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在中国重汽重组改革创新发展四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重组改革成就中国重汽二次创业
——在中国重汽重组改革创新发展四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谭旭光
(2022年8月30日)
同志们:
2018年9月1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定,济南市委市政府任命我担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开启了山东重工对中国重汽集团的战略重组,创造了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先整合后重组”的新模式。战略重组极大地震动了全球重型商用车行业,改变了全球重型商用车的竞争格局;重组让中国重汽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追捧,红筹上市公司股价迅速从10.88港币飙升到23.15港币;重组让中国重汽迅速成为全球商用车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在放大镜下开启了中国重汽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在任职宣布当天的第一次领导干部大会上,我提出了“我来中国重汽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用3-5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
今天,山东重工重组中国重汽整整四年了。四年来,新的管理团队为中国重汽发展倾注了全部的激情和热血,我们在壮士断腕的改革阵痛中突围,在争分夺秒的自主创新中蜕变,在跌宕起伏的行业波动中奋进。正确的决策、高效的执行,让我们用四年的时间走完了十几年的改革之路,今年上半年发展成为我国重卡行业销量最高、增速最快、效益最好的企业。我们再一次将中国重汽从危机边缘拉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在全球擦亮中国重汽品牌,用一张亮丽的成绩单兑现了四年前的承诺,这是全体中国重汽人的荣耀!
四年来,我们实现了“四大跨越”:
——我们创造了历史最好的经营业绩,实现了向中国商用车领军企业的重大跨越
重组后的2019-2021三个完整年度,中国重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62亿元,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5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9亿元,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110%;累计销售整车116万辆,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59%。其中,重卡市场占有率从重组前的16.5%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3.3%,从国内行业排名第三位跃居到第一位;柴油轻卡市场占有率从重组前的12.5%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5%,从国内行业排名第四位跃居到第二位。重卡出口占我国行业出口总量的50%,今年1-7月份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4.83万辆,同比增长46%。
——我们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向高效市场化经营机制的重大跨越
2019年1月24日,职代会通过了《中国重汽集团深化改革十条意见》,开启了“海陆空”全方位同步改革,推动中国重汽机制市场化、业务核心化、管理精益化,为高质量发展铺平了道路。
一是“三能”机制改革让重汽“活”起来。迅速导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场化“三能”机制。全员“卧倒”再“起立”,全员素质再体检,全员价值再评估,通过公开透明竞聘等方式,实现领导干部数量降幅27%,平均年龄下降5.04岁,80后干部占比从27%提升到68%。高质量招才引智中高端人才6800多人,其中博士从2018年的9人增长到现在的136人。全面推进高目标、高竞争、高激励的市场化考核,彻底打破了“大锅饭”,以业绩论英雄,真正拉开收入差距,同岗位业务人员月收入差距最多超过30倍。
二是主辅分离改革让重汽“专”起来。心无旁骛攻主业,房地产、医院、幼儿园、低端零部件、非主业参股企业一个不留,累计退出企业89家,非主业资产变现90亿元现金流,集团资产负债率从70.3%降到60.2%。
三是降本增效改革让重汽“好”起来。所有费用实行归口管理,坚决斩断利益链,实行公开透明招标。累计采购降本贡献251亿元;办公费从2018年的7518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3800万元,降幅49.5%,累计降本3718万元;接待费从2018年的7059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1503万元,降幅78.7%,累计降本5556万元。
——我们重塑了自主高端重卡“黄河”品牌,实现了向行业一流科技的重大跨越
推动中国重汽从引进、模仿、跟随向自主正向研发的历史性转变,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1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亿元,增幅185%,四年累计100多亿元,超过之前十年投入的总和。研发人员从2018年的1102人增长到现在的3561人,增幅223%。重塑黄河品牌,重磅推出全球首款风阻系数0.37的全新一代高端黄河重卡,实现了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迈进,圆了几代中国重汽人的心愿。2021年,研发国内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黄河”牌雪蜡车,总书记视察冬奥会期间登上雪蜡车,让全体中国重汽人感到无比荣耀!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氢燃料电池重卡在港口等多场景批量应用,走在了行业前列。研发全球首台日检1.2万管的移动核酸检测车,在科技防疫中彰显国企担当。
——我们高标准建设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跨越
2020年2月12日,克服疫情重大不利影响,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开工建设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在全国率先打响了重大项目建设的第一枪。全体施工人员封闭在建设工地,一期项目仅用280天的时间,于当年11月19日正式投产,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建设奇迹。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四年很快也很漫长,有成功更有酸楚,一路走来惊心动魄、步履维艰,有太多难以忘怀的时刻,更有太多需要感恩的人!中国重汽之所以改革成功,在于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对山东、对集团作出的重要指示,心无旁骛攻主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让我们在最艰难痛苦的时候拥有了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力量!在于那些为了中国重汽的未来发展事业做出“牺牲”的同志们,你们舍小我顾大我,中国重汽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在于每一位追逐梦想、燃烧激情、忘我奋斗的员工,成绩属于全体中国重汽人!
总结回顾过去四年的成功经验,主要得益于“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以上率下,价值观高度统一的钢铁团队才能战无不胜
没有灵魂的企业就是一盘散沙,团队为企业注入什么样的灵魂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四年前的中国重汽,领导团队缺乏梦想、缺乏激情、缺乏合力,是典型的“高楼大厦机关病”。我们全面导入了以“约法三章”为核心的团队文化、“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的核心价值观、“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重塑了中国重汽领导干部的精气神,为“一潭死水”的中国重汽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的干部队伍价值观高度统一、主动性迅速提升、执行力空前强大,就像一支大型交响乐团,大家已经统一到同一个“交响乐谱”上!
第二,坚持无畏而治,以绝不妥协的精神向一切“残”和“缺”亮剑
曾经的中国重汽,面临的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包袱沉重、四处流血等一系列“病变”。很多人已经麻木了,认为现在就过得去,没有看到潜在的巨大危机、行业的巨大差距。改革必然打破一部分人的利益,各种阻力、谣言甚至威胁,让新团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定支持下,沉甸甸的责任和梦想,让我们别无选择,也绝不妥协,义无反顾一条路改革到底。回头看四年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改革,在这一轮重型汽车行业“秤砣式”垂直下行中,中国重汽将再次陷入生死存亡的泥潭,这是中国重汽人达成的一致共识!实践证明,无我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敌!
第三,坚持科技造梦,凝聚起万马奔腾抢着干的创新动力
为梦想而疯狂是最强大的内驱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挺起中国商用车自立自强的脊梁,是我们共同的梦想。集团的大梦凝聚起了几千名科技工作者的小梦。我们坚持科技至上,搭建全球创新平台,畅通专家晋升通道,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重奖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工作者的激情空前高涨,涌现出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扎根一线的科技先锋,第一次迎来了中国重汽自主创新成果的大爆发。实践证明,靠购买技术生存的企业最终的结果只有“卖身”一条路;只有靠自己拼命干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翻身”争一流!
第四,坚持净化生态,透明管理让细菌无处可藏
企业在良性生态下才能健康发展,任何一个地方受到污染都可能迅速蔓延,给企业生态造成致命伤害。高管团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学会穿透式管理,像CT、核磁共振一样精准透视到每一个毛细血管。我们坚持透明管理,开通高管团队博客,创新建立起了巡察、审计、督查、曝光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实施公开招标、线上招标,破除暗箱操作、内外勾结、吃拿卡要、相互宴请,对违规违纪的腐败问题零容忍;发起了“厕所革命”,撤掉办公室沙发,所有干部办公室更换透明玻璃门,让作风漂浮、工作散漫的干部无立足之地。如今我们已经全面构筑起了抗击细菌、病毒的防范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阳光生态。
诞生于1930年的中国重汽,走过了92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次跌宕起伏的破产重整。百年重汽是我们的下一站征程,面向2030我们要做到“五个必须”:
第一,必须实现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战略愿景
2022-09-10 17:27:1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