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母校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1984届历史系校友卜宪群在202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母校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母校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亲爱的各位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母校的毕业典礼,更幸运能有机会作为校友代表、往届毕业生代表在这个盛大的典礼上发言。平时在工作上和学术会议上我有很多很多的发言,但今天的发言是不一样的,是我感到最激动和最光荣的一次发言,因为这是我同母校8606位即将踏上人生新旅途的学弟学妹们在一起分享学业有成、未来可期的幸福时光。谢谢母校给我这份殊荣!

我是1980年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的,1984年本科毕业后,我继续在母校历史系跟随著名历史学家万绳楠先生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在安徽大学历史系工作。199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跟随著名历史家林甘泉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从进入母校开始计算,至今已经有43年的历史,从硕士毕业算起,至今也有36个年头。我的经历很简单,我的岗位很平凡,但和今天的学弟学妹们相比,我在母校学习的时间可能比你们当中大多数的人都长,从离开母校后与母校的联系始终也没有中断。现在,我还是历史学院的兼职老师、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的院长,在母校已经培养毕业了两届博士,还有两位在读博士。与母校几十年来的深厚感情决定了只要母校需要,我都会竭尽所能为母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站在今天的典礼台上,往事历历在目,回想几十年的岁月,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母校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这个港湾是我们成才的摇篮,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台阶。虽然在今天的高等教育所谓排名序列中,我们母校的地位可能并不显赫,但我们的母校却有着自身的历史与荣光。同学们学习校史都知道,在近百年的时光里,母校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历史阶段培养了各种类型的大批人才,也以自身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学术成就在学界享有盛誉。以我当时学习所在的历史系而言,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无论是断代史还是专门史,都汇聚了很多该领域的一流教授,他们的学术成就不仅为当时的史学界所公认,也是今天后来者绕不过去的高峰。什么是“绕不过去”呢?这是一句有关学术史的话语,意思是只要你学习研究这个领域的知识,就必须要研读他的论著,他的论著是该领域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正因为有了这样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学术环境,我所知道的历史系同学们大都很勤奋努力,既能够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又能够仰望星空,接触到史学界的最新成果。后来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改革开放后的史学领域中取得了很优秀的成就。仅以我所在的历史系80级而言,1984年就有6位同学应届考取了硕士研究生(那时母校一年才招十几名),后来又有二十多位同学陆续考取硕士研究生。这个成绩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是不菲的成绩。目前教育部第八届历史学科评议组中,我们历史系80级就有3位,这是很不容易的。以我自己而言,由于当时我在母校历史系所奠定的历史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接受的历史学研究训练比较系统,对我一生的史学研究影响十分深远。比如我的硕士导师万绳楠先生是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弟子,他开阔的研究视野、独到的批判精神、敢于创新的学术见解,特别是对史料的精湛解读和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对我影响至深。老校长张海鹏先生开辟的徽商研究理论与方法,对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我懂得了史学如何寻找创新的新路径。当然,我们全校各个学科都有令人自豪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一定有比我那个时代更大的收获,因为今天母校的环境和我们那时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虽然我们今天就要离开学校了,但我们要带走的不仅是行李和感情,更要把母校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牢记在心中,使之成为我们一生学习、工作和创新的不竭源泉。

这个港湾是我们的心灵慰藉,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我们就要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告别同学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了,我们不再有辅导员的日夜陪伴,不再有老师的耳提面命,不再有同学间的激昂争辩,我们将面临着许许多多的人生新环境。有些同学或将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攀登科学的新高峰;有些同学或将走向教师岗位,为国育才;有些同学或将走向政府部门,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些同学或将自主创业,追求自己美好的理想。总之,你们都将独当一面,从此扬起人生的美丽风帆。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事业、身体、感情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我相信母校给你们的一切积淀,都将会为你们克服各种困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人生的道路、经历和时光在变化,也是各不相同的,但人生的很多道理却是永恒的、相通的。我记得在母校的本科阶段我曾经担任过班长,我有一本小小的笔记本,记录了很多处理班务的工作,也记录了很多当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老师们的教导、同学们的意见,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拿出来看看翻翻,从中总是能够得到很多启迪,获得前进的动力。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我一直没有间断过和母校的交往,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有什么样的希望和要求,母校总是给我帮助与支持。我知道,母校不是只对我一个人如此,对所有的校友,母校都是这样的无私。许多年以来,我和我的校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母校安徽师范大学始终是我们心中的一块净土圣地,她的百年历史、她的人文精神、她的学术风范、她的厚重底蕴,如同母校身边奔腾的江水,万古长青地流淌在我们的心中。

这个港湾是我们梦想的起点,是我们一生事业的开端。作为一名老毕业生,我也对即将走上新的人生道路的同学们谈两点感想:一是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我完全赞同总书记当代青年“生逢其时”的论断。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生逢其时,在我们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曲折和苦难如影随形。中华民族没有哪个时期像今天这样自信、自强,没有哪个时代比今天更加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欣逢好时代,我们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远景,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任,我们的命运是和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所指引的那样:“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二是勤奋努力,永不懈怠。正像一首歌词所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古往今来,人生路上的成功者,虽有机遇的青睐,但绝大多数都是勤奋努力的结果。勤奋不懈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只有吃过别人吃不了的苦,受过别人受不了的罪,才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境界。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三句宋词来描述的人生追求三重境界那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指人生必须有登高望远的眼界,刻苦努力的追求,专注研究的精神,方能够获得融会贯通的感受。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这也是我学术追求的一种感受。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永远都不要忘记母校的培养、母校的恩情,无论多少年,无论成功还是挫折,都和我一样,常回来看看,为母校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祝福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前途远大、一帆风顺,祝福母校敬爱的老师们幸福安康!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校友会

02 07月

2023-07-02 19:39:20

浏览226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欢送典礼上的致辞 在新时期供排水高质量发展系列课供水系统班(第一期)结业仪式上的讲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