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
力量生于团结,团结才能胜利。党的团结坚如钢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就能够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幸福源自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就一定能够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腾的力量,每一个梦想都融汇于伟大的时代。因为心中有梦,面对风浪我们从不彷徨昂首前行。因为团结奋斗,亿万人民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力量,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个时间节点都是长征的路标,都是我们奋发的坐标。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新征程上,每个人的奋进都是重要的推进力量。高举团结旗帜,凝聚奋进力量,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上下同欲者胜”。看过往,团结奋斗创造辉煌历史;观当下,团结奋斗实现目标任务;向未来,团结奋斗的中国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总书记又强调,“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团结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为我们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也一定能用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新时代新征程,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目标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红船观澜)
张洋
《人民日报》(2022年09月06日第19版)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这是为基层减负的又一有力举措。
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一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认认真真抓落实,结合本地实际让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化为民生福祉。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基层负担过重的情况,“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令本就力量不足的基层干部疲于奔命,搞不成调研、办不了实事,也难以高质量地服务农民群众。
要想让治理增效,就必须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跑”出好成绩。
为基层减负,减的是不必要的负担,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重复的督察检查和考核评比,都是形式主义的病症,要往“深”里减、“实”里减,就必须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遏制责任转嫁、层层甩锅。村委会加挂一个牌子,就意味着多担一份职责,相应的一系列工作指令、会议通知、统计表格随之而来。牌子挂得越多,事务就越多,村干部不堪重负,基层治理难出成效。“不得将村级组织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事务的责任主体”“党政群机构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对口挂牌”“凡缺乏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等依据的证明事项,党政群机构一律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出具”……《意见》划定红线、规范权责,传递出抓源头、促长效的鲜明导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捋顺千条线,才能用好一根针。《意见》明确指出,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事务权责明晰、设立的工作机制精简高效、加挂的牌子简约明了、出具的证明依规便民。要实现这个目标,各级部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立行立改,担当作为。不要再做通过设牌子、要材料、查痕迹,就让村级组织多一项职能的事,要把自己该扛的责任扛起来,少当“二传手”,多为基层提供支持与保障,让基层干部能干事,和基层干部一起干成事。
对基层干部来说,减负不是减担当。基层事,千头万绪连着千家万户。“减”,归根结底是为了“加”,通过减负,增加干部的积极性,增加群众的获得感。比如,虽然《意见》明确村级组织不作为安全生产事务的责任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村级组织可以对安全问题置之不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应尽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现实中,农村自建房监管服务、农田土地纠纷、农民工讨薪,很多问题错综复杂,上级部门、村级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力,千方百计解难题,为村子发展拓展空间,让群众生活更方便快捷。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更需要实干担当。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成果,把权责厘清,把负担减轻,必将推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全神贯注干工作、心无旁骛做服务,让乡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
2022-10-23 22:53:3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