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把握“百步穿杨、一矢中的”之道

作者:admin|分类:未命名|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把握“百步穿杨、一矢中的”之道

 

近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丰城、南昌调研时一再强调,坚持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以严实的作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对标一流,奋勇争先,出新出彩。

正确的方法、正确的事情、最大的功夫、最好的效果,四者之间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把做工作、干事业比喻为‘箭道’,那么正确的方法就是箭,正确的事情就是靶,最大的功夫就是劲力,效果就是靶环,射中十环为最优。只有目标正确、方法正确、劲力十足,才能百步穿杨、一矢中的。”我们要认真学习琢磨,掌握“百步穿杨、一矢中的”之道。

正确的事情,就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违党纪国法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关键是时刻看齐定向,及时校准靶向。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时刻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时刻关注党中央在部署什么、推进什么,始终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要求领航定向,自觉对标对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往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乎江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事情上聚焦用力。归根结底,就是要铸牢忠诚之魂、高举思想之旗、恪守行动之遵、绷紧法纪之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我们干的每件事情都符合中央要求、发展需求、群众盼求,确保我们抓的每项工作都方向正确、立场正确、导向正确。

正确的方法,就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充分运用科学思维思路、正确战略策略、有效举措手段的干事之法、成事之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以正确的方法做事,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在调查研究、问计于民中制定务实举措、有效办法,在利弊权衡、得失取舍中寻找最佳路径、最优方案,在学习借鉴、改革创新中探求制胜良方、攻坚法宝。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既善于牵住“牛鼻子”,又要学会“弹钢琴”,推动各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落实。

最大的功夫,就是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担当,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务实的作风,心无旁骛、竭尽全力谋事、干事、成事。“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体现着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体现着不忘来路的赶考清醒。正是因为“肩上有担、心中有责”,才会真正放心不下。但我们也必须正视,极个别党员干部“总想要最好的效果”,又“总不肯下最大的功夫”,“时时放心得下”“事事通通放下”。比如,有的怕担责、怕负责、怕追责,遇到难题绕道走,信奉“只要不出事,宁肯不做事”;有的精神状态不佳,不推不动,拖拖拉拉、推诿扯皮、懒政怠政,做什么都想“慢慢来”;有的口口声声“抓落实”,却只字不提“到位否”。党员是崇高的荣誉称号,也是不懈追求的精神符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把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体现到具体的行动上来,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保持非常之态、担当非常之责、凝聚非常之功,用最大的力气抓工作,用最大的韧劲破难题,用最大的细心防风险,用最好的统筹聚合力,真正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地把工作干好干实、干出成效。

最好的效果,就是聚焦正确的事情,采取正确的方法,下最大的功夫,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结合实际抓落实相统一,让党放心和人民满意相统一。勇争一流、追求卓越,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越是形势复杂、任务繁重,越需要树立“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争先理念和卓越意识,越需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前无先例我当先”的志向勇气,对标一流“坐标系”,采取一流“硬举措”,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不放、久久为功,秉承“只管栽树、不求纳凉”的胸怀,以锚定卓越、追求卓越、成就卓越的决心和气魄,敢于和最好的比、勇于和最强的赛,奋勇拼搏、攻坚克难,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效果,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当前,我们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尤其需要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着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十年砥砺奋进,历史的如椽巨笔绘写壮美画卷。如红日东升,如大潮奔涌,如长风浩荡,向上向前的力量蕴藏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向着未来无限伸展。

2、时间前行不舍昼夜,连结起过去和未来,铭记着光荣与梦想。

3、激荡十年,笃行十年,有爬坡过坎之难、风急浪高之险、闯关夺隘之艰,更有夙兴夜寐之勤、力挽狂澜之智、一往无前之勇。

4、当“一起向未来”的和音奏响,“中国力量”彰显担当。大党之大、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

5、十年砥砺奋进,创新增志气、斗争强骨气、发展添底气,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6、十年砥砺奋进,拓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航道,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导引出一幅矢志富强、矢志复兴的壮丽精神画卷。

7、在时间中长征,我们已走过千重山、万道河,但不敢有丝毫的自满。远眺前路,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有大江奔流,也有乱云飞渡。

8、正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此之时,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把握好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以坚如磐石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应对风狂雨骤,穿越惊涛骇浪,去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9、在时间中长征,我们仍需跨过千道坎、万重岩,但满怀着无比的自信。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山长水阔不辞其远,赴汤蹈火不改其志。

10、正潮起风劲,奋楫争先。当此之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11、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12、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优异的成绩写在跋涉的每一条河、翻越的每一座山,写在前行的每一个脚印、奋斗的每一个瞬间,写在走向强国、走向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抓落实关键要解决问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键在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履职、勇于担当作为,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其中,能否密切结合实际,做到盯紧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十分关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尤需党员干部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立足实际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好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见真章,才能收获实效。

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马克思说过,“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有问题发现不了、认识不到,就谈不上解决。古人有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对实际问题有着实在而具体的接触和体验,有助于激发内心感受、找到解决良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听民意、访民情、知民愿,才能知道一线有什么问题,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盯紧问题,还要善于分析问题。“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能不能在认识上递进一层、思考上深入一步,实现从发现问题向洞悉问题的飞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路径和成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学会从个性中寻找共性,从现象中发现规律,仰赖于完善的知识结构、敏锐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分析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加强学习与思考,掌握创新理论与科学方法,才能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拥有分析问题的知识能力。

愿不愿、能不能解决问题,映照着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疮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解决问题要不避丑、不避难,漠视、掩盖问题,只会把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解决问题,就要态度诚恳、工作扎实,做到措施实打实、督导实打实、成效实打实。对难度大的问题,尤须下足绣花功、画好工笔画,确保解决一件成一件。“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现在能解决的,及时抓紧解决;需要较长时间努力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应积极创造条件分步解决,做到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多积尺寸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一言一行,不仅事关个人声誉,也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多积尺寸之功,方能行稳致远、堪当大任。

多积尺寸之功,就要心中有民。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人物都以心中有民为己任。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

无不说明,从政者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就得以百姓心为心,对百姓的疾苦有时时放心不下的情怀。

共产党的干部做事情不是为了“做官当老爷”。对年轻干部来说,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多积尺寸之功,就要办好老百姓的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

这就要求年轻干部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办实做好每件小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多积尺寸之功,就要坚持原则。大是大非面前讲原则,小事小节中也有讲原则的问题。

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易于贪大求全,往往忽略小事小节上的原则性。在小事小节上推诿、躲闪、逃避,在日常小事中不分是非曲直,做“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

一个在小事小节上不讲原则的干部,很难在大事上讲原则,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多积尺寸之功,就要注重积累。政德形成,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积淀、坚持不懈而形成。

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对待小事要有定力和耐心,小事不嫌小,小事不厌烦,以“绣花功夫”把小事做扎实、做到位,在“多积”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

同时,年轻干部还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能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不能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不能在“富贵险中求”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不能在“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中恣意妄为。

在日常生活中守住交往关、生活关和亲情关,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长期的内无妄思保证长久的外无妄动,在防微杜渐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多积尺寸之功,就要严格家教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格家教家风中多积尺寸之功是干部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的必然之举。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古人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其中关键一环。如果一个人治家无方,则可以想象这个人在修养上的欠缺,更不用说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情能办好。

因此,年轻干部千万不能轻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务必管好家属亲朋,杜绝特权现象,树立好的家风家规;务必警惕“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范身边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甚至把自己“拉下水”。

16 10月

2022-10-16 17:23:28

浏览412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 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