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讲话稿成型的三个步骤

作者:admin|分类:未命名|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qzzn

讲话稿成型的三个步骤

 

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过程一般要经过酝酿准备、起草初稿和审修定稿这么三个阶段:

1

首先是酝酿准备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文字工作也是这个道理。一篇好的讲话稿往往孕育在动笔之前,就是说,基础工作至关重要。在接受任务之后,就要抓紧起草前的各种准备,其中最要紧的是摸准领导意图。因为起草讲话稿就是代领导“立言”,领导集体和讲话者本人的意图往往就是讲话稿的主旨。

起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这要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起草过程。这里讲的“深化”和“拓展”是以“领会”为前提的,而决不是说可以抛开领导意图去另搞一套。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一条规矩,也是一条“捷径”。

因此,起草前一定要细心倾听领导对打算讲什么、怎么讲的提示和交待,没有弄明白的一定要想方设法问清楚,绝不能不懂装懂、抱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领会了领导意图之后,还要认真阅读有关的理论著作、政策文件和参考资料,就讲话中必然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调研座谈,在经过一番思考、胸中初有成竹的基础上,再同有关同志一起琢磨和议定讲话稿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大体框架,并拟定一个由粗到细的写作提纲。

2

接着是正式起草

有了大纲细目,并经领导同志认可之后,就可以进入正式起草阶段。起草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运筹、再思维、再创造的过程,是苦心经营、精心制作的过程。

如果原有提纲对路、思虑周密,写起来就有如行云流水,通畅无阻,就能够一气呵成。但深得写作甘苦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写”比“想”、比“说”毕竟有些不同,它要求更明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要有更严格、更慎密的思想逻辑、文字逻辑。

起草中,面对一大把素材、一大堆资料,面对应当提出和回答的许多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况,如何具体地表达和深化主题,提炼和阐明观点,组织和取舍材料,理顺和展开层次,以及如何起承转合、遣词造句等,都是很艰难的任务。

解决的办法就是边写边想、边写边学、边写边议。硬是写不下去就干脆搁笔,先松动一下神经。我们每个人脑中的贮存多得很,只要你舍得开动这部机器,绞绞脑汁,皱皱眉头,“灵感”和“存货”自然会跑出来帮忙的。

3

最后是修改定稿

文章千古事,百改不厌烦。大凡一个好的稿子,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改出来的。因此,在渡过难关、写出初稿之后,还要回过头来推敲修改、精心打磨。

有些重要报告的初稿完成后,先向主讲领导送审,并根据他的交待,确定送审或征求意见的范围,有时甚至要召开专门座谈会征求意见,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再行修改,有时甚至是动“大手术”、作大修改。如果说起草毛稿是粗加工,那么修改稿子就是精加工。对自己写的材料,要“闻过则喜”;对别人写的材料,要“过笔生辉”。

在这方面,古往今来,有不少佳话广为流传:有的把“摘帽、脱靴、少穿衣(讲理)”作为修改文章的方法;有的认为改材料要过好“四关”(情况分析、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语言文字);有的在语句推敲上“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从我个人体会来讲,本文由材夜思文秘网推荐,主要是两条,一条是聚精会神多看:

做好“7看”:

看主题是否鲜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清楚地表达出来了;

看重点是否突出,必须突出的重点是否写得有份量;

看内容是否有重复或疏漏,是否需要去掉什么、补充什么;

看整个稿子是否既新又实,是否陈词滥调、空话连篇;

看观点和数据、事例是否准确,是否站得住脚、经得推敲;

看语言是否生动,是否需要磨光澜色;

看文字是否精炼,可否删去多余的字、句、段等等。

另一条是忍痛割爱多删,就是要“跳出稿子看稿子”,多用审视的眼光看自己写的东西。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写文章的人,总是对自己的稿子特别钟爱。这就要求忍痛割爱。有时候这确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为了产品的合格,还是必须把刀子磨快一点,把狠心下足一点,该砍的坚决砍掉。只有尽善尽美、精益求精,才能拿出上乘的作品、一流的产品。

 

来源:工文驿站

05 03月

2021-03-05 23:33:54

浏览741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在江西日报社豪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周德睿在援助湖北省武汉市医疗队出征仪式上的讲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