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善作善成 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湖州通讯》第9期
编者按:
秋风为序启征程。为聚焦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展现各区县改革先行、竞相奔跑的发展姿态,《湖州通讯》第9期开设“区县委书记访谈”专栏,邀请各区县委书记谈学习体会、谋改革思路、话改革举措、亮改革高招,奋力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忠诚党办人”微信公众号将对访谈文章进行刊登,本期推出市政府党组成员,南太湖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钱洪文同志署名文章《学深悟透善作善成 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敬请关注。
学深悟透善作善成
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市政府党组成员,南太湖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钱洪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用“七个聚焦”锚定改革的关键领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重点,推动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开启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围绕“三个再”“五个更”的奋斗目标,对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为引领带动全省人民在共同奋斗中续写改革时代新篇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紧扣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谋划提出“三个新”“三个高”的奋斗目标和“七个高水平纵深推进”的分领域目标,研究制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强化了改革使命、提振了改革信心、明确了改革方向。南太湖新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创新引领、人才集聚、产城融合的高能级战略平台,以高质量改革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省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全市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注入新区强劲动力。
01
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着力提升经济质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强调“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省委全会要求“跑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市委全会明确“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唯有以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新区将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加强前瞻性谋划,持续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一是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坚持以投促引,持续深化“基金+招商”模式,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以政府小基金撬动社会大资本。优化产业生态,从“政策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竞争,从“硬优惠”转向“软环境”,以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能力来吸引和留住企业。二是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锚定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生命健康等三大主导产业,全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形成高水平的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瞄准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全力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三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深挖传统产业潜能,以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02
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省委全会要求“突出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积极探索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一体推进的新格局、新体系、新机制”。市委全会明确“聚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唯有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加大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力度,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方能推动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新区将认真实施人才强区、创新强区首位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争取更多技术、人才、智力支持,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一是优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聚焦“三支队伍”建设,锚定企业人才需求,整合全区人才工作力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二是提升科创平台能级。加快推动科技城、科学谷和南太湖智谷等重点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工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浙大湖州研究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等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头雁效应”,打造创新“大载体”,在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方面实现规模集聚效益。三是构建创新生态圈。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迭代升级“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推动科技型企业扩面提质,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做强创新“主力军”。
03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04
聚焦生态宜居建设,全力争当绿色标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调“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省委全会要求“以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牵引,先行先试、探路攻坚、勇毅前行,奋力推进美丽中国省域先行区建设”。市委全会明确“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态优势是湖州最大的优势、是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破解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方能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上越走越宽广。新区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争当生态文明典范、绿色发展标杆,进一步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一是构建高标准环境治理机制。持续开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严格落实“八个一律”要求,坚决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预拦捞修处”蓝藻防控机制,高标准建设运营杨家埠、康山等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危废贮存转移处置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危废综合处置利用。二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省级改革试点,分行业、分领域推动绿色低碳改造,扶优扶强传统汽车零部件、低压电气、食品加工等产业,推动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依托西塞科学谷等科研平台,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研究攻关,推进一批以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的技改项目。三是打造文旅融合生态体验地。深化溇港漾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系绿道系统研究,打造“湖光里的都市封面”城市形象。创新推出生态研学、文化探源、生态体验等新业态,挖掘长田漾片区人文历史,加强文旅发展要素保障,加快湖州湿地文化广场项目建设,整治提升黄金湖岸景区,提高文旅产品和运营服务水平,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现代旅游产业链条。
05
聚焦基层治理提效,奋力建设幸福家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省委全会要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市委全会明确“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攻坚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基层治理是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力量支撑,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唯有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方能激发基层活力,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新区将以百姓之心为心,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持续推动“红色物业”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石。二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狠抓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活动和组织,抓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狠抓信访维稳,推动群防群治,做好矛盾纠纷的源头排查化解工作。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升公共安全等级,加快片区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建设,实体化运作综合信息指挥室,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构建“浦江经验”和“枫桥经验”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新机制新模式。
来源:《湖州通讯》第9期
2024-11-02 11:12:3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