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民在西光德村“洪福杯”首届书画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西光德村“洪福杯”首届书画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王殿民
(2022年9月24日)
刚才,市、镇、村、社相关同志就我们西光德村首届书画展分别作了汇报和讲话,大家对书展活动都有一个充分的肯定。昨晚和今天,我分别与同志们一起认真观看了书展作品,感觉确实好!非常美!不简单!不容易。用咱家乡的话说就是车溜!念火!美哩太!好扎啦!值此我也代表我们村在外的工作人员,对本届书画展的首次举办,对各位老领导、老朋友、老伙计的光临,对书画爱好者的参与,对全村父老乡亲和兄弟姊妹们的关注和支持,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到这儿我没有想到,西光德村能够办起这么一个很红火、很热闹、很有氛围的规模大、意义重、质量高、影响深的书画展览。我这里的感受有四点:
一是展览的地方好。这个书展地方选择了洪福寺。寺和庙不一样,庙是供奉、祭拜先祖和鬼神的地方,而寺是原来朝廷任职、官舍、吏治、藏书藏经、僧人研修、文人墨客和学者喜欢去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举办展览非常有意义。同时这里还有魁星楼,魁星是指天上七颗星中的前四颗星,也是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运的神。魁星楼就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掌握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科举中榜、状元及第。所以说选择的这个地方好,天地祥和,神人同乐,书文辉映,教学相长。
二是悬挂的作品精。欣赏了我们村这些优秀人才、书画爱好者的作品,我很是欣慰。这些年村里有不少人坚持书画练习进步很大。昨天看到一个人挂一两幅、三四幅的不少,七八十岁的老同志也积极参与。特别是今年八月份开始,又带动了我们村一批新秀,村书画社暑假期间义务组织培训中小学生练习书法,全村逐渐形成书画热,刚才村党支部书记王伟江、书画社社长周忠立在汇报中都讲到了这次培训。我们村在外工作人员郭江斌同志自费到北京进修书法归来回报父老乡亲,这一点精神可嘉,值得学习。还有柴廷玺、董祯吉、董珍吉、王效康、王德泽等同志齐心协力、帮教辅导,令人赞叹。特别是今天主持会议的王选贞校长,把多年学校管理的经验用到了书画社培训管理上,弥足珍贵。他们轮流值班,体现了一种朴实的奉献精神和桑梓情怀。还有我们支村两委、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与关怀,包括卫文斌副镇长、杨芳副镇长亲自参与书展筹备活动,都是书法热兴起的动因和力量。从悬挂的作品可以看到,大家都用功了,下苦了。幅幅作品布局合理,取法规范,一招一式,美不胜收,反映了他们刻苦求学的认真态度和精神风貌。大家在辛勤的劳动中深切认知了“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腊梅放清香。”
三是形成的气场大。气场是什么?气场是一个人的气质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反映所把握到的自然规律的多少。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当然包括一个村的活动,越顺应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强大。今天我们这个气场的形成,就是借力而上。第一是魁星楼的灵感,第二是洪福寺的鸿运,第三是值此国庆节、中秋节、丰收节、重阳节,包括喜迎二十大的氛围,以及昨天刚刚闭幕的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在运城召开的影响。我们值此吉祥喜庆的氛围,组织首届书画展,借风扬帆行大船、乘势而起开文运!气场尤其大,效果特别好。气场带来了新气象,新气象体现了新风貌,新风貌必然促进新发展。
四是发展的潜力足。这潜力来自于哪里?一是书画社这一批书画人,他们是西光德村文化强村的中流砥柱、书画骨干和示范引领者;二是青少年的新秀走进将是西光德文苑书坛明天的希望;三是当地党政干部和全村老百姓的理解支持,是书画活动持续升温的内在动力;四是河津市老年书法家协会的关注关照,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据我所知,书协主席武建军同志先后五次来过西光德书画社,从书画社成立,到与宣传部长董亚强同志调研,到本次书展筹备以及28号陪同省书协来此观摩。一个市级老年书协主席,能多次深入到村级书画社,亲临培训班检查指导工作很不简单,说明了他对我们村情有独钟,说明了他对我们书画社倾心关爱。武主席刚才也讲到,西光德书画社已经成为河津市的一流书画社,这一点得到了他的肯定,我也由衷地高兴。武建军同志退下来后潜心研究书法,带领和组织的这一批精英队伍,都是有学养、有建树、有情怀的老同志,他们情满河津市,心系书画界,为书法燃薪火,为文化做传承,研学修行奉献光和热,很了不起。说明了他们的敬业精神,说明了他们的情怀格局,说明了他们位尊不忘责任重,退休犹怀公仆心。有市老年书协这些大家们的支持、大手笔的关爱,我们西光德村书画人才一定会辈出多多。
这是我讲的几点感受。那么下一步怎么办?我在这里提几点建议和要求:
第一、以书画为切入。日渐兴盛的书法文化,为我村“德光普照”构筑起尤为珍贵的文化风骨和文化品味。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结合这次书展活动,我们村应该以书画为切入,引导村民修身养性。因为书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明清文人追求所谓诗书画“三绝”,近代文人要求做到诗书画印“四全”,还有所谓琴棋书画“四艺”……这些对文人基本技能和素养的要求都离不开书画。所以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学习书画都有很多好处。书画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书画能培养道德、丰富人文;书画能兴趣引导、追求卓越,自立其身,有所作为。这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通过学习书画,熏陶影响,使村民的文化学习形成自觉,村民的文明素质逐步强化,村民的道德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全村崇文尚德、读书明理的风尚形成。
第二、以文化为重点。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从经济振兴进入到文化繁荣的时期。六七十年代,我们是“早上五点半,田间两顿饭,晚上加班干,必要时刻连轴转。”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我们要忙着平田整地、侍弄庄稼、割草拾柴、持家创业。现在大妈大婶们每天都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不是跳舞唱歌,就是抖音视频,有条件的外出旅游,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阶段,所以大家必须在文化学习上下功夫。那么学习文化从哪里入手呢?从国学入手。书法绘画涉及国学知识,书法中的许多名言警句来自国学,可以书法引入国学,国学提升书法。我们村书画社现在已经涉及国学学习,每天发布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这项工作柴廷玺同志坚持的很好。通过我们书画和国学的结合,让大家能懂得“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人生三立;能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言;能明白“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的哲理;能受到张载所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激励;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深入挖掘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高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等等。使我们每一个年老的朋友、年轻的同志、年少的孩子们都能够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第三、以育人为根本。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所以我们必须着眼培养人、教育人、成就人,以育人为根本。我们村新学校建成时,我让在大院两面墙写了“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习的速度如果小于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等于灭亡。一个不与学习为伍的人,必然被发展变化的社会所淘汰。如今农村仅靠劳动力维持生计的短缺经济时代已经过去。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打牛后半截”都没了市场,耕耘播种、收割打夏,现在都是机械化、智能化、电器化。科学种田的推广,务求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文化掌握生产技能,践行耕读传家,培育人才,成就人才。
第四、以强村为目标。以学习获取文化,以知识走近科学,以科学指导经营,以富民实现强村。这是途径,也是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人的才能、本领、作为来支撑。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学问才能有作为。从这一点讲,我们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成人成才,成龙变凤,学富五车,拥有知识。获得本领才能报效家国,建树伟业。刚才支部书记王伟江向大家汇报了今年全村19位考生,其中17位被本科录取,两位专科录取。概念是百分之百的专科以上录取,百分之九十的本科以上录取,好啊!这就是我们村软实力的昭示、潜能量的体现,代表和反映我们村明天的太阳更光彩、更亮丽。我为之欣慰,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哪一个民族的竞争力都是在学习能力上的竞争。一切有利于生命力的文明,我们都要学。我们西光德村有“一方宝地”,祖辈有宰相、都堂、侍郎及进士,祥光瑞霭、人杰地灵;有“两个名衔”,曾经,村被誉为文化村,校是联区中心校,名声在外,底蕴犹存;有“三大寺庙”,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时不在地浸润着寻常百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充满文化自信,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兴村,西光德村一定会人才辈出,民富村强。
最后,祝愿西光德村书画普及越搞越热!文化人才越来越多!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2022-10-21 22:22:5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