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旗渠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让红旗渠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楚向红 字数:1869
《学习时报》(2025年08月25日第02版)
红旗渠精神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蕴含着穿越时空的价值力量,不仅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更是新时代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和弘扬好红旗渠精神,既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时代呼唤的坚定回应。
在自力更生中淬炼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的根基。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上级无法提供足够支持,林县人民没有坐等国家救济,没有依赖外部援助,而是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决心,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一股韧劲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在太行山脉上创造了震撼人心的人间奇迹。这种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自力更生精神,正是今天我们应对全球化逆流、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等困局时需要汲取的精神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现在我们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就需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进一步地自立自强、自主创新。锚定创新发展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决打破对国外技术的路径依赖,彻底摒弃“等、靠、要”等惰性思维,以“人定胜天”的勇气和决心,不断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艰苦创业中永葆奋斗姿态。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红旗渠开工时,面临着重重困难:粮食紧张、物资短缺、工具简陋、技术落后等。但是,林县人民没有退缩,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靠双手和苦干去努力改变命运。没有大型机械,他们就用铁锤、钢钎、扁担,一锤一锤凿,一筐一筐运;没有技术专家,就组织“土专家”攻关,边干边学;没有资金,就压缩开支,发动群众筹资投劳。这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正是新时代需要的奋斗姿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党员干部都要始终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艰苦奋斗再创业。把吃苦当作考验、当作磨炼、当作财富,困难面前不低头,矛盾面前不退缩,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打攻坚战,主动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去历练,不怕“事情多”,不怕“任务重”,不怕“困难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永葆奋斗姿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不断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在团结协作中凝聚强大合力。团结协作,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作为一项跨区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的建成是团结协作的胜利成果。林县县委班子和30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分工协作,15个公社相互支持、通力合作,粮食部门、商业系统、工业系统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一盘棋”工作格局。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协作精神,正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更要强化大局意识,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先,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多算发展“大账”、少计局部“小利”。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配合,打破部门壁垒与地域界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资源高效整合、实现力量高度聚合,切实凝聚“想在一起”的团结之心、“干在一起”的团结之力,确保上下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加油干,汇聚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磅礴力量。
在无私奉献中推动事业发展。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源泉。回望红旗渠的修建历程,无数党员干部群众怀揣舍小家、为大家的赤诚,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有的扎根一线,在工地上长期坚守、日夜奋战;有的捐出毕生积蓄,为工程建设添砖加瓦;有的冲在最危险的地方,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不图名、不图利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今天,面对利益多元、价值多样的社会环境,党员干部更应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让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根于心。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不为名利所动,不为诱惑所扰,甘当“铺路石”,愿做“燃灯者”,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025-08-25 08:29:3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