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在市州生态环境局和厅机关处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qzzn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雅安生态环境

在市州生态环境局和厅机关处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党组书记于会文,2019年5月23日。作者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同志们:

省厅党组决定举办这个专题研讨班,主要是基于这样三点考虑:一是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关键之年,原则上十三五末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考核指标今年年底都要基本实现,明年主要是填平补齐,但从今年前4个月全省的生态环境质量数据来看,仍然有一些市州该升的没升、该降的没降,明显拖了后腿,急需精准发力,尽快补上欠账。等到下半年再发力就来不及了。二是今年是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机改和垂改之年,急需全省上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加之今年以来5个市和50多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局长进行了调整,大部分都没在生态环境部门工作过,都是新手,非常有必要集中培训一下。各位局长回去后,还要对县(市、区)再集中培训一下。三是今年是建国70周年的喜庆之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不能出大事,绝不能添乱。尤其是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指出了许多问题,整改任务非常重,有的难度还很大,处理不好又容易被炒作,担心出大事。基于以上几个主要因素,省厅党组决定将9月的局长培训班提前举办,就是为了尽快统一思想、稳定队伍、明晰思路、强化举措,有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春节之后,全省21个市(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迅速启动了机构改革,21个市(州)生态环境局都挂了牌,大部分出台了三定规定,按新体制运行,一些县(市、区)也挂了牌。同时我们还干了这样几件大事:一是通过明察暗访、拍警示片等方式对全省面上的问题又摸排了一遍,肯定有漏网之鱼,但大的问题基本上在掌控之内。二是全力准备并接受了栗战书委员长率队到四川开展的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委员长一下飞机就到了省生态环境厅,听取了工作汇报,又对两个市做了重点视察,同时还安排了三个检查组对6个市做了明察暗访。总体上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是对全系统极大的鼓舞与鞭策。三是筹备并接受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的正式反馈。大家都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其他各项重点工作也都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五一节前后,厅党组分别听取了大气处、水处、土壤处等9个业务处室的工作汇报,各位党组成员分别带队到市(州)开展调研,我也到绵阳、南充、达州、乐山等10个市了解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大家反映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都逐条进行了梳理,并研究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总体感到,今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很努力、很辛苦、也很有成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4月份,全省PM2.5为46.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0.6%,优良天数比例83.9%,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6.2%,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雅安排在全国第12位,遂宁第15位,广安第16位。后20位无我省城市;1-3月份,水环境质量雅安在全国排第1、攀枝花第7、阿坝第27,改善幅度成都第18、内江第29,质量和改善幅度后30位均无我省城市。前几天李干杰部长在武汉,解振华主任和刘华副部长来川都给予充分肯定。

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但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不少问题,客观上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主要还是讲讲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各处室各单位主观上的几个问题:

一是迷茫而不清醒。一些市(州)和处(室)在工作中找不准方向,有些迷茫,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思考也不透彻、不深入、不具体,抓不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个别人只做低效的勤奋者,没做高效的思考者。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忙得团团转,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厅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还是总出纰漏。

二是犹豫而不果断。一些市县局长干工作犹豫不决,该拿主意不敢拿、该拍板不敢拍。该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的而未汇报,该向组织、编办、人事等部门沟通的而未沟通,该争取的没有争取,贻误了战机、丧失了主动权。有的处室和直属单位之间没有建立很好的机制,该担当的不担当,该支撑的没支撑,重点工作抓的不牢不紧。年初定的十大机制建立打了不少折扣。

三是懈怠而不作为。一些基层局长干工作求稳思想较严重,总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凡事“等拖靠要”,处世明哲保身,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个别的明显不作为、慢作为。不但耽误了自己,影响了工作,更贻误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机。

四是畏难而不攻坚。一些市(州)和处(室)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畏难情绪和懒惰思想,没有勇于作为,不善于啃硬骨头,个别人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回避,甚至矛盾上交、困难下移,习惯别人在背后推着走。极个别的变问题为难题,问题摆出一大堆,真招真法拿不出。还有的拈轻怕重、喜欢捏软柿子,虽然赢了局部,却输了全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五是抱怨而不担当。一些人总是抱怨,生态环保工作很辛苦、很枯燥、待遇低、任务重、压力大、没前途,还有经常被追责的风险,干工作不安心、不情愿,缺乏担当精神和环保情怀,甚至个别想方设法离开环保战线。这不仅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干部队伍的稳定,更影响了我们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

六是守旧而不创新。一些人学习不够、领会不透,思维固化,创新的方法不多,干工作惯用老套路旧模式,不敢不愿自我否定,不敢大胆清零,更不会换位思考和逆向思维,还待在机关、坐在办公室想办法,而不是走出去、深入基层找办法。调研存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问题,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解决问题,还给基层添乱。

以上6种情形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确实存在,而且传染性强、负面影响大,不及时纠正、不尽快扭转,对当前生态环保工作危害非常大。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包括我本人都要照照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垂改后我们正经八百是一家人了,紧紧连在一起了,工作干得不好,大家都有责任。因此,必须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扎实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下面围绕厅党组举办这次培训班的主题,我重点跟大家交流探讨以下8个问题。

一、必须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说一千道一万,环境质量是关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讲,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核心,是衡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标尺,是每个老百姓都非常关心的重大民生。现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特别是一些考核指标一天一交账,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些指标都非常重视,不像有些部门是一年一交账,甚至个别部门都不用交账。所以说,我们的压力大、责任大,但话语权也大。现在大气环境质量是一天一通报,水环境质量是一个月一通报,土壤环境质量是一年一通报,环境质量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而且现在目标考核越来越严,完不成任务的就要被约谈,国务院要约谈省政府,省政府要约谈市政府,今年还要区域限批,这些事情如果发生了,咱们的位子也坐不稳,日子肯定不好过。

目前,不管是大气质量监测还是水质断面监测都上收到省上和国家,监测数据基本能客观真实准确反映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没啥水份,真的假不了,假的变不了。加之,省市主要领导都非常关注,老百姓都切身感受,这个做不好,说啥都没用。这件事情干好了,是一俊遮百丑,干不好,是一丑废百俊。

近两年来,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可以说,是全省上下认识提高了,问题找准了,方法找对了,措施落实了,工作见效了。充分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干与不干大不一样、真干假干大不一样、主动干被动干大不一样。今年,我们在前几年已经摸索出一整套管用招法的基础上,必须要尽全力做到五个精准。一是精准靶向。找准症结,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和难点。我们把川南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大气治理一并列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号工程。把二级支流涪江、渠江和一级支流沱江、岷江一起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这些靶向始终不能跑偏。二是精准施策。开准药方,对症治疗。既要吃好“国药”,还要用好“川方”,比如在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动态调整污染源清单,确保缩时降峰要更加精准。我们要进一步用好国家对和省市的科技力量,把药方开得更精准。三是精准履职。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地区各部门主体责任,调动好全社会力量。生态环境部门必须要发挥好参谋部和主力军作用。四是精准服务。加强对企业的帮助指导,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少走弯路,坚决防止“一刀切”。五是精准打击。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信息化网络,不间断地开展明查暗访。全面提升执法水平,用足、用够新环保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让偷排漏排的企业从明目张胆,到提心吊胆直至闻风丧胆。

很多问题不一定非得动多少真金白银,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座各位推动、促动、带动各相关部门多操点心、多用点力。只要干工作做到更精心、精细、精准,就能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利用今天的机会,我和大家再交流几个问题,目的是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出去跟不同层面、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人对话,要妥帖回答好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前的环境质量改善成果为什么脆弱?我们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现在的改善还离不开老天爷帮忙,对四川对全国都是如此。给力就好一些,不给力就差一些;二是四川长期累积的问题多,攻坚战正处于反复博弈的拉锯状态,改善还达不到持续稳定,一不小心就反弹;三是目前出手的管用招法,较大比例都是“治标”的,治本的措施还不够,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前两年我们出20%的力就能达到改善80%的作用,现在要出60%的力气可能才能起到改善40%的作用。好用的招法都用得差不多了,边际效益降低了。现在全国只有一个省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就是海南,不管老天爷给力不给力,常年保持优良。我们还要跟各级各部门的人讲,老天爷越不给力人越要努力,目前通过人努力,我们不敢保证彻底消除重污染天气,但一定可以降低污染级别,削减污染浓度,缩短污染时长,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同,还老百姓更多的蓝天白云。水只要通过人的努力,落实好河长制等各项管用的措施,也是能实现碧水长流、江河常青,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第二个问题:大气污染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大气污染表象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我们主要把握好这三条。一是污染排放是主因。工业排放、燃煤、扬尘和机动车这四大来源占90%以上,二是气象条件是外因。当风速低于两米、湿度大于60%,近地面逆温、混合层高度低于500米,这样的天气就极易形成重污染天气。气象条件对一个地区在月度之间影响,可能是上下30%,在年度之间影响可能上下20%。三是区域传输对个别城市也有很大影响。大概影响到20%到30%之间。比如成都平原的问题,川南四个市的问题等。但四川由于地理地形气候条件,除沙尘暴外,原则上赖不到外省传输,还是川内自己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水污染成因主要是什么?水的污染表象在水中,根子在岸上。我省水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排放、养殖废水、化肥农药以及土壤本底水平高等原因造成的。其中,生活废水未处理约占40%;农业面源污染约占30%;工业废水约占20%;其它方面污染如偷排漏排约占10%。这是全省范围大致的比例,但不同市州由于地形地貌、产业结构、治理水平各有不同,比例有所差异。各地要找准自己的症结,采取相应措施精准发力,才能出手见效,事半功倍。

第四个问题: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招法?就是冬季管控好PM2.5,夏季管控好臭氧,一年四季管控好五烧。控制好PM2.5主要还是控制好产生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几个主要成因。根源还是源头排放,主要包括工业排放、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至于在不同湿度、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二次衍生物反应机理比较复杂,由专家去帮助我们多研究,我们关键是要控制好源头。控制好臭氧主要是通过控制好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来实现。臭氧形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光照和高温,当出现这种不利气候条件时,氮氧化物好控制就多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好控制就多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具体招法就是三个吃药,即:防止污染累积“提前吃药”、强化联防联控“集体吃药”、降低预警门槛“加量吃药”。

第五个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同时用力,协同发力,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车如果一个轮发力,另一个轮不动,就会原地打转,如果两个轮用力不均,就会跑偏,就会走弯路。鸟之两翼如果不协同用力,也飞不好。具体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从主观上看,我们抓生态环保工作是不愿意影响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我们采取的治理措施大多是“治标”的,没有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即便下一步我们强力推进“治本”,加快推进“三线一单”编制成果落地,在深层次上下大功夫、动大手术,从长远上来说更是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污染物排放,助推高质量发展。从客观上看,环境治理在短期内确实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影响,但影响的是“黑色增长”,是不符合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增长,我把它称之为“阵痛式”、“手术式”影响。“手术”是必须的,早晚都得做,早做早健康。而且,影响的是个体、局部的经济。比如打击散乱污,这些企业啥手续都没有,不上任何环保措施,偷排直排,环境污染大、经济贡献小,这些都是我们要驱逐的“劣币”。从四川的实践上看,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年初,我跟省长汇报工作,我说从数据来看,2018年是该升的升、该降的降,全省GDP迈过4万亿大坎,增长率达到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经济指标都涨了;另一方面,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PM2.5平均浓度下降10.6%,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所以说,环境治理不但没有影响发展,反而助推了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经济更好、发展更优。四川是可以更好地探索走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的。

二、必须调动全社会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十九大的部署,是党中央向全社会的庄严承诺。党委政府是总指挥,负责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统一指挥,发号施令。生态环境部门作为总参谋部和主力军,责无旁贷,具体负责统一调度和组织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八大战役哪个战役干不好,我们都脱不了干系。目前,污染防治攻坚战方向、重点、目标、举措、考核都已明确,基本形成“1+9+14”体系(“1”是指:《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9”是指: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八大战役和完善生态环境准入促进绿色发展实施方案。“14”是指: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度实施计划;2019年度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2019年度实施方案;2019年度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10个专项行动方案(消劣行动、绿盾2019、三磷整治、清废行动、饮用水源地、黑臭水体、工业园区、重点小流域、入河排污口以及琼江流域攻坚)。

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市县生态环境部门要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要推动党委政府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每年都有几个动作,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协调,市县生态环境部门要主动上报议题,提出建议,这既充分体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又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宏观上,要编制好规划,制定好政策,统一好标准,坚持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在微观上,既要牵头打好自身的四大战役,也要主动配合住建、农业农村、经信等部门打好其余四大战役。一定不要出现不牵头就不过问,而是要拉着他们一起干。垂改后,县(市、区)的生态环境部门是市局的派出机构,不是县政府的组成部门,主要是受市局的委托,负责执法监测和行政执法工作。所谓局队合一,就是可以大大方方地实行行政编和参公编混编运行。同时,作为县环委会办公室单位,要名正言顺地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统一监管和执法,是参谋部、是组织者,绝不是直接上场的运动员。县政府交给的建污水处理厂、看管建筑工地等工作,县生态环境局不能接,就是秸秆禁烧、农村污水治理也是乡镇、村社是主角,我们是监督干、出主意干、参谋部署干。这一点市(州)局一定要向县(市、区)局交代清楚,定位要准确。

二是首做监工、辅做帮工、不做长工。“首做监工”,就是这些活儿不是我们来直接干、我们主要是监督干。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必须履行好管生态环保的职能。必须坚持谁的活儿谁干,谁家的孩子谁抱,谁的职责谁尽。各相关部门也要厘清责任分工,划清责任界限,拧紧责任发条。“辅做帮工”,就是说环保部门主要是指导、配合、帮助,提供科学分析、提供专业意见、现场帮扶。对于有些中间“搭界”的活儿,环保部门必须认识再高一层、行动再快一步、手暂时再伸长一点,不要让活儿“掉地上”,但要先说断、后不乱,这活我先接下来,但按照责任分工,咱该谁干就谁干,慢慢就能约定俗成。“不做长工”,就是统一按照职责分工,各干各的活,环保部门决不越俎代庖。

三是落实好“一对一”结对攻坚。当前,省厅制定的结对攻坚试点工作方案已报请省委省政府,方案确定了自贡市贡井区、泸州市江阳区等22个县(市、区)为首批重点县,实行省直部门、科研院所与重点县“一对一”结对攻坚。目的是将省直相关部门、污染防治重点县真正的行动起来,比如黑臭水体、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散乱污等整治进度不给力,我们就要拉着他们一起动,虽然这几项工作牵头是他们,但谋划还得靠我们。同时,发挥好相关部门的政策信息优势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真正实现各方共赢。相关处室、直属单位要指导重点县围绕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等,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攻坚目标、规划治理路径、细化整治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集中优势力量打好突出环境问题的歼灭战。同时,这项工作必须要与生态环境部在全国组织实施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省确定了17个市州作为驻点城市,分别明确了具体的驻点科研单位和专家,国家和省上拿钱帮助找问题、解难题,吃住行都不用我们管,国家有专项资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市县党委政府也是欢迎的,是感谢我们的。

四是建立好几个机制。今年,厅党组讨论研究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明确建立这样5个机制。第一,建立日常考核机制。参照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考核办法,加强定期调度,建立自动预警机制,对平时发现的问题直接扣分、扣到明处,扣了就通报,而不是再等到年底统一扣,这样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因此,各地对上报的数据要严格把关,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承诺的事项要做到位,否则就要被扣分。第二,建立定期专报机制。这个招法很管用,我们的一把手局长们要敢用、会用,充分运用这个推动工作的强有力抓手,定期给党委、政府写专报,对干得好的表扬,干得不好的提醒督办。同时,要做好随时被书记市长问的准备,特别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指标情况要烂熟于心、及时更新。我们每个厅领导就每月掌握一个六大项21个子项的指标信息,一个月一更新。有空就翻一下,随时掌握。第三,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在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我们作为牵头部门要坚持积极主动,主动将手伸过去,主动向前跨一步,将任务责任“手把手”转交到相关部门。分管领导要定期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对滞后的工作要当面给他们提醒,共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年初我带着相关处室分别到农业、水利等部门座谈,相关厅领导也都主动到发改、经信、住建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当面会商,处级层面的对接就更多了。这个好机制很管用,我们要坚持下去。第四,建立帮扶指导机制。相关处室、直属单位要定期组织专家,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既用“国药”又开“川方”,深入市县、重点企业帮助指导。省厅将制定一个专家咨询的工作计划,驻点市县开展科技帮扶,指导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我们一定要落到实处。第五,建立12369定期研判机制。我们要用好“12369”这条举报热线,欢迎老百姓举报,更好的收集社情民意,有举报就交办,并定期调度、研判,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不让老百姓满意就扭住不放,使每一件环保投诉都成为老百姓的“信任票”。前几天干杰部长在武汉讲话,还专门强调这件事。这个机制银昌副厅长要商高洁、雷毅等同志,一个月一研判,要落实落地。

三、必须妥善应对处置发现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

今年以来,我在大会小会多次反复强调,全省生态环境领域不能出大事,主要是基于三个敏感点。一是今年的年份敏感。建国70周年,大事喜事多,生态环境领域不能添乱。二是四川的社会稳定形势敏感。稳藏必先安康。今年是达赖叛逃60周年,达赖提出在世转世,后达赖和达赖后的稳定对四川异常敏感,历史上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三是四川的生态地位敏感。国家对我们要求高,NGO组织也一直紧盯四川,特别是敌对势力、分裂势力经常拿四川的生态环境问题说事,巴不得四川出事。(今年美领馆的总领事五次进藏,也不排除挖掘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现在发现的途径很多,天上监控(卫星、遥感)、地面执法、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关键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媒体监督、领导批示交办等事项,大部分都是向全社会公开的,要接受监督的,不限期整改到位就会很被动,易炒作,一不小心就要出大事。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原因、想办法、抓紧整改到位。对问题,盖不住,捂不严,拖不过。早改晚改早晚得改,早改早主动,晚改太被动,心总是不落地,总担心被曝光,出大事。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指出的问题,我们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妥帖回应社会关切。我看就这么五句话。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政治任务,我们都得讲政治,这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对这件事起任何杂音都是不讲政治。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问题导向,没有问题不可能,而且指出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绝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实在的讲,他们指出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我们掌握的问题实际上更多更严重。我们努力做到内部消化。第三,不管是督察、回头看还是警示片,我们四川总体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与其他省份比较,是相对较轻的,基本没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问题。第四,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要求追责,不是生态环境部门追责,我们这个部门也在被追责之列,而且比例最大。下一步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做到精准追责,尽全力帮大家绝不搞泛化追责。另外,以后谁再搞夸大其词的乱追责,国家有举报申诉机制,我们该用就用。第五,制定整改方案必须科学合理,针对指出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限期整改到位,说到做到。同时,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到举一反三。

二是第一时间被发现问题,怎么做到避免被其他渠道曝光。比如,这次长江经济带警示片以及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暗访情况反映来看,西南督察局掌握的问题点位,我们不知道,很被动,为什么?(我想他们肯定是有眼线的。而我们的眼线到哪里去了?)基层环保部门作为眼线,自己辖区的问题自己都没有发现,而被别人发现曝光了,我们是有责任的。我常讲,问题不可能没有,也不怕有,就怕我们不知道,不在视野内,掌握不了,那就太被动了。(广元的旺苍水污染10多年了,当地一直视而不见,被记者曝光,领导批示我们才知道,我们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肯定有责任。)省厅发现问题基本上都是移交地方去整改,没有捅出去,但是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媒体记者可不一样,我们不主动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就要被曝光,甚至被追责问责。因此,我们也要建立自己的“眼线”,探索建立有奖举报制度,12369定期研判机制,对各类信访投诉进行跟踪分析研判,特别是对重要敏感的环境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比如针对国家的暗查暗访、媒体记者的采访,有什么蛛丝马迹和风吹草动要有高度的敏感性。

三是怎么做到分类处理不同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首先是要甄别,分好类,搞清楚哪些是职责内的事情,哪些是职责外的事情。如果是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事基本上都内部解决,能消化解决的抓紧解决,不把问题扩大化,省厅也是这么做的,对于发现的问题原则上移交给市县环保部门处理。对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问题,我们将有关情况通报地方党委政府,能迅速整改的,已采取有力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的,我们也没有捅出去,争取内部消化。若对问题不采取任何措施,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显的,我们再公开约谈并通过媒体曝光,让其红脸出汗,倒逼责任落实。

对企业的违法问题,我们要坚决不搞“一刀切”,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对情节较轻、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如企业排放量不大、排放浓度超标不超过1倍的,我们第一次可以有言在先,教育警戒为主,可以不予处罚,给予批评和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再次发现未整改到位的,那就采取处罚措施;第三次检查仍还没有整改到位、屡教不改的,那就必须从重处罚,让其心服口服、哑口无言。但对超标倍数高的、排放量大的以及涉重金属的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现在总体上还是守法的企业占大多数。我们要拿出更多的精力,用更多的举措,看紧看牢那些不守法的企业。公安维护社会治安也是这个道理。

四是怎么用好科技手段推动问题整改。当前,环境监控手段日新月异,天上有无人机、卫星、遥感,地上有暗管检测仪、水质快速测定仪、在线监控以及视频监控等,通过这些监控手段,省厅也发现了一些企业在线监控弄虚作假,比如:广元某园区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弄虚作假,长期超标排污。但目前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手段也只针对2000多家重点排污单位,大部分企业还游离于信息化监控之外,同时,现有手段难以做到在线监测数据的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估,往往需要人海战术对比视频、在线监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下一步信息化建设要在这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市(州)也要将信息化的手段充分运用于问题整改的全过程,让信息化建设成为问题整改的加速器。

五是怎么确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销号更加合理。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以来,我们探索出了“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的办法,对推动问题整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市州制定整改方案不严谨,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反复调整,甚至经中央同意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整改方案还要求调整。我再次强调下,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原则上不能调整,我们也没有权限进行调整,这个要调整必须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报中央批准。其他督察问题的整改,我们认为不是不可以调,关键在于调整的理由是否充分,必须体现严肃、认真、负责。

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回头看”的整改方案,这个方案和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方案是一样的,都要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一经批准后不得更改。近期山西省出现照搬照抄整改方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整改工作的推动落实,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点名批评。这样的情况,我们坚决不能出。大家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方案的制定一定要高度重视,方案必须科学合理、有操作性,整改标准和销号办法还要更加严谨,程序还要更加严密、标准还要更加严格,对不能达到销号条件标准的坚决不予销号。

六是怎么推动老大难的问题整改。老大难的问题整改,我们都是在充分征求各市州意见的基础上,对问题的整改时限、整改措施等都进行了明确。对那些整改工作推进不力的,特别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案件、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问题、群众反复投诉举报的问题等,今年我们将准备放一些大招。第一,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针对中央媒体曝光、重大环境问题整改推进不力的市(州),我们将有关情况专题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第二,拍摄暗访警示片。参照中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的做法,我们将继续针对各市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拍摄专题警示片,在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会、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会上播放。第三,实行区域限批。我们正在制定区域限批的管理办法,对一些地方推进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生态环境质量不降反升的,将实行区域限批,我们还没有用好这招,栗战书委员长来川检查时已经指出这个问题。

七是怎么防止整改问题销号后不反弹。第一,要对问题分门别类,研判哪些问题容易反弹。容易反弹的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受较大利益驱动顶风干的,比如采砂采石行业;行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又有市场的,比如,散乱污企业;行业周期性比较强,市场好就干、不好就关的,比如畜禽养殖行业。第二,要加强日常监管和“回头看”,联手公检法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建立信息共享和暗访抽查机制,特别是刚才分析容易反弹的行业企业要紧盯不放。第三,坚持反弹必追责,追责更严重,特别是整改问题反弹、环境质量也反弹的地方要约谈政府负责人,并按照程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四,探索建立环境问题整改评估机制,“治病效果好不好?不看广告看疗效,最终体现在化验单上”,这个“化验单”就是最后的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和追责相结合,让问题整改更有成效,问责更精准。

四、必须确保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万无一失

现在生态环保工作要求严、标准高、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忙忙碌碌,但每年大事要事就那么几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必须要下真功夫,争亮点、出成绩。比如,接受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垂改争取机构编制,中央领导视察、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等,这些大事必须做好。我一直讲,一个大事没做好、10个小事也弥补不过来。而对于其他一些重要工作也要一项一项认真梳理,注重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合理摆布力量,不能面面俱到。要想都做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多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管用的招法。毛主席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决策权。生态环境部门已经由单纯的业务部门转变成一个像发改、经信等部门一样的综合决策部门,走到了舞台的中央。在工作中,必须下得了深水,才能出得了实招,平时多调研,掌握真实情况。省厅这次机构改革专门设立宣传教育与政策研究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政策研究,为厅党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今年,我们每位党组成员都确定了调研课题,市州也要开展相应的课题调研,在调好研、选好题、献好策上下功夫,特别是围绕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危险废物处置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搞调研,必须要多走出去,拜一线同志为师,用脚探路,用手记录,用脑过滤,脚上沾满泥土,身上带着灰土,手上捧过沙土,才会读懂民意,知晓民情,汇聚民智,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出一些有效管用的招法。我最近一些调研,还真发现了基层的创造性,一些工作有很好的典型性和推广性。(比如眉山青神县岷江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二是要做高效的思考者,不做低效的勤奋者。“低效勤奋者”就是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愿意深入思考,做事效率低,效能差,成绩小。更有甚者,个别人干工作方面都是错误的。方向不对头,越干越发愁,还不如原地不动。这实质上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术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高效的思考者”关键是注重向自己发问,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追问方式,并持续地追问下去,把事物的本质,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一层一层地剥离出来的过程。对工作必须要总结出规律性、规范性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我们手中有珍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整体工作链条串不起来,做不好高效的思考者。最近,我到几个市去调研,给我的感觉有些地方平时更注重一些事务性工作,没有多思考、多琢磨、多研究,总结出规律,探索出一整套工作招法,造成实际效果与目标值相去甚远。我反复强调“二八定律”,抓住20%的工作能起到80%效果的大事、要事,抓住生态环保工作的关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不然整天瞎忙活,往往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是打有准备之仗、必胜之仗。对于生态环境部门来说,一年大事、要事也就那么几件,一旦遇有大事,必须全体总动员、全力以赴、全力取胜。要做好战前动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把问题困难估计充分、对策措施考虑周全,精心谋划、精细准备。这就好比打仗一样,不能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必须事前要有严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打好提前量,切实做到运筹帷幄,把事前的准备确保建立在全面取胜的基础上。比如,这次迎接栗战书委员长一行到四川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下飞机第一站就到生态环境厅听取汇报,得到了委员长的充分肯定。虽然只有短短的20分钟,我们谋划准备了足足近半个月时间。在迎接过程中,举全厅之力准备迎检资料,反复与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以及相关厅局对接协调,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四是多向党委政府汇报,既报喜又报忧。原来我们环保部门工作做得好与坏,到没到位,党委政府也不太过问。一些工作拖一拖也就过去了,甚至忘记了。现在不行,大事小事都盯得非常紧,都要有结果,要交账。原来你说的一些数字不准确,也没人过问,因为根本就没有认真听,现在书记省长比我们都说得清楚,而且重要的会议都要环保发表意见。我们常说,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只要党政一把手重视的事情,基本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市(州)环保局的一把手要经常跟书记市长多请示、多汇报,特别是书记市长交办的事,要研究透,下深水,敢于对话、见面,甚至专题汇报,一定不要出现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情况。对一些重大、急迫的问题不能藏着掖着,你也扛不起,也没必要扛,必须当面汇报,当面讲真情、说实话,不要怕批评。因此,我建议各位局长至少1个月左右要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书面报告,特别是把问题讲出来、建议提出来。

五是守住生态环境风险底线,确保不出大事。近年来,我们发生的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都是输入性的,但大家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区域内出现重大环境突发事件,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等于零。今年是大庆之年、敏感之年,大事喜事多,敏感时段多。因此,我们要坚决守住生态环境风险底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环境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紧紧盯住化工园区、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等重点领域,岷江、沱江、金沙江、嘉陵江、长江干流等重点流域,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突发事件。要抓好环保项目“邻避”问题等重大风险防范与化解,牵头做好环保技术支撑和宣传解释。要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确保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100%,核的问题大事不能出,小事也不能出。最好是鸦雀无声、风平浪静。要建立健全跨区域流域环境应急联动机制,上游出了事一定要及时向下游通报情况,切实提高跨区域流域的环境应急处置能力。要抓好涉环保舆情和线下信息监测,做到“五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切实维护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必须确保全省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

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信息资源当成宝贵财富,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说现在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比如公安、国安、新闻战线都说明这一点。同样,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成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率要提升,质量水平要提高,信息化是必由之路,必须要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我们打污染攻坚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打不好、打不赢的。这次栗战书委员长来川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专门到省厅信息中心现场观摩了信息化监控平台,并听取了信息化建设汇报,得到了战书委员长的表扬。老实地讲,当前全省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够,标准、渠道各不同统一,没有充分共享运用,造成信息孤岛。今年,我们要下大决心、大力气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在办公自动化、数据互联互通、监管自动化(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执法自动化等方面有突破、有成效。这里,我重点与大家交流以下8个方面。

一是科学统筹规划,避免盲目投资。编制好我省环境信息化建设三年工作方案,建立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大数据管理平台,逐步构建生态环境信息化“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必须要做到四统一、五集中。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维和数据集中、人员集中、资金集中、技术集中、管理集中。所有项目都要遵循统一的已发布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确保数据格式上下一致。通过省级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向市级环保部门共享全省环境数据资源,构建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数据体系,形成信息管理系统化、基础设施集约化、环境数据资源化、环保工作协同化,真正改变过去环保部门信息化建得不好、联得不好、管得不好、用得不好,已经建起来的和业务工作“两张皮”。

二是信息化建设要管长远一些,不能小家子气。信息化建设不能今天刚建成,明天就过时了,既花了钱,又造成资源浪费。我们不能只站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角度,而是要打破门户、空间、地域限制,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局出发,统筹考虑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能落地的总体方案,立足当前省市县三级统筹项目补齐信息化基础能力短板,配套数据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业务协同与精准监管、电子政务服务、网络安全与运维等几个子方案,构建大气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固定污染源协同监管、“三线一单”、考核目标管理等重点业务信息化系统。

三是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口吃不了个胖子。首先省市县三级都要用起来,才知道缺什么、补什么、建什么,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我想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难以把满足环境监管需要的信息化平台真正建立起来的。比如,办公自动化要加快建立全省生态环境一体化电子政务服务体系,通过三级统筹建设项目分批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的移动办公OA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构建一站式“办、阅、查”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环保机构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移动端会议和会议室会议,提高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效率。其他子项的建设也是如此。

四是信息化建设都是高科技,要争取好资金。虽然近年来环保资金投入大幅增长,但主要还是用于我们的水气土污染防治,而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并不多。但信息化建设又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向党委政府争取资金支持,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建立信息化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优先安排数据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不片面追求大而全的信息化技术,避免信息化系统五花八门,陷入重复建设怪圈,造成资金浪费,要力求投入就有回报,建成就有效果,特别是不随意建机房,因为随着计算机系统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安装计算机设备的场地技术,即机房工程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五是与相关部门主动衔接,打破数据共享的壁垒。要主动作为,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草原、水利、农业、气象等省级部门之间生态环境数据的共享机制,实现共享共用、互联互通,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更好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局。畅通与市州之间的数据共享渠道,实现上下贯通、联动交换,有效解决地方上报的数据却不能拿回来使用的问题。统一部门内部数据口径,一个口子进出、一个平台管理,切实解决多头上报数据、多头下发数据的问题。最终形成“一源一数,一数多用,上下左右联通”的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应用模式。我们生态环境系统内部首先要打破壁垒,你拿出一个,得到10个,何乐而不为。上级对下级绝不能只进不出,或者快进慢出。下一步对系统外,我们对省政府大数据中心也要这样做。

六是推动信息化建设试点先行,拿出几个像样模版。初步考虑是让成都来试点,目前成都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已建成1个平台体系(具有辅助决策、信息融合、指挥控制功能)、1套数据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数据和污染源数据)、N个应用体系,形成了“三网一平台多场景”的“数智环保成都模式”,走在全省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前列。其他市州要充分借鉴成都信息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加快建立上下贯通、联动交换的环境信息化应用模式,让大数据真正发挥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

七是信息化建设一门技术活,要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环保工作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活,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真正懂信息化建设又懂环保业务的干部少之又少,信息化建设和环保工作很难有机衔接起来。所以,光靠我们的现有力量肯定是干不好的,需要很强的科技支撑,必须依靠第三方力量,购买第三方服务,找专业机构干专业活,让他们参与到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中来。省信息中心已长期雇佣专业技术团队,市州也要充实这方面的力量,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遇到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及时给予解决。

八是加强信息化应用,紧盯弄虚作假和偷排直排。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遵纪守法的,违法企业就像犯罪分子一样是占少数的,我们盯紧了这些违法企业,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就一定能够起到震慑作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投入到重点的排污企业,充分发挥排污许可制度的作用,必须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紧盯弄虚作假和偷排直排行为,并充分利用环境违法举报、互联网采集等环境信息采集渠道,结合发改、经信、市场、税务等部门信息,开展大数据分析,精确打击企业未批先建、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预警企业违法风险,实现排污企业的差别化、精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六、必须确保机构改革和垂直改革扎实有序整体推进

本次机改和垂改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底盘性”改革。中办63号文件和省委19号文件,是我们推进垂改工作的总依据和总遵循。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和固化思维,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充分认识垂改的重要性、复杂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谓重要性就是垂改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确定的改革事项,必须要做而且必须做好,必须按照63号文件和19号文件执行,不讲条件,不讲困难,按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实落地。复杂性就是垂改涵盖干部管理体制、监测、监察、执法、辐射等诸多方面,涉及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上万人切身利益。可行性就是现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对生态环境工作已高度重视,推动落实垂改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我们相信能够实现改革初衷。可操作性就是省厅必须要加强对市县局的精心指导和周密部署,联合省上相关部门抓紧出台符合四川实际的、细化量化的、可操作的各项子方案,解开市县局的疑惑,打消大家的疑虑,稳定好这支队伍,让大家指导什么时候干什么、怎么干。下面,我就当前的垂改工作和大家交流以下8个方面。

一是厘清几个模糊认识。第一,“此垂非彼垂”。也就是说,2019年的垂改与2016年的垂改背景已大不相同。2016年,中央开始探索推进环保督察制度,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没有现在这么高。下半年,中办出台63号文件时,初衷是为了加快解决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减少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干预,增强行政执法效能。目前,国、省、市三级生态环保机构改革初步完成,基本实现了“五个打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已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前所未有,此时垂改背景较之以前已大不同。第二,“下垂非上垂”。这次是省以下垂改,国家和省之间的关系是没有变化的,跟真正意义上垂管的海关、税务等部门是有很大差别的。实际上省和市之间是“半垂”的关系,市和县之间是“全垂”。市级的财政还得市(州)保障,而对于市与县之间,县上全部上收到市上,人财物都由市上保障,同时县局局长又要履行县环委会办公室主任职责。所以,中央出台指导性意见后,真正落地见效还是在地方,省级的压力很大,市(州)生态环境局的压力更大。第三,“你垂非我垂”。有些垂改工作具体操作还是在市级层面,比如县(市、区)部门工作定位的问题,哪些职责放、哪些不放,干部队伍管理的问题等等,很具体、也很棘手,全省各地情况都不太一样。省级层面可能更多考虑片区督察办、市监测站、辐射站等这些属于省级垂管的事多一些,也不可能大包大揽、一竿子插到底,只能出台指导性意见或方案。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不同,加之省级层面的政策出台要受国家政策的制约,即使出台的政策,也是不可能都满足21个市州183个区县的实际需求。所以,大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客观分析原因,拿出契合本地实际的有效举措,各有各的高招,才能确保垂改工作落地见效。

近期,厅党组召开会议多次研究,我和厅党组成员密集深入联系市州调研摸情况,加强与组织、编办、财政、纪检等部门沟通对接,并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汇报,尽快推动出台干部管理体制、生态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察、财务管理等配套子方案,尽最大限度让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获得改革利益最大化,力求人员编制只增多不减少,干部成长通道只变宽不变窄,干部待遇只变好不变差。

二是理顺好体制机制。第一,关于市州干部任免问题。我明确告诉大家,在严格执行63号文件和19号文件的前提下,省厅党组对市州局领导班子成员的选任还是要认真听取市州党委政府的意见。省厅直管的市州监测站班子成员的选任,还是要认真听取市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意见,省厅党组主要是在程序上严格按照63号文件和19号文件要求按好这个“手印”。片区辐射站站长选任,初步也按照这个思路,厅党组正与省委编办在反复对接商量之中。目前,正在会同省委组织部起草关于市(州)、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干部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与此相对应的是省市两个层面对各级干部纪检监察监督管理工作是成倍增加问题。厅党组正在与省纪委监委多次汇报沟通。初步考虑一是加强分层级监督工作,省厅直属事业单位都要明确专兼职的机关纪委负责人;二是市州争取纪检组单独派驻;三是必须增加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内部相关纪委的监督职责和能力配备,强化内部监督。否则,这么大一支队伍很难保证干成事不出事。第二,经费保障问题。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支出责任,我们正在会同财政厅制定垂改经费保障和资产债务划转的工作方案。省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省驻相应片区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经费由省级财政保障;区县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经费由市(州)级财政保障;区县生态环境局财政保障由市级财政承担。若承担地方党委和政府交办工作所需工作支出及其他必要的支出由驻地地方财政保障。绩效目标管理奖励经费由所在地政府纳入考评范围,并按同等标准负担奖励资金。第三,职能职责问题。2016年省委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方案的87号文件,在执行过程中一些职责确实还存在边界不清情况,加之机构改革部分职责又发生变化,该文件急需修改完善,以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前期,省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之所以迟迟未修订出台,是考虑到国家层面将于近期出台责任清单。但大家不要期望国家和省出台的责任清单能够全部厘清责任,对个别职责仍然不清的,我们还得需要搭把手,不能让活掉下来,以后按照责任分工,该谁干就谁干,慢慢约定俗成。

三是充分挖掘工作抓手。垂改后县级环保机构成为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派出机构,监测监察执法随同级生态环境部门一并上收市生态环境局,由市生态环境局统一管理。老实地讲,县这一级的几个重要工作抓手都被市上收了。但区县不能因为抓手没了,就不好好干工作,更不能出现消极怠工现象。我们要创造条件,增加一些新的抓手,最重要的是整合环保力量,承担好区县环委会办公室职能职责,牵头制定好作战计划,当好作战参谋,统筹协调负有生态环境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同时必须要加强乡镇(街道)环保工作,健全乡镇(街道)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明确网格监管节点、监管对象、监管职责。配齐配强乡镇(街道)环境保护网格中心机构队伍,全面提升网格员专业素质,配合各级环境执法部门以及区县、乡镇(街道)环境保护工作机构开展管理工作。明确乡镇(街道)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乡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加强能力建设,确保责有人负、事有人干。去年资阳市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效果非常好,大家要充分借鉴学习。同时,市州也要借这次机构改革的契机,加强技术力量的配备,如环科院、评估机构等技术单位,为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促进环境管理科学决策发挥智库和智囊作用。

四是尽快出台五个指导性文件。省厅牵头,商省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几个文件:第一,会同编办出台的生态环境监察、监测和辐射垂改机构设置、编制文件,明确区域监察专员办公室、驻市(州)环境监测站、辐射站机构的性质、级别和编制,明确编制的上划、下沉等具体事宜,让县级党委政府有章可循。第二,会同省委组织部出台干部管理体制调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文件,明确市县两级生态环境局局长、副局长及其他同级领导职务的选任程序,干部考核及日常管理责任,干部交流机制,规范干部档案管理权限。第三,会同省财政厅出台财务管理体制调整文件,明确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机构、市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辐射监测机构的经费保障渠道、清算资产债务、单位支出基数核定等。特别是对目标绩效考核的奖励资金要明确各级财政出处。第四,会同省人社厅出台生态环境监察、监测和辐射垂直改革配套方案,明确人员定岗、机构岗位设置、岗位配比等。第五,厅人事处要组织起草一个全省不同类型的县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三定规定模板。我们可以内部掌握,目的是指导帮助各市(州)与编制部门对接。

五是抓好班子用好干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在思路,关键在人,只有把队伍培养好了,真正变成尖刀连、虎狼师、主力军,才能冲在最前面,干在最实处。首先,厅党组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胆用,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我们的干部有盼头(厅党组正在努力争取把21个市州局编制统一考虑,让大家享受到更好的待遇。比如争取到相关政策,对市州局长工作业绩突出、任职时间长的、快到年限、工作也干得好的党组可以考虑给予副厅级待遇退休)。同时,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挪位子的挪位子。要综合分析干部的能力素质、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年龄结构等因素,探索建立领导班子结构模型,真正实现以岗选人、以事择人,进一步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让干部使用流动起来,我们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干部内外交流机制,注重干部的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畅通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省厅和21个市州、21个市州和片区之间的通道。市局党组也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县市区的班子成员和市州局的科长的出口和待遇问题,把有限的资源用好用足用透,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垂改后县一级事权上收,人员缩减,环保工作任务又非常繁重,就必须用好用足现有人员,充分发挥其优点、长处,做好传帮带,切实提升每个干部的单兵工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本单位的团体作战能力,最终提升整体能力。

六是加强干部学习培训。今年年初的重点工作推进会上我们就将健全学习培训机制作为了十大工作机制之一,专门出台教育培训管理办法、2019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分门别类抓好业务能力、重点工作、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等七大板块共68个培训班。省厅还将分片区培训县级生态环境部门,举办人事干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培训班和生态环境监测站主要负责人培训班等,切实加强垂改后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确保机改和垂改后的新机构做到优化协同高效。继续举办环保大讲堂,22个处长逐一上环保大讲堂讲课。厅领导还要到联系的市州去宣讲,讲思路、讲方法,指导市州开展工作,帮助争取最大利益。同时,现在县区生态环境局是市州局的派出机构,市上也应加大对县级生态环境局的培训力度,保证市县同步,跟上工作节奏。省厅还要加强对重大政策文件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方面进行解读,加强与省委组织部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对市州制定实施方案的指导力度,确保出台文件有充分的理由作支撑,既要有横向比,也要有纵向比;既要有定性的分析,也要有定量的说明。

七是健全正面激励机制。当前,越是打攻坚战,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掌握干部动态,耐心细致、入脑入心,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我深有体会,有时一把手与一些人谈一次话,会起到很好的传递正能量、消减负能量的作用。特别是垂改期间,干部职工的任务重、压力大,部分职工难免有情绪、有意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定期谈话、消除疑虑,不要挫伤工作积极性。我这段时间调研,很多县区局长都提到一个话题就是“问责”。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干了活还要背锅,实在有点冤。很多人都会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关于这个问题,厅党组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坚持事业为上、注重公道正派、突出政治标准,为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搭建舞台,把敢试敢闯、敢负责的干部推上前台。坚持问责标准,决不搞“泛化问责”, 决不允许用问责代替管理、以问责推卸责任,坚决避免干事越多犯错越多、干事越少犯错越少、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惩罚,不能让好干部流血流汗又流泪,组织都不会让“老实人”吃亏。

八是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生态环境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权重大、占比高(省厅在省直部门现在是分值权重最高的)。绩效考核是风向标,是指挥棒,是检验我们落实、担当、尽责成效的有力抓手。今年,我们要继续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层层压实生态环保责任,倒逼责任落地落实。第一,对省直部门和市(州)党委政府2018年的考核。目前,考核结果已经报省委省政府,待批准后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对于2019年的考核指标更加突出合规性、重点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开会发文、台账记录、报送材料、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财政投入和对省直有关部门考评“一票否决”项等不符合中央和省委有关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要求的内容全部予以剔除。引导地方和部门工作努力的方向,倡导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第二,对市州生态环境局的考核。今年,厅党组将严格对标对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对市州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政治思想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进行考核,对领导班子成员德能勤绩廉逐项检验。第三,对厅机关处(室)、直属单位的考核。厅绩效办(办公室)要严格落实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绩效管理办法》,该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充分体现各单位的行政效能,该奖励的奖励,该批评的就批评,保证考核结果运用有力有效。

七、必须营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良好氛围

大家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也一样,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新闻资讯海量化碎片化,面对信息轰炸,如何更好地构筑公众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二是众声喧哗中,如何更加确定地、有效地传播具有公信力的生态环境保护主流声音?三是互联网舆论场瞬息万变,如何去伪存真,做到进退有度,该应对的快速反应,不必理会的让其自然消亡?这些对我们宣传工作的前瞻性、敏锐性、主动性以及舆情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舆论保障。

一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当前,生态环境宣传工作已经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环境宣传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如果经念好了就会事半功倍,经念歪了可能就半途而废,甚至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起到负作用,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宣传还不能只局限于生态环境系统这个“小环保”的宣传,要更多宣传涉及“大环保”的部门,主动向上级报、让新闻媒体报,即体现了我们牵头部门的作用,又能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二是“环保部门与公众沟通”的关系,越开明、越开放,就越主动,没有什么可以藏到、掖到,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就是要把环保部门建设成为离公众最近、与媒体更亲的政府部门,就是要搭建“官民沟通互动”的开放平台。三是“环保部门与媒体”的关系,越是站在“聚光灯”下,媒体越是“挺”你。全媒体时代,政府部门与媒体之间最好的关系,是良性互动、各取所需的关系。环保部门与媒体是天然的同盟军和战友,媒体需要各类环境信息,我们需要强化宣传,二者是可以相互满足、互利共赢的。工作干好了媒体为你“点赞”,干不好也要“点杀”。特别要加强与南方周末、彭湃新闻 、新京报、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

二是要确保不出轰动效应的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经常掺杂各种利益诉求,容易成为各种情绪的宣泄点、网络炒作的兴奋点、敌对势力的攻击点,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大问题大事件。问题不要怕暴露,现在有卫星、遥感、无人机、NGO,老百姓也感受得到,捂不住也盖不严。如何应对?前提是最好没有大问题,小问题也要控制好舆情,应对好,别被炒作。第一,建立健全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第一时间答疑解惑,做到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加强与宣传、网监等部门联动协作,与新华社、人民网等新媒体合作,实现信息共享。第二,强化源头防范,发现舆情该处置及时处置,该上报及时上报,该发声及时发声,把风险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三,建立一支政治意识强、环保政策熟、网评业务精、响应速度快的“网评员”队伍,省厅将组织由各个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业务骨干参加的网评员队伍,在重大舆论应对中发挥有力的正面引导作用。第四,建立一个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垂管改革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了,(有些问题可以不报北京)省内要必须上报,全省上下要通气。这方面我们要建立一个联动快速反应机制,遇到问题或者发生舆情,是否发声、发多大声、由谁发声,你们市局吃不准,要及时向省厅报,省厅和你们市局一起联动反应、帮助研判,集中大家的智慧,多沟通、多商量,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既做到依法依规,又做到推动工作,同时在履职尽责上不出现大的问题。

三是要牢牢把握新闻宣传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第一,认真落实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布会是舆论引导的“重器”,我们要敢于发声、主动发声,注重发布和传播效果,凡是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行动的解读,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媒体采访等形式对外公布,同时拉着相关部门一起常态化开展新闻发布,倒逼他们有作为。近期,省厅将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和农业农村厅开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就散乱污、黑臭水体、农村面源污染进展情况等接受媒体采访,今后每月的新闻发布会原则上都将邀请省直相关部门参加。第二,加大典型案例曝光。我们要利用好媒体造势,弄出一些动静来,坚持正反结合,既要曝光负面典型,也要报道正面典型。继续加大主动曝光负面典型的力度,特别是对暗访、专项检查、约谈等事项,邀请媒体参与,真正用好用足曝光这一强有力武器。同时,也要加强正能量的宣传,讲好环保人环保事,水、气、土、等业务版块每年都要推2-3个正面典型案例宣传,赢得全社会的共鸣和支持。第三,加强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通过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优先公布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区域、流域、行业等污染物排放数据,环境违法、处罚等执法数据等,满足公众环境信息需求。要推动企业主动公开排污、环保设施、行政许可等信息,完善环保公众服务平台,加强企业办事、信息公开、数据服务、信访投诉和公众参与等模块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要重视公众申请行政审批、排污许可等信息公开事项的回复,避免造成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四是要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现在社会上的媒体,大体可分为几类:一是传统的机构专业媒体;二是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三是个人自媒体,依托于大型平台;四是政府与企业机构的自媒体,依托大型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有效传播,也叫政务新媒体。无论哪种传播,关键就是要用新的手段,适应新的潮流凝聚人心鼓舞人心,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人,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人,最终使你所传播的信息融入人心。特别是政务新媒体,是我们每天面向公众传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阵地,我们受众是哪些?他们喜欢听什么?我们一定要研究这些受众特征,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传播方式,一定要少说官话、多说民话、不说套话,“讲有用的、说爱听的”,要学会把“普通话”转成“四川话”,把“印刷体”转成“口语体”,坚持网言网语,让网民听得懂、愿意听,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们的传播诉求。像侠客岛、澎湃新闻这些新媒体,主旋律一样搞得好听好看,一样吸引人,关键就在于他们创新了表达方式。另外,我们还要研究网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不断丰富新媒体产品,比如生动简洁的短视频、H5、“表情包”“一张图”等传播形式,很容易抓住人的眼球,形成“短而炫”的视觉冲击力。据我所知,现在的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传播形式很火,我们一些市(州)环保局也入驻了“抖音”这类传播平台,利用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形式,来传递环保正能量。这种适应互联网舆论场新形势新变化的做法,我觉得很好。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手段和形式,我始终相信,机器和技术能够做好的东西,基本就不是我们所值得努力的方向,那是技术型媒体平台的事。我们要做的是能够深入分析挖掘出普通老百姓讲不出、分析不出来的东西,像写书一样写新闻报道,用少而精的数字化内容,努力蜕变为一个真正有内容价值的IP,并且足以引起老百姓的共鸣,这才是高质量的传播。

八、必须抓好党建加快打造一支生态环保铁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在座的每位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被重视、越被关注,党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履行的职能增多,手中的权利变大,话语权增大,权威性提高,省委省政府的重大事项,几乎都会涉及生态环境部门,大事都要生态环境部门表态。随之而来的是,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廉政风险点越来越多,老实地说,生态环境部门正处在风口浪尖,重矢之地,肩负的责任越大。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的纪检监察部门特别是系统内部的机关纪委要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同发力,为打造铁军保驾护航。我们的部门不抓好党建、领导干部如果廉洁不过关、政治不过硬,党委政府会不放心,人民群众会不满意,执法对象会不服气,亲人家属不安心,是干不好工作,打不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一支生态环保铁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大家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禁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决克服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结合生态环境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落实行不行,关键在作风;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发扬“短、实、新”文风,严控发文数量质量,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等要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纪委监委关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集中6个月时间,重点整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监督检查泛滥,环境监察执法“一刀切”“切一刀”等问题。

三是严防被围猎。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我们环保系统现在责任越来越重,执法权、项目权、资金权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更容易被盯上、被围猎,特别是“关键少数”“一把手”是重点被盯咬的对象。如果不严加防范,谨小慎微,犯了错误、违了法,“退休后20年200万左右退休工资”的经济账我想大家都会算,还有政治账、自由账、情感账都一笔勾销,多年辛苦都将归零。犯了罪,往大了说,党和人民辛辛苦苦培养这么多年,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违法犯罪,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往小了说,我们每个人肩上都有一个小家,违法犯罪就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对不起自己和家人。

四是加强纪律建设。生态环境部门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阵地和主力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牢固树立法纪思维,“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样说话才能有底气,干事才能硬气,手下才能服气。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真管真严、严管厚爱,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抓早抓小、反复提醒,特别是要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化解在萌芽状态。厅党组坚决支持驻生态环境部门纪检监察组加大执纪监督力度,切实对党员干部筑起纪律“防火墙”。

五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认真梳理现有制度机制,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多发的风险点及时分析研判,及时将廉政风险防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制度机制。特别是随着“机改”“垂改”的深入推进,要对照新的机构、职能,进一步梳理排查新的风险点,加强人事、财务等高风险领域的管理(个别地方出现提拔任用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意见都不出,严重违反规定),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措施,用好全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系统等监管平台,市州要根据需要配备专兼职的机关纪委书记,实现全员监督无例外、全面监督无死角、全程监督无遗漏,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扎实做好“四好一强”领导班子创建、“五好党支部”创建、党员积分制管理试点和党员爱心互助金等工作,引导党员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坚持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干部人才队伍数据库,探索建立环保系统干部内外交流机制,注重干部的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丰富机关文化生活,9月份举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干部职工运动会,营造“生态、阳光、朝气蓬勃”的机关文化氛围,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同志们,我们有幸处在这个时代,也有责于这个时代,更应奉献于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忘环保人的初心,牢记环保人的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攻坚克难、顽强奋斗、锐意进取,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还9100万巴蜀儿女一个美丽四川,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谢谢大家!

19 04月

2024-04-19 07:14:46

浏览39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尹弘:推动革命老区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借调两年 受益一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