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聚人才之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作者:admin|分类:未命名|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聚人才之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近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中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作出部署,彰显了人才振兴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破解“空心化”、老龄化、引人难、留人难,必须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聚人才之力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配强领头人,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对于乡村发展而言,一个好的村党支部书记,既能带好一个班子,引领一支队伍,更能盘活一方资源,建好一个村子,带领村民闯出乡村振兴的门道。在党和国家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也涌现出沈浩、毛相林等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尽心尽力履职,带领村民致富。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务必发挥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领头作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把一批政治可靠、能力出众和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干部选拔出来;坚持把提升履职能力作为重点,开展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题培训,让工作思路和视野宽广起来;坚持常态化党建督导,以支部“体检”、考核等方式,让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起来。

留住本地人,让乡土气息浓起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部分农村地区人才外流,存在“空心化”问题。让本地人留守乡土家园,走上致富之路关键要靠产业支撑、环境吸引和乡土情怀。目前,党和国家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平台建设等政策方面向农村地区大力倾斜,为农村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还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本土资源、产业基础、文化底蕴等先发优势,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培育的生长点,让本地人能在产业链条上有所作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可观收入。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留住人”,通过乡村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具体措施,让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才能留得下人气、记得住乡愁。

吸引年轻人,让乡村发展活起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特别是有学识、有朝气、有活力的青年人才。近年来,党中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吸引各领域青年人才到乡村一线工作创业。年轻人有冲劲,乡村发展才有后劲,吸引年轻人到村就业需要的是广阔舞台和发展前景。为此,要在政策和待遇上吸引年轻人,帮助年轻人打破事业上升的“天花板”,比如,对表现突出的年轻“两委”干部拓宽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渠道,对乡村创业的年轻人给予场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支持,以实际举措帮助年轻人扫除发展的“疑虑”,打通创业的“堵点”。同时,在人才服务上做文章,通过开展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方式,提供一系列暖心服务,让年轻人成为真正心系农村发展的“自家人”。

培养“新农人”,让乡村经济富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正创新是重点,要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蹚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一大批“新农人”出现在乡村大地上,探索着共同富裕之路。乘着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东风,培养更多“新农人”是为乡村振兴赋能的有效方式。因此,要在农技推广上发力,定期组织科普专家走到田间地头宣传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技术、介绍助农经验,让更多的农民感受科技力量、提高科学素养,切实运用技术发展农业。还要搭建优质网络平台,向农民宣传新媒体直播等线上销售方式,综合用好线上线下渠道,促进农产品长期稳定销售,让新媒体模式焕发出助农新动能。只有让“新农人”不断涌现,“兴农”成效方能凸显,乡村经济也才能更快更好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

06 03月

2023-03-06 22:26:04

浏览177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辛仲平:满沐春风答长卷 沉着应对,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