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
发布时间:2025-01-20
作者:河北省委组织部 河北省党建研究会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围绕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课题组深入一线掌握一手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总结河北经验做法,提出改进思路和对策。
主要做法和难点
细化考察内容。政治忠诚方面重点看是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政治定力方面重点看是否理想信念坚定,做到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离等;政治担当方面重点看是否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等;政治能力方面重点看是否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政治自律方面重点看是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配套制定正反向测评表,指导各地各单位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干部特点细化指标,切实将政治素质这个“大概念”转换为考察干部时的“微操作”。
创新考察方式。注重全面考察,坚持考在经常、融入日常,对每个环节干什么、怎么干逐一明确。丰富方式方法,灵活采用调研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及面谈等方式进行,把急难险重、关键时刻表现纳入考察重要内容,重点看是否一切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强化多方联动,积极推进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宣传、信访等部门沟通联系,抓住重要行为特征和关联信息反复比较,保证准确性、实效性和严肃性。抓实纪实管理,逐人建立政治素质档案,与干部人事档案实行两档并存、一并管理,为历史地、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掌握干部政治表现奠定基础。
强化结果运用。把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中,对政治素质过硬、敢于担当负责、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把伪忠诚、假忠诚的“两面人”挡在门外。把结果运用到干部教育培养中,根据考察情况,采取集中培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政治能力训练和实践历练,接续培养一批在政治上过硬、在工作上拿得起、干得好的优秀年轻干部。把结果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对干部的不足及时咬耳扯袖、督促提醒,视情况进行提醒谈话、诫勉或函询,就问题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依规依纪作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存在的难点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有偏差、不到位问题。有的认为政治素质是对上级机关、高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与基层单位、普通干部无关,在考察上呈现上紧下松、逐级递减的态势;有的认为政治素质是“软件”,不好衡量评价,只要无明显过错即可,导致一带而过、流于形式,“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还有的把政治素质考察当作政治审查,因担心影响别人政治生命,没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指标体系上存在难衡量、不具体问题。当前考察干部政治素质,主要还是靠干部群众的直观感觉,有的含糊其辞、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考察者凭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分析,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有时缺乏应有的科学性、规范性。三是方式方法上存在简单化、不全面问题。政治问题是隐藏在干部头脑意识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迷惑性。当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政治素质的日常了解机制还不健全,对干部个人特点不足是什么、脾气秉性怎么样,知之不深、悉之不详,特别是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往往注重了解工作圈情况,忽视服务对象等其他知情人的反映,也缺乏对八小时之外情况的掌握,导致识别干部政治素质难上加难。四是考察评价上存在同质化、不精准问题。有的考察材料存在语言定式化、表述概念化现象,“粗看谁都像,细看不知谁”;有的因一时难以深入调查研判群众反映的问题,只得做无问题的模糊表述。
让政治画像更精准
明确工作责任,让考察主体实起来。政治素质考察对干部的政治生命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党委(党组)要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组织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考察方案,加强考察过程的跟踪指导;要抽调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干部工作的同志组成考察组,考察前通过业务培训帮助掌握方法要领,考察中用好调研谈话这个基本手段和以事察人这个客观依据,确保考察工作质量。实行政治素质考察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推荐人选、在推荐中把关不严、考察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导致结果失真失实,或故意隐瞒政治污点、掩盖瑕疵的,严肃追究责任。
完善指标体系,把评价标尺亮起来。政治素质考察如同身体检查,关键是找对“项目”和指标,要变抽象为具体,明确评价内容和衡量标准。加强考察指标体系设计,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5个方面,逐条逐项细化实化考察的具体指标,让政治标准鲜明起来。注意区分市县乡不同层级,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不同类型,党政正职、副职、内设机构及不同系列岗位类别开展考察,分级分类制定考察内容和评价指标,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注重立体施策,使方式方法活起来。政治素质具有内隐性、潜在性、相对抽象、较难量化等特点。要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列席会议、跟班督学、指导民主生活会等方式,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干部日常政治表现。坚持把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作为考察主阵地,采取专班跟进、嵌入督导、蹲点调研等方式,了解干部在重大斗争中的言行事例。适当前移考察阵地和探头,做到向一线、家庭、社区和原单位延伸,增强考察的全面性、准确性。按“一人一档、即时记录、动态管理”原则建立档案,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研判机制,把一时与一贯、定量与定性、察人与察事结合起来,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查其表更析其里。
坚持系统思维,将考察结果用起来。考察是手段,目的在运用。坚持以考促建,对考察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向党委(党组)反馈,督促整改落实。坚持以考促用,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政治执行力强、经受住重大斗争考验、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优秀干部,可以打破隐形台阶提拔任用;对政治上有问题、廉洁上有硬伤的人选,不但取消考察资格,还要严肃处理。坚持以考促育,对发现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咬耳扯袖、督促提醒;对考察评定为“一般”的干部,视情况进行提醒谈话、诫勉或函询,有针对性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对政治素质好、有潜力但尚需磨砺的干部,要放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加强实践历练。坚持以考促严,把政治素质考察反馈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报告内容,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5-01-20 11:01:4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