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唐国富字数:1390

《学习时报》(2025年08月27日第01版)

 

现代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神基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是精神世界的重构。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乡村建设必须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既要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更要夯实精神文明这一软件基础,实现形神兼备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交融碰撞的关键时期。随着城乡融合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已从物质层面拓展到精神文化领域,精神生活的改善、精神世界的富足成为迫切需要。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还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一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在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封建迷信活动时有回潮;法治意识相对薄弱等。这些现象警示我们要重视乡村文明建设,让现代文明理念永驻广大乡村,让广大农民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

培育现代文明理念、建设文明乡风,核心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重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提升农民素质素养作为重要支点,着力培育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农民。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将现代文明理念、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农民日常生活,通过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艺活动等多元形式,实现宣传教育和文明传播的生活化、日常化、具象化。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大力支持“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自娱自乐中倡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现代文明理念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方式树立农民主人翁意识,增强文明培育和创建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其成为新生活新风尚的制定者、践行者和受益者,从而实现“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转变。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良好家风家训、淳朴乡风民俗、优秀传统美德等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构筑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村文化空间。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的结合,积极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比如将“孝亲敬长”拓展为现代家庭伦理,将“邻里互助”发展为社区治理资源等,使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散发时代魅力。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在“破”和“立”上下功夫,划清传统礼俗与陈规陋习的界限,重点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行业监管、依法惩戒等多种措施,不断“除陋习、树新风”。更多采取春风化雨、柔性治理的方式,注重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不走极端、不简单粗暴,一步步地改变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培育现代文明理念、建设文明乡风,贵在持之以恒。要深刻认识其历史性、长期性,保持足够的恒心耐心、坚定的信心决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当越来越多的乡村实现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跨越,乡村振兴就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会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支撑。


27 08月

2025-08-27 08:54:23

浏览9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 构建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体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