿电供应还存在一定技术瓶颈。二是数据中心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短板,东西部国家级枢纽节点之间现有网络通信传输延时偏大,与实际数据应用需求有一定差距;核心算力装备仍依赖于国外产品,算力资源调度技术仍需探索,智能运维能力有待提升。三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领域高端人才匮乏,由绿电向绿算转化研究不够,高精尖、学科带头人等专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引进省外先进技术和优质科研团队较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才的缺口还将不断扩大。四是跨域算力高效调度和管理存在技术难题。数据跨境流动、数据权益归属、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面对上述问题和短板,作为科技部门必须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勇担使命,依托我省独有的高原、资源、能源禀赋和特色科研场景,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布局,着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探索出具有青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作者调研移动数据中心绿色算力。省科技厅供图

四、创新推进青海绿色算力融入国家一张网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青海作出的“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青海绿色算力基地建设决策部署,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为方向,以建设青海绿色算力基地为目标,基于青海清洁能源,加强算力、存储、网络和应用协同创新,促进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协同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与算力深度融合,稳步提升算力能力、存力规模、运力承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持续增强绿色算力赋能成效,有效支撑青海纳入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服务青海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绿色算力科技攻关,助力电算融合发展。加强异构算力与算网一体化、人工智能和数据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从源头和底层为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开展异构算力网络、高速并行存储、异构算力资源融合与协同调度、数据安全传输、算力能源保障等绿色算力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构建绿色算力异构融合、算网一体化技术体系。谋划启动青海省绿色算力重大科技专项,为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电溯源认证体系和构建全国算力一张网贡献青海力量。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赋能产业优化升级。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开展生态环境、盐湖化工、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有机畜牧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行业绿色算力智能交叉应用研究,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与特色优势产业融合示范,强化数据要素潜能、产业发展前景,提供定制化算力服务,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开展冷湖天文数据转换与处理、高效计算、大规模天文模拟数据可视分析及智能交互技术研究,开发具备良好兼容性及扩展性的天文可视化平台,实现与其他天文观测设备、数据存储系统和分析工具有效对接,促进后续功能和模块的迭代开发,为天文科学发现和公众科学普及提供重要支撑。

加强创新平台培育建设,示范引领绿色算力产业体系创新。聚集国内优势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超算中心等资源,支持国内外头部企业与青海联合建设绿色算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推动青海省智能计算与应用实验室、青海省绿色算力技术创新中心、青海算力网络调度交易中心建设,构建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聚集、高水平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立足西部、服务全国,输出算力资源致力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壮大绿色算力人才队伍。借助科技援青、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合作等机制,依托重大重点项目,加强合作,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青创新创业。促进先进技术在青落地转化。深入调研,了解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性激励培养举措,拓宽吸引外来人才落地渠道,促进本地化人才培养。成立专家委员会,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加强人工智能、绿色算力等学科带头人培养,探索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支持相关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教育培训,建设结构优化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作者系青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24 05月

2024-05-24 17:00:21

浏览15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观警示教育片有感:警示于心,砥砺前行(原创) 银行演讲稿:立足岗位职责,坚守服务初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