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作者:姜洪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是创新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坚持科技、产业、人才三位一体,找准三者最佳契合点,聚焦产才融合,精准引才育才,营造“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人才涌流”的优良生态。
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找准精准引才“需求点”。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律看,找准一名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就有可能创成一家企业、带强一个产业;同样,拥有一批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必然能吸引更多人才争先向往、竞相集聚。坚持按图索骥,摸清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编制人才分布精细地图,以“揭榜挂帅”“专项招聘”等方式集聚高精尖人才和基础性人才。坚持“双招双引”一体推进,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实现产业与人才从源头融合、向深处扎根。坚持统筹团队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本地高科技民企跨体制、行业、学科、地区等组建攻关联合体,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人才链产业链相关资源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坚持柔性引才、弹性用才,立足重特大项目、专精特新企业需求,鼓励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到科教资源丰富地区设立“人才飞地”“创新飞地”;以产业链为单位,从对口高校院系聘用一批“星期天工程师”等候鸟型人才,针对性开展技术攻关,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升级发展。
围绕提增产业内生动力,突出人才培育“活力源”。对地方而言,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就是要围绕产业需求扎实培训培育人才。要用好用足高校院所创新人才资源“富矿”,建立“政府搭桥、高校接单、企业使用”的人才培育链条,鼓励重点企业与对口高校院系联动开设“冠名班”“订单班”,探索建立订单式培养和新型学徒制。统筹高校院所建设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专业,推动高校专家与企业人才双向兼职。着力推动职业院校产教才融合发展,建立“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支持本地行业企业联合契合度高的职技院校建立产业学院或技能工作室,针对性提升人才素能。
围绕建实建强平台载体,打造人才创新“大舞台”。高能级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水平研发平台是吸引集聚人才的重要载体。要突出企业承载创新人才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汇聚创新之力,推动企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要科学规划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搭建可供人才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打造高能级园区平台,加大园区人才专项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在人力资源自由化流动、市场化配置、社会化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集“公共服务、产业集聚、创业孵化、人才安居、投资融资”于一体的产才融合发展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双落户”平台,探索编制在高校、落户在企业或以高校编制托底、全职在企业工作的引才用人模式,拓展多方共引共用人才通道。
围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厚植重才爱才“梧桐园”。人才生态是持久竞争力,只有让人才拥有“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心向往之、扎根创新创业。人才生态之核,在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顺,则人才事业兴。要探索建立产业、科技、人才项目综合评价机制,推动“一评多用”和集成支持,加大产业人才举荐力度,树立“企业认可即人才”鲜明导向。坚持“人才需求就是服务目标”,完善人才服务专窗、专网、专员等制度,解决好金融扶持、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一揽子人才“关键小事”。要挖掘城市品质功能,定期谋划举办极具区域特色的尊贤重才活动,打造青年人才联络服务品牌,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提升城市创新创造活力值,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倾注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2023-11-06 10:41:02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