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招才引智亮新招(纵横)
乐见招才引智亮新招(纵横)
熊丽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8日第05版)
近年来,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备受关注,今年多个一线城市也纷纷推出新政策。比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应届毕业生推出“求职7日免费住宿、实习3月免费短租、就业3年优惠长租”等阶梯式安居体系,这在北京市尚属首次。深圳宣布把为来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到15天。
新一轮引才竞争有哪些不同?
一是政策更懂年轻人。从面试路费到过渡住宿,从创业场地到科研配套,政策覆盖求职创业全流程,用真金白银减轻年轻人的就业创业成本,让他们能“轻装上阵”。
二是竞争逻辑在升级。如果说过去更多是“拼补贴”“比户口”,如今则更强调“拼环境”“筑生态”,给年轻人提供更多创新创造、成长成才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大展拳脚。
三是目标定位更清晰。从“抢人”方向看,更侧重于瞄准产业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外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比如,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60多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
加快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是新一轮引才竞争背后的重要逻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进入活跃期。我国经济正从过去依赖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加速向“人才红利”“创新红利”驱动转型,数智融合、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成为新引擎。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引才竞争表面上看是人才政策之争,实际上是创新生态之争,更是未来发展竞争力之争。谁能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上先走一步,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经济大省在创新资源、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开放程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招引力度,是自身发展所需,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热潮之下需存冷思。要看到的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同,不能盲目攀比,而是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需求,差异化地引进人才,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形成合力。现实中,部分城市还存在“重引进轻培育”倾向。人才引进切莫“一引了之”。在“留得住”“用得好”上多下功夫,才能让他们真正安心乐业,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摘编自《经济日报》,原题为《新一轮“抢人大战”有何不同》)
2025-04-08 10:13:4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