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求是》2025/16

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生动呈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集中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展示了这一重要思想的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理论贡献。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实际和丰富实践出发,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关系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创造性运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创造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求“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以严密的逻辑和创新的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创造性运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和生态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坚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认为“只有一个人一开始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做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双重维度进行科学分析,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包括绿色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等科学结论,深刻阐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拓展了生产力发展的全新路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和生态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

创造性运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世界性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将研究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视野拓展到全球范围,深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从文明观、生态观的维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传承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念。中华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语,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传承中华民族生态价值观念基础上,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要理念,为全社会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持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奠定了坚实文化根基。

汲取中华民族友好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生态智慧。“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出了生态资源有限、需要珍惜的道理。“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警示人们对自然不能过度索取,否则将自食恶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友好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生态智慧,强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强调要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推动传统的生态智慧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使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借鉴中国历史上把保护自然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和律令的生态治理经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很多通过建章立制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张、史实。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这就是虞衡制度。《周礼》记载,设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秦汉时期,虞衡制度分为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畴官等;往后延续到清代,虞衡制度都一直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虞衡制度阐述我国自古以来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借鉴我国古代生态治理经验,推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指导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保障更加完善、更加有力,推动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三、标注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生动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彰显出其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

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将环境保护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改革开放后,党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地方工作期间,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坚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深邃思考,创造性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理念,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路径原则、科学方法等一以贯之,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我们党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继承发展我们党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立足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谋划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我们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新的时代内涵,开拓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境界,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准时代脉搏、回应人民关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制度保障、社会力量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党从“国之大者”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的“四个重大转变”,即: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实践证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新征程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将在引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展现其强大真理力量。

开辟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齐心协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又坚持胸怀天下,深刻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面对全球生态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领导人气候峰会等许多重大国际场合,阐述包括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在内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出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内的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等等。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又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承诺实现“双碳”目标,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展现了大党大国的天下胸怀和责任担当,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识,也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成果,开辟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应结合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18 08月

2025-08-18 18:52:55

浏览4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坚定做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文化惠民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