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史晖在2022级新生启航仪式上的致辞

作者:admin|分类:未命名|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做追光者

——在传媒学院2022级新生启航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新同学好!

跨越山川湖海,传媒揽你入“淮”。今年,我们传媒学院迎来了266名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你们加入传媒大家庭表示热烈的欢迎。

266名新同学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88人,广播电视学专业90人,广告学专业88人。其中男生35 人,女生231人,男生只占区区13%,达到了历年来的最低点,你们责任重大,必须表现出加倍的阳刚之气,才能维持激越传媒的雄性活力。你们来自贵州、河北、河南、湖南、山西、山东、云南、江西、新疆和江苏等10个省和自治区,你们中也有苗族、白族、穿青人、满族、彝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侗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12个少数民族。多个民族的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流,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体验。相识是种缘,相逢是首歌,于茫茫人海遇见彼此,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何况今后四年还要同窗共读,同室相伴,所以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们的相遇,共同谱写“传媒一家亲”的华美篇章。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新生启航仪式,我反复琢磨讲点什么比较好。回溯若干年来新生开学典礼讲话,《做敢于追梦的传媒人》《在传媒遇见更好的自己》《和传媒谈一场伟大的恋爱》《从优秀走向卓越》《你今天蓄过的力,是未来的光》,都是我曾经表达过现在仍然想对你们寄予的期望。今天我就延续去年的话题,以《做追光者》为题,与各位同学做个交流。

这里我说的光,不是舞台上耀眼的聚光灯的光,不是我是浪花的泡沫你是海上的烟火的光,更不是粉丝追逐的流量明星的光,我的意思是我们要追寻理想之光,追寻真理之光,追寻生命之光。这光,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这光,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照亮了我;这光,茫茫大海中导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大约100年前,鲁迅先生寄语中国青年:“都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需要勇敢的追光者。作为新时代的传媒人,我们既要有追光的勇毅,又要有聚光的能力,更要有发光的责任。

一、要有追光的勇毅

//  

所谓传媒人,就是传播媒介的从业人员,除了新闻记者之外,传媒行业里的策划、设计、制作、公关、推广等职位的人员都可以称得上传媒人。在座的各位同学,不管你高考志愿选择时主动填报传媒专业,还是被动走入传媒学院,我都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上传媒,尽管没能选你所爱,那就爱你所选吧,因为传媒有活力,传媒有意义,传媒也有意思,传媒更有挑战性。人们常说传媒人代表社会的良知,是公平正义的代言人,此话不无道理。我经常用传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三句话来概括传媒人的职责和使命。要担起这一使命,我们自身必须要有梦想、有良知、有正义,也就是我说的要去追的光。我们要有追光的勇毅和决心。美国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我理解他说的就是传媒人的职责使命和社会责任。传媒人就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社会瞭望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就是点亮火把、照亮社会这艘大船顺利前进的人。

刚才大家在暖场视频中看到的我院2018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李子璇同学,现在是《现代快报》社记者,我记得在学校时她曾说过,“女生力气比较小,还要扛着摄像机到处跑确实很辛苦。可是我始终相信,男生可以做的事情女生照样能够做好。”正是这种不屈服的精神,让李子璇在记者梦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矢志不渝。2020年春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还是见习记者的她义无反顾,成为万千“逆行者”中的一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自己写稿,自己拍摄剪辑视频,一个月发了200多篇新闻稿,及时传递疫情真相。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正是内心存有的新闻理想,激励着她深入抗击疫情一线执笔为戈,为战“疫”发声。她,就是新闻路上的追光者。

二、要有聚光的能力

现在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变局,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心态,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同时我们又处在“媒介化生存”社会,信息技术的叠加,使得整个媒介生态、社会结构、人们生活方式都为之一新。美国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就预言式地描绘了数字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如何应对这样一种变局,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定力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传播工作者提出了“四力”要求,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曾总结,新闻记者要具备“四能”——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我们对历届同学们都提出要掌握“四会”的传媒本领,即“提起笔来会写、拿起话筒会讲、扛起相机会拍、操起键盘会做”。怎么样才能达到“四会”要求?我以为基本的就是做到“四多”,即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运动。读书使我们更加充盈,思考使我们更加智慧,实践使我们更加成熟,运动使我们更加强壮。

2018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杨鹏飞同学,2012年入学,矢志追光,不断进取,大一时投笔从戎,从军2年屡获嘉奖;2014年退役复学之后,时时处处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先后担任传媒学院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主席、淮安市学联副主席,为班级、为学院、为学校、为淮安青年事业做了大量工作,毕业后入选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现在南通市通州区共青团履职。正是多岗位的锻炼,尤其是部队大熔炉的淬炼,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020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王韪甲在校四年始终活跃在舞台,主持、唱歌、跳舞、制作视频,样样精通,如愿考取了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前为了弥补因为疫情无法举办毕业晚会的缺憾,他组织135名同学创作“云”合唱《你曾是少年》,央视三挡新闻节目报道,并入围新闻频道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节目“本周人物”专栏。在校四年我们有各级各类竞赛可以参加,有各种实践机会可以利用,从而汇聚让自己发光的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也会全心全意为你们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有46名教职工,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19人,博士18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韩国国民大学、清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我们定义自己为“摆渡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三、要有发光的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在传媒的赛道上,我们要起好步,要奋力冲刺。

我们要做追光者,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即使是微光,也能燃烧成炬,照亮前行的路。

我们不只要做追光者,还要让自己变成光,发出光,照亮他人,也让更多的人成为追光者。

我们传媒学院的院训是“求真、向善、尚美、创新”。作为未来的传媒人,我们的使命就是用传媒的力量发现“真”、弘扬“善”、传递“美”、创造“新”。

2013级付佳昕同学,是来自贵州山区的一个苗族女孩,在校期间担任校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大学生创业导航协会副会长,自己创办了昕翼公益社并担任社长,在大一大二暑假,她带领团队成员回到贵州大山深处支教,给贫困山区孩子送去了知识的火种和精神的温暖,2015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做了专题报道,她本人也获评2015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她,不仅自己追光,而且努力发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各位同学,从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起,我们就有了个新的身份:大学生。生逢伟大时代,身为时代骄子,“躺平”不应是我们的选择,“摆烂”不应是我们的标签,做“孤勇者”也未必恰当。还是回到我讲话的主题,做“追光者”吧:追寻传媒之光,期许光明未来!

谢谢大家!

22 09月

2022-09-22 21:48:01

浏览403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大理大学丁中涛校长在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毛军发在深圳大学2022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