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减负更是赋能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是减负更是赋能
发布时间:2025-08-11 作者:蔡海珠
整治形式主义,不止是减事,更是增效;不是放松要求,而是校准方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聚焦会议、文件、督查检查考核等重点领域,系统提出7个方面21条务实举措,释放出以自我革命精神整治形式主义顽疾、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的强劲信号。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和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治理负担是否减轻,发展环境是否良好,直接影响政策落地的精准性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整治形式主义,既是对作风建设的一以贯之,也是对组织工作提质增效的再动员、再部署。
减的是虚功,提的是质效。文件通知泛滥、会议频次过多、台账填报冗余、考核督查重痕迹轻实绩……这些“老问题”仍然在一些地方变种演化,成为压在基层干部身上的负担。形式主义之害,害在治理效能的损耗,干部干事的倦怠和群众满意度的下降。为基层干部减负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它关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唯有坚决破除“以文传文、以会传会”的思维惯性,打破照搬照抄、层层加码的路径依赖,才能真正让基层干部腾出时间、沉下身子、抓实工作。
理清的是责权,夯实的是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承担着大量政策落地、项目实施、民生保障等关键任务。一些基层组织面临人手紧张、资源不足、事务繁杂的多重挑战,若再叠加形式主义之重压,极易陷入“事务拖累主业、表格取代实情”的状态。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治理效能同步推进。要推动完善基层权责清单制度,明确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是主责、什么属协同,切实把基层从“繁事缠身”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组织部门要牵头优化督查考核体系,压减不必要的“留痕式”打卡和“填表式”任务,推动“实绩导向”真正成为考核主轴,让踏实干事者有位、有为、有声。
抓的是导向,立的是作风。整治形式主义,不止是减事,更是增效;不是放松要求,而是校准方向。它检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也是对党风政风的一次集中校正。干部的精力放在哪里,群众的感受就在哪里;作风的取向指向哪里,组织的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为基层减负,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要传导“谁加重负担、谁就受惩戒”的明确信号,避免“责任只往下推、板子只往下打”,又要力戒“只交任务不管资源”“只要结果不问过程”的粗放管理,在部署任务时考虑资源匹配、执行条件,让基层干部干得了、干得好、干得长。
风清则干事顺,负轻则行致远。当形式主义的杂音被扫除,基层干劲必将澎湃,治理动能必将迸发,干部状态必将昂扬,组织力量也必将更加坚实。
2025-08-11 11:52:4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