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用好点绿成金的“人才钥匙”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用好点绿成金的“人才钥匙”

作者:张翼翔

 

●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就要用好人才这个重要创新要素、关键变量,推动现有企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培育和导入更多人才资源,全方位多渠道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南平考察时,特别叮嘱“要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南平作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所在地,正在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必须用好人才这把“金钥匙”。近年来,南平市深入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加速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才驱动绿色产业发展,以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引擎,以人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才增固民生事业底板,不断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建设的人才支撑。

以人才驱动绿色产业发展。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就要用好人才这个重要创新要素、关键变量,做大做强茶、竹、水、鸡等生态优势产业,着力在双碳、金融等绿色产业细分领域上创新突破,推动现有企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链接科技人才资源,常态化举办“才聚武夷”人才峰会、资管峰会以及茶、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以地方产业链对接高校学科链、以地方创新链对接高校人才链,推动高校科技人才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效匹配,进一步加大竹纤维、高端水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真正掌握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积极发挥人才平台载体吸引科创项目、聚集高端人才的“强磁场”作用,搭建白羽肉鸡、氟新材料创新、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白茶科技等产业研究院,联合攻关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难题,助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中央博士服务团、省派科技服务团作用,主动谋划对接合作点,有效推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落地,打造国家碳计量(福建)中心,形成“引进一个人才、组建一个团队、促成一个产业”的裂变效应。

以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引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的突破口。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培育和导入更多人才资源,全方位多渠道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动能。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时,亲自总结了农村工作的“南平机制”,即“抓好一个班子、找好一条路子、建好一个机制、打好一个基础”,提炼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农村工作思路。要持续深化拓展“南平机制”,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发挥科技特派员策源地优势,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流通助理,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力量。聚焦乡村振兴需求,连续6年开展“人才·南平校园行”专场招聘会,创新基层党群工作者选拔机制,打造既熟悉本土环境又具备带动能力的本土人才队伍。要注重搭建在外人才回报家乡的桥梁,建立完善在外乡贤人才库、南平籍大学生信息库等,制定鼓励人才回乡发展政策措施,引导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从源头上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人才支撑。

以人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载体。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平作为朱子文化、闽越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的发源地,注重发挥好人才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开展系统研究和创新传播,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赋予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要搭建文化人才交流平台,成立中国传统文化武夷研究院,高规格常态化举办“考亭论坛”等活动,开展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更好展现朱子理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要发挥人才项目的牵引作用,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类高层次人才和建盏、茶叶制作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评选活动,凝聚一批老中青专家学者和乡土人才,并聘请作为文化传播员,更好发出南平文化声音。要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支持“大话熹游·卡通朱子”等文化IP品牌建设,打造《大儒朱熹》等精品剧目,以人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人才增固民生事业底板。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人才工作融入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更好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幸福质感。要强化人才招引,发挥好人才政策先导作用,注重从“双一流”高校、境外著名高校和重点师范、医学院校引进人才,与省内外高校定向委培医疗、教育人才,推动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双提升。要注重柔性引才,用好在京医务专家休假活动特色品牌,与知名医院、学校或者名师、名医开展常态化合作,通过建立名师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教育医疗专家团队,推动建立“师带徒”机制,培养一批留得下、带不走、有实力的本土人才。要用好资源引才,擦亮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建立高端人才分时度假、分时培训机制,吸引更多“假日专家”“周末工程师”到南平生活创业,集聚高端教育医疗人才团队或“银龄人才”开展项目服务、沙龙讲座、人才培训等,以点带面提升民生事业水平。

(作者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3 09月

2023-09-23 22:15:59

浏览210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做好调研“解答题” 让“敢为”成为干部鲜明特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