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汉中市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关联度探析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汉中政研

强产业融合   促旅游提质

——汉中市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关联度探析

汉中市统计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文化旅游与商务、交通、农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全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分析测算,并就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出意见建议。

一、旅游相关产业关联度分析

本文选取近十年汉中市旅游总收入及相关产业增加值7个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全市旅游总收入与各产业间关联结果: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其他服务业增加值>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

(一)住餐品质提升,愉悦旅游体验,关联度0.902。住宿业是旅游业发展的驿站。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旅居在汉中”,2022年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9.74亿元,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长6.7%。餐饮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汉中形成近于川菜的旁支菜系和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近年来全市积极打造“汉家菜”餐饮品牌,推动餐饮行业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2022年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10.00亿元,是2012年的3.3倍,年均增长12.8%。多元的住宿选择,丰富的饮食文化,不仅给予了游客新体验,也厚植了旅游业发展沃土。

(二)游娱创新融动,夯实旅游基础,关联度0.843。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全市紧扣“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出台文旅行业稳增长促消费18条措施,积极打造华阳、龙头山、汉江源等精品景区,推出《汉颂》《出师表》等经典演艺剧目,有效带动旅游业长足发展。2022年规上服务业中,公共设施管理业(含游览景区管理)营业收入2.79亿元,是201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5.8%;文化艺术业(含博物馆、纪念馆及非遗保护)营业收入2.11亿元;娱乐业(含游乐园及休闲观光)营业收入1.69亿元,是2016年的10.8倍,年均增长48.7%。不断完善的精品景区,推陈出新的演艺剧目,赋予了汉中旅游新魅力。

(三)文化独具魅力,凝聚旅游内涵,关联度0.790。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涵。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影响深远、羌苗文化独具特色,红色旅游纵深发展,鲜明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使得汉中旅游更具吸引力。近年来,全市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汉中三堰”申遗成功,张骞传说、汉中藤编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朱鹮文化展亮相G20峰会,《凿空者》《汉中栈道》等表演讲述了汉中精彩故事。2021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0.98亿元,比2012年增加19.54亿元,占GDP比重达1.7%。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文化事业,赋予了汉中旅游新价值。

(四)交通便捷高效,保障旅游传送,关联度0.784。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汉中毗邻陕甘川三省6市,是关天、江汉、川渝三大经济圈的节点城市,以及国家179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具有发展交通旅游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汉中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战略地位稳步提升。2022年末公路总里程24068公里,较2012年增加7242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2014年城固机场首飞,2022年旅客吞吐量23.98万人次;2017年进入高铁时代,2022年末日常开行客车总数108.5对。交通区位优势增强,立体网络初步构成,为汉中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五)消费稳步扩大,延伸旅游感知,关联度0.743。特色产品丰富旅游业态。略阳乌鸡、镇巴腊肉、西乡牛肉干等著名地理标志保护广为人知,“汉中仙毫”“汉中有礼”“味见汉中”等品牌先后运营,首届汉中旅游产品博览会创新举办,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广再上台阶。全市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2022年限额以上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490.50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年均增长10.7%。消费市场规模扩大,特色品牌创新推广,不仅增加了游客的购买意愿,同时增添了汉中旅游新感知。

(六)农工稳步扩大,丰富旅游供给,关联度靠后。乡村旅游是旅游的新选择。汉中水稻种植广泛、渔业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田园风光,奠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202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514.97亿元,是2012年的2.0倍,年均增长4.8%;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休闲观光、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1个,培育“汉家乐”69家。工业旅游是旅游业的新时尚。汉中作为秦巴山区的老“三线”城市,工业底蕴深厚,先后推出汉钢公司工业旅游景区、城固酒业等工业旅游项目,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7.22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年均增长10.9%。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迅速发展,在农民增收、企业转型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农业增加值与旅游收入关联度为0.695、位居第六位,工业增加值与旅游收入关联度为0.629、位居第七位。

二、旅游业相关产业问题分析

(一)住宿接待能力较弱,市场监管有待加强。一是精品酒店仍显不足,星级酒店数量总体呈下滑趋势,至今未建成五星级酒店,缺少高品位酒店,优质特色民宿集中在少数县区。二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星级酒店设施陈旧,规划不足,配套不合理,服务不规范,缺乏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三是市场监管亟待加强,在旅游旺季,部分精品民宿火爆,个别酒店在高峰期抬高房价,市场监管不及时,游客投诉较多,损坏了旅游形象。

(二)美食街区亟待转型,特色菜品缺少创新。一是美食街区规划不足,现存餐饮街区、商户分布相对零散,特色不够鲜明、业态不够丰富、场景不够新颖,缺乏品种全、环境好、地域强的小吃街和美食街区。二是餐饮文化挖掘不够,与“非遗”融合不够紧密,菜品缺少创新,同质化严重,没有打造出具有汉中特色的菜肴菜系。三是景区餐饮服务滞后,部分景区餐饮业硬件设施相对滞后,服务标准不够统一,“高价格低服务”现象依然存在。

(三)景区发展步伐缓慢,公共设施相对滞后。一是景区管理体制不畅,全市旅游资源管理实行县区为主、部门分割、条块管理,致使部分景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景区建设“满天繁星、不见月亮”,缺乏具有市场冲击力的旅游景区。二是景区开发层次较低,一些景区改造提升步伐缓慢,旅游基础设施缺失,每逢旅游旺季,公厕少、停车场小、环境差等问题突出;个别景区缺乏沉浸式旅游设施,核心吸引力不足,仍停留在门票经济初级阶段。三是优质旅游资源闲置,部分景区规划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加之规划执行力不到位,景区交由企业合作开发建设,但项目推进十分缓慢,造成资源长期闲置浪费。

(四)文化资源有待深挖,文旅商品创意不足。一是文化内涵引导不够,对历史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利用还不充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力不足,优质文旅项目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参与体验性项目较少。二是文创商品研发薄弱,旅游商品以博物馆、古迹等为主,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研发力量薄弱,商品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附加值不高。三是文化娱乐发展缓慢,休闲方式单一、层次较低,大型旅游演艺剧目较少,还未建成专业休闲娱乐街区,有钱没处消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交通区位优势不足,交旅融合发展滞后。从交通区位看,高速铁路南北通道缺乏;路网结构不合理、通达深度和技术等级偏低;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及结构仍需优化;机场航线结构单一、运量受限,对周边区域吸引和辐射不足。从交旅融合看,“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网络不健全,部分旅游连接线缺失、道路品质低;缺少服务设施,数字交通旅游发展滞后,市场推广与应用程度不足,旅客体验感不佳。

(六)乡村旅游业态单一,工业旅游缺乏开发。从农旅融合看,乡村旅游项目没有将本地区的文化古迹、民俗风情、地方美食等根植于乡村旅游中,缺乏观光农业、田园旅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从工旅融合看,汉中作为秦巴老“三线”城市,镌刻着工业时代痕迹的老建筑有待利用挖掘,见证时代发展的新设备有待研学开发。

三、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一业兴、百业旺”。实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高位统筹、全域谋划、系统布局、整体推进,高水平建设“部门助旅、合力兴旅、项目强旅、多产旺旅”的大通道,高起点打造“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在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仍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打造高端顺应需求,提升住宿新体验。一是增加有效供给,以高星级酒店为引领,以主题酒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旅居客栈等为支撑,针对性地培育建设一批不同档次、不同规模、不同文化主题的旅游住宿设施。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开发高端定制团、“机票+酒店”等消费新需求,走大数据、智能化、特色化、定制化的发展之路。三是加大市场监管,完善住宿企业综合执法机制,坚持“体检式”暗访评估与执法检查巡查相结合,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住宿企业和经营行为,净化汉中旅游环境。

(二)突出特色创新服务,激发餐饮新活力。一是推动餐饮业高品质发展,打造“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培育具备较强数字化营销能力的餐饮商户,挖掘推广特色化餐厅先进经验,示范带动餐饮业全方位提升。二是深度挖掘餐饮文化,持续发挥好“传统菜、创新菜、非遗菜和地方小吃”及“餐饮名店”示范带动作用,开发原生态餐饮、风味小吃等地方餐饮,做大面皮产业,让“汉中味道”走得更远。三是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常态化开展餐饮安全检查,尤其在旅游高峰期,加强餐饮服务监督检查;创新推出“门票+项目+餐饮”等各类型式套票,让游客在领略美景、沉浸式游玩的同时,能享受美味实惠的特色美食。

(三)打磨精品完善设施,赋能景区新魅力。一是创新旅游管理模式,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管委会统一旅游资源规划,公司实施景区运营战略,形成政府主(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加大景区创建力度,抓好华阳景区5A级创建,推进龙头山创建国家滑雪旅游度假地,天台山、渔渡溶洞等创建4A景区,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三是完善景区公共设施,严格按照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 A级景区相关要求,建设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为游客营造舒适安逸的旅游环境。

(四)加快融合培育业态,释放文化新动能。一是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古村落保护,创建全民历史文化科普基地,实施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开展高端定制化讲解服务。二是开发多元文化产品,立足汉风古韵、苗羌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秦巴民俗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探索开发系列潮流文创产品,形成旅游食品、保健品、纪念品、工艺品等商品体系。三是加强文旅互动融合,以汉中民风民俗为基础,发展民风民俗体验游;在重点景区创建夜间休闲、文创表演、游乐体验等项目,积极打造体验化、娱乐化的消费新场景。

(五)构建枢纽拓展服务,打造交通新优势。一是完善交旅网络体系,加快推进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工作,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努力建设以汉中为中心,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联通“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二是巩固交旅基础设施,建成秦巴深山环线、旅游风情走廊,推动通往重点景区和重要乡村旅游点的公路达到等级标准,完善旅游交通智慧型咨询服务。三是提升交旅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构建“幸福慢火车”旅游轨道交通新体系,在服务中心及沿线重要的驿站、交通枢纽设置旅游观光巴士停靠站,形成旅游集散中心与旅游景区间顺畅的交通体系。

(六)挖掘资源发挥优势,提供旅行新选择。以特色农业引领,延伸发展茶艺体验、旅拍基地、素食禅意主题庄园、中医养生会馆等;依托梨园、桔园、茶园等农业基地,打造新型创意农庄;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伴手礼系列产品。以工业资源创新,依托汉中航空、机械制造、绿色食药等工业企业,以及“三线”老厂区资源等,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建设成集生产研发体验、产品与企业文化展示交流、工业文明感知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示范区。

(作者:市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主任梅磊、科长左丹)

刊载于《汉中调研》2023年第10期(总第852期)

02 08月

2023-08-02 22:27:41

浏览201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在2023珠宝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上的致辞 在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