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发布时间:2024-12-16 作者:朱巧湘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核心提要

●党建引领是“共富工坊”的根本保证。“共富工坊”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村社,只有以党建联建为牵引,才能全面打通工坊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

●产业发展是“共富工坊”的重要支撑。依托产业链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凸显工坊“产业”特质,坚定走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这就是新农村”。为破解农村低收入群体、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问题,台州从2021年开始先行探索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通过党委主导、组织部门牵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党建联建机制为牵引,引导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发动企业将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建设各种类型工坊,持续扩大党建领富、产业促富、乡村共富综合效应。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激发组织“牵引力”。党建引领是“共富工坊”的根本保证。工坊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的主体多元、要素多样,台州始终坚持以党建为魂,注重发挥党组织统领作用,强化统筹协调,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共富胜势。高位推动凝聚合力。将“共富工坊”建设纳入共富示范先行建设全局,注重组织牵引,建立健全工作目标、建设管理、政策保障、考核评价体系,同步指导县乡完善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党建联建激发活力。“共富工坊”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村社,只有以党建联建为牵引,才能全面打通工坊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广泛开展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全面梳理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和农村低收入群体、闲散劳动力“四张清单”,开发工坊数字化应用,推动供需精准匹配、资源精准配置。依托村企党组织设立工坊党小组,加强对工坊的政治引领、运维管理和安全监督。精准提升服务能力。探索构建“市级综合中心—县级分中心—集中区域站点”综合服务体系,创新推出“东塍模式”,建立“共富工坊”帮帮团制度。

聚焦增收致富,持续增强共富“新动能”。增收致富是“共富工坊”的核心要义。立足技能型社会建设,台州“共富工坊”的探索实践既坚持公益性托底,更注重技能型增收,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闲散劳动力吃上“技术饭”、端稳“致富碗”。产训全面融合。富民一方先要“赋民以方”,农民在工坊有活干是第一步,还要在提升致富本领上下功夫。围绕“学在工坊、用在工坊”,导入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打造工坊人才实训基地,构建形成“县级培训基地+镇街服务中心+村企培训点”职业技能培训圈。技薪深度挂钩。会同人社部门、行业协会专门建立面向工坊从业人员的技能评价体系,实施专项职业能力鉴定,支持关联企业或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引导企业将有一定技术门槛、劳动附加值较高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工坊,推动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人才下沉入坊。统筹推进引才入坊、以坊育才,引导实用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人员等专业力量和优秀乡土人才“进坊指导”“入坊教学”,通过“点单式”“顾问式”开展服务,推动工坊成为现代新农人孵化基地、乡村技能创富平台。

创新利益联结,不断做强多赢“共同体”。利益联结是“共富工坊”的关键所在。围绕工坊立得稳、转得久,台州始终注重内生性,推动“农民+企业+村集体”联营增收,以多方共赢推动工坊建设高质量、可持续。促农民增收。家门口有钱赚,农民肯在工坊长久干。区域上注重向重点村延伸,大力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高山海岛村工坊覆盖,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工坊全覆盖。对象上注重向低收入拓展,把农村灵活就业群体、留守老人等作为重点,对低收入农户“一对一”协调到工坊就业。运营上注重向惠农性倾斜,建立“农户入股+保底收益+股权分红”机制,把更多的工坊收益留给农民、留在农村。促企业增效。在工坊,企业不仅展现社会担当,更实现降本提能。对参与工坊建设的企业,推动出台融资服务、场租补贴等系列政策。发动律师、会计师、税务师入企提供专业服务,鼓励金融保险机构推出专项优惠贷款、商业保险等服务。促集体增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根基,更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的保障。把工坊作为强基固本的阵地,探索股份众筹、片区联建等“持股联合体”模式,发挥强村公司实质性作用,推动村集体通过闲置场地出租、资金资源入股、参与运营管理等方式,从工坊获得一定比例的集体经济收益,做到“建一家工坊、富一村百姓、惠一方集体、强一地组织”。

注重产业发展,更加稳固工坊“压舱石”。产业发展是“共富工坊”的重要支撑。依托产业链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台州始终锚定工坊“共富”目标,凸显工坊“产业”特质,坚定走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道路。强化标准带动。标准引领是规范工坊建设运营的必然之举。发布工坊建设运行地方标准,出台工坊《安全规范》《增技增收》《利益联结》三个专项工作指引,构建覆盖工坊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开展工坊星级评定和分级分类管理,每半年进行调度评估,实行“上星”“摘星”动态调整,确保工坊整体效能。强化品牌驱动。着眼拓展产业增效空间,深化品牌牵引效应,推动工坊由“土字号”向“品字号”转变,让工坊产品既“做得好”更“卖得火”。强化村企互动。工坊建设在村、兴旺靠企,村企双向奔赴才能激发工坊运营活力。大力实施“红链强村、项目兴村”计划,深化片区组团、飞地抱团模式,在鞋帽服饰、五金加工等区域优势产业链上沿链嵌入建设工坊,推动产业链整链协同、上下贯通。坚持企业所需、因村施策,充分发挥党组织协调作用,全面整合用好企业订单、技术、物流等资源,加强区域工坊布局,统筹分配工坊订单,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坊集群。

实践证明,“共富工坊”建设姓党、名工、为民、利企,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基层样本,是聚合力推进共同富裕的鲜活案例。“共富工坊”既有党建属性,又有市场属性,既要尊重市场规律不搞“一刀切”,也要在提升增收质效上不断迭代升级,因地制宜让参与方各展所长、各有所获。“共富工坊”的旺盛生命力在党建引领,运用“党建之手”“集成之策”,以党建联建牵引各方主体,有力促进资源资金力量统筹整合,实现工坊组织专业化、产销品牌化、运营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市场效能、治理效能。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6 12月

2024-12-16 05:24:36

浏览146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奏响新时代濠江之歌(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 ——写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以组织优势聚发展动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