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化根脉 讲好山西故事 ——山西旅游演艺持续精彩绽放
延续文化根脉 讲好山西故事
——山西旅游演艺持续精彩绽放
原创 王琳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文化大省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战略支柱产业,优化文化旅游国有经济布局,推动专业化整合,高标准高质量布局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拓展文化旅游创新业态,丰富文化旅游优质产品供给,朝着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进。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要求,山西旅游演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涌现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标杆演艺项目,成为助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一条重要实践路径,山西旅游演艺在全国旅游演艺版图中的影响持续扩大,逐步实现在全国旅游演艺市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华丽转变。
一、坚持高起点布局,形成旅游演艺品牌集群
山西文化旅游业坚持游客至上理念,促进文化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强大内需市场,精耕细作,初步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十大旅游演艺品牌,先后涌现出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明·清院落大型实景融入剧《再回相府》,全国首部行浸式红色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大型户外山水实景演艺《如梦晋阳》《如梦碛口》,国内规模最大最具震撼力的煤铁山西实景剧《千年铁魂》,大型行浸式夜游体验剧《梦境·西厢记》,小而精的沉浸式情境体验剧《遇见秀容》《遇见娘子关》等。山西的特色旅游演艺项目在持续提升游客深度体验的同时,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激活了文旅夜经济,旅游经济的综合带动效益更加凸显,文化旅游市场复苏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有效助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高质量融合,确保优秀文化内涵突出
山西旅游演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又见平遥》把诚信为本、开放进取,行大道、重仁义的晋商精神充分融入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的故事中,实现了晋商精神的深刻生动表达。《又见五台山》以创新形式深度演绎五台山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内涵,让人们更加平和理性地思考人生、认识世界,体悟生活的美好。《再回相府》深度融合历史与人文,通过主人公陈廷敬的故事将中国传统中的家国天下、仁者爱人、为官之道、家风家教、勤奋学习、廉洁奉公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太行山上》深度呈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历史画卷,是对伟大太行精神的生动诠释和弘扬。《如梦碛口》以碛口独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底蕴,将黄河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有机融合。《遇见秀容》重在深入挖掘忻州古城的文化底蕴,把忻州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呈现给游客,引发观者精神共鸣。挖掘山西文化、传播山西声音、讲好山西故事,坚定不移建设文化强省,始终是山西持续打造旅游演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坚持高水平创意,确保文化旅游市场认可
山西旅游演艺以创新创意持续赢得市场。《又见平遥》的演出场地是一座专门建造的剧场,剧场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语汇,传统与现代融合一体,与拥有28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观众在剧场步行穿过若干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而表演者也在观剧人群中往来穿梭,甚至与观众对话,给观演者带来穿越感。《又见五台山》观众观演时从室内情境体验区穿梭到360度全景旋转舞台区,感受前世今生。《再回相府》以真人、真事、真地,让观众近距离地体验,忘我地融入故事之中,让观众在穿越中从一个看客变成故事亲历者。《太行山上》用演艺“追溯”历史,用创新解读文化,以行浸式实景演艺打造富有科技感、时尚感、逼真感的红色文化体验之旅,让游客与历史“共情”。《如梦晋阳》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全水下喷泉矩阵,真正实现了演员在水中起舞的技术表现。《如梦碛口》在碛口古镇麒麟山庄特色建筑的基础上创意制作舞台背景,并在山庄内兴建露天旋转台作为观众席,这些与高科技舞台技术和灯光投影矩阵一起,呈现出一场高水准的视听艺术盛宴。《梦境·西厢记》采用行浸式夜游体验模式,通过真实场景与虚拟情景的重叠呈现,将游客带入历史空间,体验动人的传奇故事。《遇见秀容》以小切口表达大背景,小剧目表达大时代,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感人至真的情景吸引游客,留住观众。重情感融入、重游客体验、重创新表达是山西旅游演艺的共同旨趣,是山西旅游演艺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
四、坚持高标准打造,确保产品艺术品质一流
《又见平遥》于2013年2月18日正式公演,荣获2021年“全国首批SIT超级沉浸旅游项目”称号,对其认证理由中这样写到:“《又见平遥》事实上比《不眠之夜》成功得更早,更应该成为中国沉浸式文旅的鼻祖。因为它实在出现得太早,只能早早地等待着沉浸式文旅时代的到来。”《又见五台山》2014年9月19日首演,是全国首部佛教文化题材大型情境演出,以浓郁的文化氛围、超常的主题诠释、旋转的虚幻空间,用哲思之境发人深省,正如游客所说:“这是一种直达内心最深处的震撼,让人无法不感动。”《再回相府》2018年10月1日正式公演,是围绕5A景区皇城相府的量身定制作品,是国内旅游景区用时最短、投资最少的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如梦晋阳》2019年6月6日首演,是山西首台大型水上实景演艺,舞蹈演出部分由曾创作演出舞剧《一把酸枣》和《粉墨春秋》的山西华晋舞剧团舞蹈演员担纲,保证了演出水准。红色经典演艺《太行山上》2021年6月30日首演,填补了山西红色旅游演艺市场空白,为太行精神内涵解读提供全新载体,荣获“2021年文旅风尚榜——红色旅游标杆项目”。晋城司徒小镇《千年铁魂》在刚与柔、铁与火的震撼中让游客充分领略山西千年煤铁历史,感悟工匠精神,是国内独树一帜的特色演艺文化品牌。忻州古城的《遇见秀容》和娘子关景区的《遇见娘子关》均为山西首批近距离沉浸式人文情景体验剧,对全方位打造“小规模大内容新形式”的旅游演艺具有示范效应。胸怀大局、传承文化、热情敬业、铸造精品始终是山西旅游演艺的永恒初心。
五、坚持多业态衍生,确保经济社会效益叠加
如何在旅游演艺基础上持续丰富拓展文化旅游业态,实现以点带面,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目标,山西旅游演艺正在持续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比如《又见平遥》在单一演艺剧目产品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品牌矩阵效应。又见一面主题餐厅2015年9月建成营业,又见文华大酒店2016年7月建成营业。“印象·新街”主题酒店群、古城旱码头、文化漫游体验区等又见文化圈的建成,进一步推动《又见平遥》品牌产业链完善,又见平遥文化产业园2021年成为山西唯一入选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梦境·西厢记》为脉络,普救寺景区牢牢将提升游客体验的满足感与记忆度作为核心,基于“夜游、夜宴、夜购、夜宿”四个产品定位,以演出为首的文化输出带动游客夜间消费,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创等各类业态持续迸发,实现情景商业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地方夜经济稳步增长。基于《再回相府》的成功打造,运营方不断拓宽演艺边界,丰富演艺内涵,与天官王府合作推出剧本杀《古堡十二时辰》《王府谜案》等二消项目,将皇城相府旅游品牌打造成年轻化、多元化、主题化的文旅新业态,切实让皇城相府旅游品牌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全面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遇见娘子关》项目的落地运营极大完善了娘子关景区休闲业态,助力娘子关文旅特色小镇品牌升级,在推动山西演艺集群发展的同时,不断带动地方就业和民宿、酒店、餐饮等产业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旅游演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以优质供给撬动潜在需求,实现了一部演艺带火一个景区,带动一方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旅游演艺作为文化传承传播和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未来山西旅游演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地域分布上,要进一步推动旅游演艺优化布局,尤其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亟需在推出地域代表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方面破局,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从文化挖掘上,要进一步聚焦尧舜德孝、关公忠义、能吏廉政、晋商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从文化到理念、从创意到项目的转化,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注重突出特色;从项目打造上,要进一步对标全国一流演艺项目,树立精品意识,从提升创作质量、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壮大演艺市场主体等方面协同发力,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旅游演艺作品,形成与文化资源大省相匹配的旅游演艺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山西平遥古城时深刻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延续好,是山西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必须扛好扛牢的时代使命。山西文旅人用旅游演艺的持续精彩绽放诠释了文化旅游行业在疫情大考中的勇毅担当。特别是省内文化旅游旗舰山西文旅集团依托特色演艺优势资源成功推出“沿着总书记足迹、奋进高质量发展”等文旅融合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线路产品,在探索推动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我们将立足三晋大地,坚定文化自信,始终做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为山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系山西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来源: 前进杂志
2023-03-23 22:08:33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