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高质量发展人才动能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厚积高质量发展人才动能
发布时间:2024-12-27 作者:尹强
(作者系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强化爱才尊才意识,提升育才用才能力,切实让人才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系统谋划“精心培”,激发人才内生力。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需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谋划下好“一盘棋”。做好本土人才自主培养文章,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现状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创新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突出青年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梯队建设。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发展服务专班,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规划落实落细落到位,分级分类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设立人才成长基金,让本土人才“破土增香”。合作联动弹好“协奏曲”。推进校企、产学研平台深入合作,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体系,鼓励实施“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企业建立人才工作站和培训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培训及技能竞赛,培育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让更多“千里马”涌现出来。抢抓机遇“借东风”。县域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有限,要学会巧借“东风”,抓好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遇,在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承接京津科技创新和人才辐射作用,用好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团、科创平台等高能级平台智力人才优势,用好大项目、大团队等高端资源,赋能本土人才培养。
打破常规“倾心引”,放大人才磁石效应。相较于大中城市,县域想要在人才争夺战中将人才引进来、留下来、用起来,要更精心筹谋,敢于打破常规。提升引才精准度。人才引进不能只看“头衔”、学历,而要充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主导产业需求进行精准引才、靶向引才,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互促互融,共建共兴。提升引才参与度。引才不是某个单位部门、某家企业的家事私事,而是关乎县域发展的要事大事,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的主体作用,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猎头公司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综合运用招商引资、媒体宣传、校园宣讲、在外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宣传人才政策、招贤纳士。提升引才灵活度。县域引才要注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行“一人一策”引才政策,在科研支持、生活保障、日常服务上用心用情、做实做细,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侧重人才柔性引进,推行“揭榜挂帅”制度,调动全社会智力潜能,帮助在核心技术和重大项目上实现关键突破。建强用好人才飞地,实现“人才外地研发,成果本地转化”,灵活运用“周末人才”“企业副总”“挂职专家”等方式引才聚才,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为当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完善机制“悉心用”,激活人才创新动能。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人才安心干事、用心谋事。坚持因才施策。尊重人才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才的发展特点,探索建立弹性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在编制管理、使用提拔等方面敢于特事特办,勇于让青年人才扛大旗、展风采。坚持为人才松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要建立保障机制,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刀刃上,放到科技创新与项目研究中,专心做研究、谋方案、出成果。坚持激励引领。构建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手段,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优化人才竞争机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大先进人才典型宣传力度,讲好人才成长故事,厚植爱国爱民情怀,不断增强人才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作者系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4-12-27 14:55:0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