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炼红:创造巴陵新胜状
来源:宦海人生
创造巴陵新胜状
作者:易炼红
(2009年8月17日)
岳阳地处洞庭湖畔、长江之滨,素称“鱼米之乡”,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新兴工业城市。宋代著名改革家范仲淹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曾以生动的笔调描写过巴陵——岳阳的胜状。
改革开放以来,岳阳经济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综合经济实力跃居湖南省第二位。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发展环境优势不明显、城乡困难群体扩大、社会矛盾增多及生态环境恶化等。
针对这些矛盾与问题,近年来我们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检验发展思路,针对岳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产业兴旺、城市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六个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的“九项工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创造了巴陵的新胜状。200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90.54亿元,增长12.2%,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36元,增长13.2%,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人为本,和谐发展,必须发挥优势。岳阳工业基础较好,全市有工业企业2.1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7家,中央企业11家,省属企业4家,上市公司5家,初步形成了石化、纺织、造纸、电力、医药、建材、饲料、食品等支柱产业。从2004年的统计资料看,在湖南省27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岳阳有7类居第一位,另有四类分别居第二、第三位,其工业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明显优势。
此,我们把发展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以“活力岳阳”为主题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企业改制重组,加快工业化进程。在企业改制重组中,我们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分步实施的方针,彻底解决产权归属不清晰、产权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活力大大增强,国有工业企业最集中、困难最大的纺织、化肥等行业都先后走出困境,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8家,规模工业生产总值增长30%,工业经济效益创10年来的新高。特别是长岭炼化、岳阳造纸、华能岳阳电厂、巴陵公司等一批中央、省属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大工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必须突出特色。岳阳风景名胜众多,旅游品牌好,境内有岳阳楼、君山、屈子祠、张谷英村、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193处,有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纪念馆等人文景观22处,1998年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产业类别中,岳阳旅游业独具特色,不但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而且提升了经济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以“热游岳阳”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工程,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围绕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条主线,突出“一楼(岳阳楼)一湖(洞庭湖)一岛(君山岛 ”特色,重点抓好洞庭湖风光带、南湖旅游走廊、君山景区、文庙特色景区的开发建设。同时,大力拓展旅游市场,举办汨罗江国际龙舟节、东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等旅游节会,推出“浪漫爱情在君山”、“洞庭渔舟唱晚”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激活旅游产业。2004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78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24亿元,创汇990万美元。
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我们还实施“生态岳阳”工程,在地域经济竞争中凸显岳阳的“秀美”特色,重点推进洞庭湖二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血吸虫疫区综合治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2004年,全市筹集资金1.8亿元,综合整治52处重点污染源,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获得湖南省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等3个全省第一,4个县跻身国家生态示范县行列。目前,我们正在国家卫生城市基础上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必须加强薄弱环节。非公经济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实力不强,是岳阳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我们实施综合措施,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全民创业,让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坚持“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格局,为非公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非公经济成为岳阳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成为岳阳经济新的增长点。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增长24%,占全市GDP的47.5%,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岳阳最具成长潜力、最富发展活力的生力军。
从当前实际看,作为内陆城市,岳阳非公经济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仍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为了突破这一约束,我们坚持扩大开放,大力实施以“置业岳阳”为主题的招商引资工程,以更优的环境、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领域上突出工业招商和产业招商,在招商主体上突出企业招商和园区招商,在招商目标上突出大企业和大财团,引进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效益的大项目、好项目。200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利用内资5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2%和34.5%。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必须大力扶助困难群众。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衡量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尺,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大力实施以“平安岳阳”为主题的和谐社会构建工程。
一方面,努力改善民生,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帮困等工作。2004年,我们通过加快产业发展,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73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均达100%,并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认真开展“双联”活动,全市910个机关联系553家困难企业,23179名机关干部联系17751名困难职工,使123家企业减亏增效,19455名职工基本脱困;投入农村扶贫帮困资金3亿多元,帮助农村3.98万人脱贫。
另一方面,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我们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体性信访问题,对地下“六合彩”、“扳砣子”、街头“两抢”等不法行为开展专项打击,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同时,我们把干部作风建设、经济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相应实施“务实岳阳”、“诚信岳阳”、“文明岳阳”工程,制订完善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信访接待制度、政绩考评制度和为民办实事制度,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乡镇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 开展“机关作风大家评”等活动,努力形成转变干部作风的长效机制。
“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发展的每一方面、每一环节都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一是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科学决策中集中民智。例如,我们提出的“九项工程”,就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进行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九项工程”把长远目标分解为年度任务,每年确定办几件实事,但在确定办什么、怎么办、谁先谁后的过程中,我们又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吸取群众智慧,根据民意进行安排。
二是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追求,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我们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从普通群众最关心、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确定每项工程每年要办的几件实事,年初公开承诺,年终考核兑现。如去年我们投入资金18亿多元,重点抓好群众高度关注的农民增收、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中小学危房改造等九件实事,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深化改革中维护民利。如在国企改革中,我们充分发挥职代会和工会组织的作用,要求每一改制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和工会讨论审议,在改革后对分流职工也不是甩手不管,而是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为他们办理养老、失业等社保关系,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小编说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爱好读书者学习交流,请勿作它用。旧文编发,与作者身份、写作时间、职权地位无关,无任何政治目的。请读者慎重点评,净化网络环境。
2025-01-14 22:58:3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