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能级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学习时报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能级

乔宇驰 字数:2685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科技“突围”工程,通过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抓实人才引育留用、营造优质人才发展生态,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塑造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围绕高质量发展抓布局,以高能级平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高能级平台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呼和浩特市着力让高能级平台充分聚能、释能、赋能,激发人才创新“裂变”。结合地区实际优化人才集聚平台。立足区域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人才基础,以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为主体,联动北部首府科技城和中部金桥“双创”示范区,构建“北研发、中孵化、南应用”战略布局。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重点建设研发孵化中心、人才大厦等人才创新谷配套设施,形成“区外研发+政策驱动+本地转化”发展模式。在首府科技城单独设置科技城开发区,重点抓好相关企业总部项目和京蒙“人才社区”建设,构建以创新创业为重点的集成区域。金桥“双创”示范区聚焦提档升级,突出“招大引强”,腾退条件不符企业,科技型企业占比同比提升6%。依托产业优势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高效运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汇聚10名院士、104名高级行业专家、1000余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名技术人员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围绕奶牛育种、乳品工艺与装备、乳品安全与品质等课题开展科研项目145项、申请专利113项、发布行业标准17项。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产学研协同示范地和人才改革试验地,在草生物育种与良种繁育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建设,正式进入动物疫苗领域“国家队”。发挥园区特色打造人才发展平台。针对呼和浩特“六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开发区(园区)特色优势,全面提升首府吸引集聚人才能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人才示范基地,建立“高校科研信息库”和“企业需求库”,不断提高教育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设立市知识产权服务保护工作站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联络点,为园区企业提供规范高效的知识产权公益服务指导。金山高新区依托重点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设“中石油科创研发中心”等平台,为推动区域能源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突出要素驱动强引育,以高素质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呼和浩特市聚焦加快建设战略人才队伍,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实施产才融合赋能发展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绘制“人才地图”,印发《呼和浩特市“双招双引”工作实施办法》,落地项目中同步引进高层次人才163人,招商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达82%。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举办“院士青城行”等人才品牌活动,累计已有100名院士、1000余名高层次专家和知名企业家来呼交流合作,在相关领域建立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5个、创新创业人才700余人,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深化多方合作、互促共进。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优势,开展“一院校一方案”对接活动,在人才联合培养、关键技术交流、共享研发平台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立足区域协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地缘相通、产业相近、人文相亲、资源相融等优势,推动“沈大长哈呼”(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呼包”(呼和浩特、包头)区域人才一体化,促进人才高效聚集。充分发挥呼和浩特(北京)人才科创中心功能作用,努力实现首府与首都创新成果、创新资源的“双向奔赴”。全面做大总量、提升质量。聚焦重点领域、核心产业实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东三省等地开通引才专线,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2018年以来,全市事业单位引进人才3565名,采用“市编街用”方式专项引进城市基层治理领域人才325名,青年人才活力不断迸发。2022年启动实施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实现留呼就业大学生12.27万人,该工程被人社部评为“地方就业创新事件”。创新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支持建立各类培训机构109家,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基础人才梯次培养架构。

聚焦宜业宜创优生态,以高品质环境厚植人才成长沃土。释放人才的创造力,就必须为人才打造环境、提供舞台。呼和浩特市坚持抓改革、强政策、优服务,大力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增强改革驱动力。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构建起部门联动、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密集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支持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北方中心等研发机构采取“预算制+负面清单”方式使用经费。设立“科技金融工作站”,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对一”融资服务。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和急用紧缺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探索推行事业单位引进人才二次选岗,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障碍,以改革激发活力、赋能发展。释放政策吸引力。优化升级“1+N”一揽子人才政策体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市本级每年预算安排人才工作经费1亿元,2023年兑现科技创新扶持、企业吸纳就业等各类补贴奖励资金9773万元,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加快租赁型人才保障住房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多主体合作、多渠道供给方式,筹集房源1.5万余套,实现人才公寓“拎包入住”。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评价指标量化有弹性,监管制度明确能容错,切实把人才的创造力释放出来。提升服务软实力。深入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推动问需、问策、问情的“三问”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及时了解专家人才所思所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若干措施,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建设首府人才服务平台,将各部门人才服务事项融合打包,针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分类给予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租购房优惠政策等支持,解决好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成就人才安心安业的“大事要事”。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8 10月

2024-10-18 09:24:25

浏览448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学习是抓改革落实的起点 从秋粮入仓看端牢中国饭碗(人民时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