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服务干部监督管理
来源:红星云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服务干部监督管理
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博彰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对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要把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充分发挥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服务保障作用,促进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握审计发力点,推动党员干部忠诚履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建设一支对党绝对忠诚的干部队伍,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发展。审计监督要把握好职责定位,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加强分析,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推动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审计的政治性。始终把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围绕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强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哪些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哪些是总书记十分关注的、哪些是总书记最新要求的,做到“跟着走”“跟得紧”,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彰显审计的政策性。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大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深入揭示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促进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发展实效和群众实惠。及时揭示和查处脱离人民群众实际、不顾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盲目蛮干、大干快上,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统计数据造假等乱作为、滥作为问题,推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发挥审计的专业性。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加强审计监督,靠铁面树立权威,凭专业赢得尊重,通过管好“钱袋子”“账本子”,把审计的看家本领和独特优势发挥好。注重从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和政治要求,以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党员干部精准“画像”,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提供可用、有用、好用的参考依据。
找准审计切入点,推动党员干部干净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用什么样的党员干部,建设什么样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是关系到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命题。审计监督要从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以维护财经纪律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党员干部依法、秉公、廉洁用权,助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发扬斗争精神。充分发挥审计反腐利剑作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处置、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审批监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以动真碰硬的态度,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深化贯通协同。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和组织人事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不断探索和完善各类监督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互促、成果共用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形成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提升多维监督的综合叠加效能。促进常治长效。坚持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通过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整改,推动有关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深化系统治理,建立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抓实审计着力点,推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三个区分开来”是判断党员干部履职尽责过程中有关行为是非对错的依据和标尺,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审计监督要把“三个区分开来”贯穿工作始终,对审计中发现的失误错误行为,看动机是公还是私,看过程是明还是暗,看结果是廉还是贪,做出客观公正处理,激发和保护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坚持服务大局。紧扣 “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以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标尺,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和思路审视问题,系统深入把握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情况,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避免生搬硬套、机械套用旧有的审计经验或不符合改革发展精神的条文规定判断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格依法依规。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职责、程序、方式方法开展监督,始终恪守权力边界,严格规范履职行为,做到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程序合法、实体合法并重,正确适用法律法规,精准评价定性,适当处理处罚,确保审计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运行。做到实事求是。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从政策上看符合改革方向,从程序上看经过集体研究,从实际结果上看未造成重大不良后果,从廉洁底线上看未发现违纪违法现象的失误错误行为,实行容错纠错。同时,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和法律规定,坚决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杜绝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2023-09-12 20:22:5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