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牢记初心使命 忠诚履职担当
为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2022年6月20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
现将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和对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向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爬坡过坎、负重前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净化政治生态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持续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提供坚强保障。
(一)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坚定
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市纪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传达、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班研讨等方式,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夯实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思想根基。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牵头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深化规律认识,破解实践难题。
具体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出台加强政治监督工作意见,构建纪委监委政治监督与党委政治督查同向发力工作机制。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进行清单式、“回头看”式监督,开展违建“大棚房”和违建别墅、人防和供销社系统腐败、公共停车管理领域突出问题、粮食购销领域腐败、经济开发区腐败等专项整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盯“十四五”规划实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违反政治纪律问题517起,处分533人。主动融入发展大局,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实施“871”重大生态工程等加强监督,严肃查办七里海、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等生态环保问题,大力整治国企、土地等领域乱象,推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人、事、因、制”,做实日常监督、专项检查,推动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见底到位。加强换届纪律监督,市纪委监委回复党风廉政意见9500人次,严肃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问题。
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出台落实主体责任、检查考核、述责述廉、追责问责等办法,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通的主体责任监管平台,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区、市级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市领导约谈排名靠后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整改。连续四年共组织108名党委(党组)书记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基本实现区和市级部门“一把手”全覆盖。协助市委制定党委(党组)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意见,推动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全市问责履行“两个责任”不力党员领导干部3112名。
强力推动政治生态改“土”治“水”。狠抓集中整治,坚决肃清黄兴国、杨栋梁、武长顺等恶劣影响,持续治理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深入整治重点领域和地区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李国文、于汝民、于茂东等拉山头、织圈子的反面典型。狠抓机制建设,协助市委制定净化政治生态工作意见,构建年初确定任务、日常监督检查、年底考核评价闭环体系,每年分析研判政治生态,跟踪抓好问题整改。狠抓综合施治,坚持政治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文化一体建设,出台加强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监督办法,由督导列席变为现场监督,责令80个市管单位、640个处级单位党组织重开民主生活会,协助市委制定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意见,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涵养积极健康政治文化。
(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检举控告127198件,处置问题线索92625件,立案27435件,年均增长13%;处分24934人,其中厅局级干部500人;移送检察机关1092人,挽回经济损失49.9亿元。聚焦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聚焦国企、金融、土地、政法等重点领域,坚决查处彭三、李宝锟、包立杰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李金亮、赵建国、李福海等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典型,王玉柱、武玉海、白平等靠企吃企、损公肥私的“蛀虫”,张国庆、刘广生、崔悦平等违规审批、借地生财的腐败分子,祖文光、张健、蔡培林等滥用职权、执法违法的“害群之马”,王大方、李强、方堃等利用“影子公司”贪腐谋利的“内鬼”。打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硬仗,追回外逃人员114人,追回赃款8.82亿元,实现中央追逃办督办人员、“红通”人员和“天网行动”境内职务犯罪逃犯“三个清零”。在纪法威慑和政策感召下,张伟、杨国法等511人主动投案,4734人主动交代问题。
不断提升一体推进综合效能。协助市委制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意见和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办法,建立“六书(三书)两报告两建议”机制,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分层分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每年协助市委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拍摄警示教育片15部,汇编警示教育材料32类,建成市警示教育中心,举办“利剑高悬、警钟长鸣”警示教育展和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教育展,累计观展29万人次。通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推动相关部门围绕选人用人、审批监管、执法司法、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制度5352项,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积极推进清廉天津建设。协助市委制定清廉天津建设意见和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若干措施,统筹推进各清廉单元建设,打造“一区一品”廉洁文化品牌和教育阵地,弘扬崇廉尚洁社会风尚。创新运用网、微、端等媒体融合方式,讲好全面从严治党天津故事,持续宣传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成效成果,不断扩大传播力、影响力。
(三)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为民务实、担当作为之风日益充盈
持续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健全警示提醒、明察暗访、精准处置、通报曝光等机制,创新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开展监督,对滥发津补贴、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易发多发问题露头就打,对“一桌餐”、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深挖彻查,深入整治“小金库”问题,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全市共查处问题4264起,处分3814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71批1026起,2021年发生问题数比2016年下降88.1%,享乐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自2017年起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每年明确工作重点,以铁腕重拳治理政策落实“中梗阻”、服务群众“耍官威”、对待工作庸懒散浮拖等顽疾,全市共查处问题5922起,处分4534人,处理厅局级干部155人。推动建立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坚决纠治检查考核多、台账报表多等问题。树立“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的理念,建立澄清正名、容错纠错、回访教育等制度机制,对11248名干部开展回访教育,为44名干部澄清正名,形成讲担当、促作为、抓落实鲜明导向。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围绕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深入剖析症结,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公务接待、津补贴发放、督查检查考核等制度。持续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督促党员干部自觉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四)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深入治理扶贫助困领域问题。聚焦结对帮扶困难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综合运用专项监督、异地协作监督和专项巡视等方式,有力保障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50个贫困县、3904个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摘帽,全市1041个困难村实现帮扶目标。统筹推进扶贫助困领域专项治理与乡村振兴监督执纪有效衔接,全市查处骗取补偿款、克扣救济金等扶贫助困领域违纪违法问题873起,处分616人。
集中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深入纠治教育医疗、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集体“三资”、征地拆迁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全市共查处问题4841起,处分4337人。持续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查处问题465起,处分662人,全市打掉的27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全部挖出“保护伞”。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点题整治”和信访包案,推动解决群众吃水难、历史遗留产权登记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有力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协助市委制定加强基层监督工作意见,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完善机制。配齐建强基层监督力量,全市247个乡镇(街道)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863名,3520个村、1859个社区实现纪检组织全覆盖。在全市村(社区)建立5281个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由村(社区)纪委书记、纪检委员担任站长,并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配备监督员2.04万名,监督发现问题2.46万个,推动整改2.42万个。完善片区协作、提级监督、交叉监督等机制,整合力量、打破壁垒,强化对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基层监督效能显著提升。
(五)不断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做细做实监督基本职责。出台加强监督工作意见、统筹监督工作办法,每年制定工作要点,运用谈心谈话、调研走访、专项检查等方式,做实近距离、常态化、全天候监督。协助市委制定若干措施,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依规依法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约谈领导班子成员、重点岗位人员31745人次,处分科级以上“一把手”1905人。制定“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意见和流程,健全“室组”“室组地”联动机制,加强与审计、统计、执法、司法等各类监督主体协调联动。协助市委制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施办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党员干部93943人次,第一至第四种形态分别占72.5%、20.5%、3.9%、3.1%,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成为常态。
一体推进“三项改革”。推动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领导为主具体化程序化,健全领导指挥、立案指导、处理决定把关、检查考核、请示报告等制度机制。高质量做好监察体制改革,市、区两级监委组建挂牌,区监委向乡镇(街道)派出监察机构,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实行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职能分离、部门分设,建立案管、监督、审调、审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分类分级推进派驻机构改革,深化党政机关派驻机构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进15所市属高校和公安等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改革后高校和公安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年均立案数分别较改革前一年增长100%、80%;向4家市管金融企业和7家国有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向11家国有企业派驻监察专员;推动加强司法行政、市级公立医院等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持续深化区级派驻机构改革,有效解决监督单位过多、发现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派驻监督实现高质量全覆盖。建立健全委领导直接分管、监督检查室联系指导、分片协作等工作机制,派出机关的领导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不断强化。
健全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办理信访举报工作规程、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办法、加强和改进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法规制度195项,基本构建起涵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监督检查、执纪执法、教育治理、巡视巡察和自身建设等方面,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坚持建制与执行并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增强制度执行力。强化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制定提前介入、管辖、移送审查起诉以及退回补充调查等制度,推动内部运转紧密衔接、顺畅高效,促进与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持续打造“铁案工程”,建立内审员制度,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发布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提升案件质量制度化水平。严格落实“四级责任”,坚守办案安全底线。
(六)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党内监督利剑作用有效发挥
高质量实现巡视全覆盖。坚守政治巡视定位,聚焦“国之大者”,统筹运用常规巡视、专项巡视等方式,组织开展10轮巡视,共巡视212个党组织,发现问题9310个,移交问题线索5997件,切实发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用。坚决落实中央巡视指导督导反馈意见整改,推动解决组织实施、贯通融合等深层次问题,制定实务操作、协调协作等方面制度87项,推动巡视工作规范开展。
狠抓巡视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制定加强巡视整改工作意见和情况报告、公开工作办法,建立市领导担任分管部门(单位)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制度,健全整改约谈、通报曝光、追责问责等6项工作机制,市领导先后约谈相关单位“一把手”51人次,对12名落实整改不力的“一把手”严肃问责。坚持“八凡八必”,建立“具体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整改和“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深度整改“三级递进”机制,全市巡视整改完成率达98.1%,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办结率达90%,推动完善制度9462项,形成监督、整改、治理良性循环。
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制定上下联动监督办法,实行“统配巡”“同步巡”“协作巡”“接力巡”联动模式,发现问题数大幅提升。压实巡察工作主体责任,由区委书记担任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市委巡视办常态化列席区委书记专题会机制。现场指导督导各区和15个市级部门巡察工作,推动巡察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全市共巡察处级单位党组织1599个,村(社区)党组织5419个,发现问题13.5万个,移交问题线索1.2万件,推动巡察利剑直插基层。
(七)深入落实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市纪委常委会带头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议事决策、请示报告等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做到对标对表、紧跟看齐。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忠诚教育,大力宣传王连山、梁有祥等纪检监察战线先进典型,引导全系统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突出政治标准,严把干部准入关,着力选拔任用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推进干部系统内外交流,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荣获国家和市级集体表彰105项、先进个人258人。
锻造敢战能胜的过硬本领。建立“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运用集中培训、学习小组、学习大讲堂等方式,分级分类深化全员培训,共培训13.5万人次。开展岗位练兵、以干代训,组织旁听法院庭审,提高执纪执法水平。推动信息化、大数据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建设“六网五平台”和大数据监督平台,在全国率先部署应用检举举报平台处置子平台,促进日常办公、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规范化、智能化。
强化严之又严的监督约束。严格落实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完善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登记备案等6项制度,健全内控机制,推动严守权力边界。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开展9轮内部督查,发现整改问题2779个。勇于刀刃向内,全市立案纪检监察干部186人,处分179人,对履职不力的17名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组组长予以调整或组织处理。市监委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在全国率先聘任50名特约监察员,自觉接受监督。
经过不懈奋斗,我们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全市上下讲政治的氛围不断浓厚,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持续增强;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两个责任”层层落实,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形成了惩恶扬善、纠治并举的良性循环,腐败治理效能不断彰显;“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干部担当作为劲头不断激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对我市全面从严治党满意度连续五年超过98%。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见底,增量仍有发生,不正之风树倒根存,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还存在温差偏差落差,净化政治生态任重道远,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同时,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站位还不高,监督执纪执法本领还不强,少数作风不实、律己不严,甚至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五年来的工作体会
五年来,我们注重把握运用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不断深化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保证。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主动请示报告,从组织形式、职能定位、决策程序上保证党牢牢把握反腐败斗争主动权。新征程上,必须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方针、重要部署、重点任务,始终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确定的前进路线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纪检监察机关因党而生、为党而战、兴党而强,始终担负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职责使命。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围绕“捍卫制度、落实决策、履行责任、行使权力”情况强化政治监督,在党中央和市委最需要的地方加力加劲、攻坚克难,以铁的纪律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守政治机关定位,在维护党的领导、督促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捍卫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上忠诚履职,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真正把纪检监察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人心工作,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基本工作导向。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做实做细基层监督,深入治理民生领域“微腐败”、黑恶势力“保护伞”、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新征程上,必须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用心用情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以有力有效的监督执纪执法回应群众关切、保障民生福祉。
(四)必须坚持敢于善于斗争,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正风肃纪反腐。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会根除,反腐败斗争就不可能停歇。五年来,我们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向破坏政治生态的突出问题宣战、向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亮剑,严肃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新征程上,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永远吹冲锋号,保持压倒性力量常在,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五)必须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既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五年来,我们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念从反腐败延伸到纠治“四风”、巡视巡察、追责问责等工作,做深做实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一些地区和系统由“乱”到“治”,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有效发挥。新征程上,必须以系统思维正风肃纪反腐,坚持办案、整改、治理有效贯通,惩处、监督、教育深度融合,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努力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深化改革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也是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现实途径。五年来,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职能定位,主动顺应形势变化,统筹推进“三项改革”,协调贯通各类监督,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提质效,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2022-06-30 22:23:0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