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 蹚出农业现代化山西路径
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
蹚出农业现代化山西路径
孙京民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山西,指出“山西山多地多、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是我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2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提字发力、保字交卷,努力克服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态势。主要指标超预期,一产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产固投分别达1340.4亿元、16323元、497.6亿元,分别增长5.1%、6.6%、3.1%,均高于全国。粮食生产创历史,总产292.86亿斤,增幅全国第四;亩产619.7斤,增幅全国第二,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生产进位次,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42.5万吨、118万吨、142.8万吨,同比增长6%、4.5%、5.7%,在全国位次均实现前移,其中乳品产量进入全国前10位。果菜产量上台阶,水果、蔬菜产量均突破千万吨大关,苹果、梨、红枣、核桃等水果干果产量均位居全国前5位。乡村建设见实效,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收运体系覆盖自然村比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乡镇实现5G全覆盖,行政村全部通快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大局奠定了坚定基础。
202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鲜明提出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构建农业领域现代化产业和高标准市场两个体系,增强科技和改革两个动力,扭住防止返贫和带农增收两大任务,实施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两个行动,强化党管“三农”体制机制和抓落实工作机制两个关键等六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重要部署,今年重点要从十个方面下功夫。
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4725.5万亩,油料面积135万亩,大豆面积175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82万亩。聚焦小麦、玉米等主要品种,选择有灌溉条件的县,整县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步启动杂粮整乡高产创建。做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变以救为主为以防为重,全力减少倒春寒、旱涝、风雹、雪冻等自然灾害损失。组织万名农技人员开展进村入户服务活动。
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五大盆地发展设施蔬菜6万亩,在晋中、大同、临汾、运城等地发展设施水果10万亩,在大同、运城、阳泉等地发展工厂化养殖、大棚鱼菜共生,示范建设高标准莲渔、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万亩。大力发展夏秋冷凉蔬菜和大同黄花,弥补夏秋季节南方高温蔬菜供应“空档期”,力争把“小黄花”变成“大产业”,成为实实在在的振兴花、致富花。继续实施畜牧业“五五战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争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2.5万吨、125.1万吨、149.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0%、6.1%和5.0%。
三、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85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60万亩。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骨干渠系与田间灌溉设施互联互通。加快高标准农田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因地制宜实施土壤改良措施,强化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四、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等5大领域布局一批攻关项目。完善有机旱作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有机旱作生产、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推动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功能农业区域公共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机田证”(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持证农民)一体化试点项目,带动项目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建设5个地方畜禽品种保种场,打造3-5个农作物制种基地县和一批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完成农业种质资源调查任务。
五、聚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坚定实施特优战略,建立严格的生产、产品和品牌标准体系,打造一批“山西精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龙头企业倍增工程,力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过5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超过900家。发展农产品粗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做大预制菜产业,持续提升产业业态、丰富产品形态。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优农业,打造更多的“苹果村”“木耳乡”“黄花镇”等专业镇、专业村。重点支持清徐、平遥、平顺、代县和汾阳5个县打造特优农业专业镇,启动建设10个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试点县。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乡村服务业。构建涉农领域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冷藏保鲜设施500个,新增冷藏保鲜能力15万吨,在冷链基础较好的县布局建设一批产地集配中心,加快形成畅通完善的农产品流通链条。加快完成“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有形化、实体化建设。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完善集体产权资产评估、流转交易、担保等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推动各类社会资本流入农业农村领域。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有机旱作·晋品”品牌矩阵,擦亮晋品品牌,推动农产品走出去。
六、加快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为抓手,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抓好平顺、万荣等6个县国家级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60个。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化肥减量行动、稳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现全省化肥农药减量控害。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再建设12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带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动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实现养殖场粪污就近利用消纳,提高粪肥利用效率。健全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的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确保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重点,统筹实施“五大行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大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强化统筹改进乡村治理,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做法,注重发挥乡贤引领作用,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化风成俗。
图片
丰收节前夕,万荣县汾河和黄河交汇处。大地上镌刻的誓言,象征亿万新时代新农民紧跟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李继旺摄)
八、持续深化农村重点改革。持续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入推进清徐、平遥、泽州3个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建好用好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三资”管理监测平台。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巩固“清化收”成果。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积极发展产业融合、资产租赁、资本收益、文旅康养、生产服务和劳务转移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山区地、撂荒地、经济作物开展托管,实现面积、地块、品种“三拓展”,力争今年粮食托管面积达3300万亩。
九、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立足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实际,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5万、颁证4万,让更多农民通过技能增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乡村产业,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益。
十、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完善改进作风提高执行力的落实体系。创新完善分工负责、清单管理、协调配合、重点督查、问题整改、政策评估“六项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一线工作法,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形成奖优罚劣、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农办主任,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2023年第3期《前进》杂志
2023-04-08 20:45:1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