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领域 激发“新”活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聚焦“新”领域 激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2-07 作者:徐令选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突出抓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党建工作。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的重要阵地。要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更好凝聚和服务新就业群体,推动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推进组织覆盖,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是加强基层党建的基础。组织覆盖是前提,工作覆盖是保障。要既注重有形覆盖,更注重有效覆盖。深入排查清家底。根据新兴领域发展模式新、组织形态新、运行方式新、更新迭代快等特点,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和街道党工委联动机制,变一方主导为多方协同,对新兴领域从业人员及企业情况摸底排查和动态跟踪管理,实现分散党员再组织、流动党员再“归巢”,全面掌握新业态企业的“家底”。分门别类建组织。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牢牢把握行业特征,分类施策,以单独组建、区域共建、兜底统建等模式,灵活设置新就业群体党的基层组织,做到应建尽建,确保新业态发展和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全面提升新兴领域党的工作覆盖质效。选培并举强力量。要着力从优配强新就业群体党务工作者队伍,加大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吸纳,突出在企业法人、行业代表和先进模范中发展党员,建强组织新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小型分散、灵活简便等方式做好新业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学习“不掉线”、思想“不掉链”,切实把新就业群体紧密团结凝聚在党旗下。
搭建服务平台,激发新就业群体新动能。坚持把党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贯穿始终,推动各项服务政策集成、服务资源下沉,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府主导提供政策服务。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及群团组织资源优势,构建政府主导服务新格局,为新兴领域群体推出安全培训、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体检等“暖心包”服务,助力新兴领域群体在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解忧、心理上解压。企业联动提供“暖心服务”。完善平台企业党组织体系,以“面对面”走访、“心贴心”服务为路径,广泛收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微心愿”,对新就业群体的合理意见建议,加大协调解决力度,推动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不断完善,切实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职业认同感、城市归属感、家园幸福感。商家参与提供便捷服务。依托爱心驿站、沿街商户、餐饮门店等场所,构建暖“新”服务圈,引导党员商户变爱心商户,向新兴领域群体免费提供充电、热饭、休憩等便捷服务;提供餐饮、维修、理发、购物等折扣活动,让新就业群体碰到难题有“门”可找、遇到困难有“家”可回。
融入基层治理,营造社会共治新风尚。加强新兴领域群体党的建设,就要抓住“起作用”这个关键环节,推动服务对象转变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搭建新就业群体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引导新就业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增强社会发展的向心力。积极引导新兴领域群体通过开展“随手拍”“顺手办”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活力。引导外卖、快递小哥在走街串巷、送取餐物时,将党的政策理论、创文固卫、反诈知识等“随单派送”,推动社会环境和风气向善、向好、向上。提升基层治理的驱动力。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遍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的独特优势,将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兴领域群体吸纳为社区兼职网格员,推动新兴领域群体党员主动“亮身份”,积极参与社区报到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红色哨兵”,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整体效应。注入模范带头的牵引力。美德善行,引领文明风尚。要积极引导新兴领域群体增强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充分彰显服务大局、反哺社会的责任担当,成为点亮城市基层治理模范带头的“流动星火”,着力实现城市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
(作者系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4-02-22 07:17:4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