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半月谈公考申论教研组独家原创的12篇近六年的国考大作文范文

作者:admin|分类:未命名|标签:讲话稿范文 领导讲话稿

半月谈公考申论教研组独家原创的12篇近六年的国考大作文范文

 

01

2021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副省级)

前进吧!改革人

从历史的维度出发,改革常常被联系到时代节点般的宏大叙事;从文明的角度观测,改革也很少拘泥于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然而当我们对周围进行冷静审视的时候,不难发现,改革从来不是一个遥远抽象的词汇,它全方位的浸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我们有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九层高台,始于垒土,在最基层的脱贫前线,少不了改革者砥砺前行的身影。从着手推进义务教育,到培养村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从改造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到打造小谷村的原生态集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措,都凝聚着一线改革者的心血。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正是一线改革人的坚持、坚韧和坚守,聚沙成塔的改革终究汇聚成一个村落翻天覆地的变化。

唯有理性的思考,才会有理智的生活,在推进放管服、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新区,亦少不了改革者条理清晰的规划。面对产业职能区功能薄弱,无法对主导产业进行有效支撑时,改革就意味着从底线思考,勇于突破“条块分明”的行政藩篱,实现岗位层级的缩减和政务服务的高效突破。从局区合一的有效探索,到多项政务职能的高效整合;从服务流程的再造,到体制机制的创新,这些对行政服务体系的系统梳理,都汇聚着城市改革者的理性思索。既非简单的缝缝补补,亦不是机械的头痛医头,正是改革者的专注于服务发展大局,才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改革从来不缺乏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但推进改革的落实需要严谨务实的精神。改革不可避免会面临着一些争论,闭门造车设计出的理论路线也需要实践的检验。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基层需求为目标,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牵引,恰是这些务实的举措,充分发挥出我们的理论和制度优势,从而推动了预期目标的落实。达人厚重知命,负重行远,恰是改革者的务实加苦干,才勾勒出我们新时代的美好画卷。

改革不仅涵盖了宏大叙事的利益整合,也包含着务实理性的实践与试错。当前我们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临着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攻坚任务,面临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历史使命,必须以坚韧的意志、理性的思维和务实的精神,不断地推进各种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增强内生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从而形成最强大最坚实的改革势能。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前进吧!

02

2021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地市级)

“治”慧

正所谓“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从来不缺少善治的智慧。物无妄然,必由其理,通达地点出天人合一哲学观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辩证地指出为政之道要关注人心向背的执政理念。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智慧时代的前沿,以“治”慧之道聚力推进基层社会的治理效能,更具有加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

“治”慧之道,在于因势利导,引导群众自治。竭泽而渔地对林木资源的掠夺,不仅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因为发展的不可持续使得村民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而传统的监管方式,收效甚微,成本高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让大家在讨论中实现了自治,不仅有效遏制了滥砍滥伐,保护了自然环境,发展了生态经济,实现了循环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还因为全村的积极参与,一事一议落到实处,村里更和谐,民风更和睦,民心更凝聚。

“治”慧之道,在于春风化雨,传承民间艺术。发展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充足,同样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而民间艺术的有机传承,在提供精神给养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借助民间生活礼仪,培育民间艺术的乡村发展土壤;通过现代化的改进创新,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艺需求;通过对民间艺术团体的传帮带,改送戏下乡为种戏下乡。这些举措,不仅让民间艺术生根发芽,还让乡村更有文化。

“治”慧之道,在于留住记忆,彰显人文情怀。曾经粗放的发展模式,不仅严重的污染了自然环境,留下了诸多的生态欠账,还污染了人们的温馨回忆。通过关停污染产能,多管齐下治理水域,改善人居环境,古老的历史街区又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有温度的茶座,有符号的面馆,有文化气息的工作室、生活馆、艺术馆……一座座建筑,被标注出历史的韵味,勾起了人们旧时的记忆。

“治”慧之道,在于善用科技,体现科技温度。有温度的科技,提供了城市管理新的解决方案。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控,可以对城市的违规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实时干预,微信群的灵活应用,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监管各方的温馨互动。有温度的科技,也注重消除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充分照顾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保留弱势群体的绿色窗口,寻找边缘群体与时代的归属感和共鸣点,让科技便利惠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治”慧之道,润物无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需要复杂抽象的理论体系,也需要具体而微的治理智慧。“治”慧之道,以人为本,让绿色的山村,重迎回自然的馈赠;让蜿蜒的河水,滋长出绵长的生命力;让秀美的乡村,浸润了文化的气息;让灵气的城市,彰显出时代的温度。

03

2020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副省级)

海纳百川聚四方之才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S省高层次人才政策宣讲会,我是S省省委人才发展局的工作人员,很高兴也很荣幸能跟各位在这里相遇,我谨代表我省向各位人才发出最真诚的邀请,欢迎来到我省干事创业、发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省的人才引进情况:

一、我省省委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完善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出台了《百万人才进S省行动计划》,向国内外优秀的人才敞开最热情的怀抱;同时梳理、制定、调整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制度体系,为广大人才来我省干事业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

二、全方位的人才保障体系,解决人才生活、就业和创业的后顾之忧。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指导意见》《S省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实施办法》等制度,基本形成覆盖人才落户、安居、购房、购车、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出入境、居(停)留等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体系,欢迎各位人才的到来。

三、最全面的高层人才引进计划和服务计划,解决平台、待遇、科研资助等问题。各位来宾,下面是我们针对高层次人才制定的重点项目——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引进计划。1.有平台。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以及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2.后勤保障完善。人才来省后可以直接纳入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范围,享受免租金、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在薪酬待遇、科研资助等方面,采用“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

最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前景广阔,更是我省的优势所在,我省敞开胸怀欢迎大家的到来,谢谢!

04

2020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地市级)

关于推荐莱康村参选省乡村治理先进典型的

推荐材料

省委相关部门:

莱康村在乡村治理发展探索出了先进的经验和新模式,以“联合出击”为手段,综合应用行政和法律、道德为手段建成了富有活力、各项改革都走在前列的模范村,建议将莱康村选为典范,为其它村乡村治理提供好的经验,理由如下:

一、建好支部,主抓民生难题。1.解决了领导队伍问题,狠抓村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配备有能力有威望的村民,担任村两委成员;2.解决了团结和谐问题,重新核查低保、危房改造、临时救助等惠民项目;3.解决了基础设施问题,积极争取补助资金,整治村容村貌,完善水、电、路等;4.解决了村文明难题,违章建筑难题开展绿化亮化、厕所革命,清理违章建筑等项目。

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参与决策。1.解决了积极性的问题,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事务的管理与决策中来,村民理事会一直积极跟进,到每家每户积极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就如何成立合作社、如何分红、土地流转定价等细节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2.解决了沟通难的问题,充实了部分企业代表、下乡市民代表到理事会中来,共同参与、协调村级事务,重大事项均通过村民理事会与村民广泛沟通。

三、充实队伍,依法解决矛盾。1.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从村组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法律工作者、法律志愿者中选取一批政治素质好、宣讲水平高的村民,进行重点培训,引导他们主动担任“法律明白人”的带头人;2.解决了普法难的问题,发挥他们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莱康村形成了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四、组成的文明评判团,传播文化。1.解决了精神文明不足的问题,深入发掘“老莱康风骨”的村民道德规范,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事规则,挖掘祠堂、故居、牌坊、族谱中的家风家训资源,搜集整理家规家训,做成门牌,用以打造“家风家训示范街”;2.解决了文明内化难的问题,评选模范,助家风传扬。组建篮球队、腰鼓队,举办农民文化体育节。

五、盘活土地,成立合作社。解决村民收入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优势企业,成立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林业合作社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由此可见,莱康村的乡村治理具有典型性,建议将莱康村选为典范。

05

2019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副省级)

出发!就要起身、迈步、前进

改革开放,往往是一个宏观的话题。在国家事业下审视,40年来我们不断破除思维枷锁、扫除发展藩篱、荡平前进道路,让中国在砥砺前行中取得辉煌成就、焕发蓬勃生机。

改革开放,也可以是一个微观的话题。在个人视角下观察,如果不是在青春年华遇上了恢复高考、家庭联产承包、重开商品经济、建立经济特区,很多人的命运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走向。

个人努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加法”,时代际遇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乘法”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再出发”。意味着改变命运轨迹的契机再次到来。出发,就要起身、要迈步、要前进。但如何具体理解“出发”一词的含义呢?著名艺术家阎肃说,“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短短一句话,形象而深刻地告诉我们出发的现实意义。

“往前走”明确了方向要求,不能逆潮流而行,否则必将被时代淘汰;“跟着走”明确了节奏要求,不能逡巡不前,否则只会被时代的大潮淹没。

往前走,就要坚持继续走。身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代是否有“往前走”的觉醒呢?从娱乐至上的沉溺,到宅男宅女的涌现,再到“丧文化”的流行,停下来享受当下似乎成为物质文化繁盛的附加产物。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日益增长”的,从“温饱”奔向“小康”、从“生存”步入“发展”,还有更大的目标等待我们去实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对于年青一代的我们,要敢于从舒适圈、安乐窝中走出来,打破惯性、拒绝惰性,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时代浪潮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跟着走,就要坚持一直走。经常有人探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有哲人给出答案——是从心到手的距离。从心到手,物理现实中的距离不过1米,精神世界的距离却可能遥不可及。如果说迈出第一步很难,那么一直走则是难上加难。但是当我们看到“时代楷模”阎肃先生,看到他以毕生精力创作了歌剧《江姐》、京剧《红色娘子军》、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讴歌时代、服务人民、鼓舞精神、滋养人心。今天的人们悼念阎肃先生,不仅仅是表达对他的喜爱和尊敬,也是对他革命一生、创作一生、贡献一生的敬仰,对他始终跟着时代大潮,义无反顾朝前走的钦佩,更是对自己跟着时代大潮一直走下去的激励。

今天,时代的潮流涌向何方呢?站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40年前的改革肇端,看到一代代改革者们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就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正是这个新时代最大的浪潮。行百里者半九十,青年一代的我们任务艰巨,任重道远,更应该坚定着往前走、跟着走,尽到自己所有的力量,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06

2019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地市级)

城市与乡村,要“衔接”不要“嫁接”

“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时隔37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为出发点,明确指出了未来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向。3年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逐步形成了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城乡协调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但仍须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协调发展的成效并不稳固。当前,一些城市仍然存在盲目无序的扩张态势,雾霾绕城、垃圾围城、汽车堵城的“城市病”没有根本性扭转。与此同时,空心村空壳村大量存在,乡村留守流动儿童没有完全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农村这块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亟待补齐。

一头是“容不下人”的城市,一头是“留不住人”的乡村,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命题该如何解决?

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要主动“衔接”。在很多城市,人们节假日驱车前往周边乡村度假已成为新的消费方向。到田地里、溪水旁、庄园中体验一日农家生活,许多采摘园、农家乐频频出现爆满。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群从城市到乡村的反向流动呢?正因为乡村的田野风光、地方民俗是独一无二的精神资源,正因为乡村拒绝和城市同质化发展,走一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内挖资源发展的路子,才把人们从城市中吸引到乡村。可见,城市与乡村并不是对立存在的两个空间,当城市的马路和乡村的土壤有机衔接在一起,才打通人们双向流动的通道,才能在人的现代化发展中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要杜绝“嫁接”。当前,城乡一体化存在一个误区——将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以为把农村变成城市就实现了乡村现代化建设。于是,一些地方建起了一排排洋楼,村子里却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和亲近;仿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却游人寥寥、门可罗雀;引进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如今却屡屡发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这些问题都深刻地暴露出,要正视乡村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要正视乡村独特的经济社会基础,不能随意把城市发展套路“嫁接”到乡村发展的思路上,而应尊重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地方百姓的实际需求,擦去涂抹在乡村面子上的那层光鲜粉脂,脚踏实地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乡村。

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既要“协调”,也要“发展”。只有深刻认清为了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根本性命题,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现代化建设,才能让广大群众收获幸福感、获得感。

07

2018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副省级)

驭好想象力经济这匹黑马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可以见得,任何想象力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必然的物质基础,实践探索、经验积累、知识传递等等,都是今人获得想象力的重要来源。

在现实中,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再沉醉于编织神话故事,而是更加关照生活的“痛点”,并充分融入到经济社会活动中来,与实体制造业紧密结合,给我们带来诸多满足,甚至是惊喜。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想象力经济正如一匹黑马跃然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久前落幕的第11届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就有一组智能炊具获得概念组金奖。和传统餐厨用具不同的是,这一款智能炊具通过智能手柄收集并量化分析了食材烹饪过程中的诸多数据,从而让传统烹饪中诸多模糊的概念得以量化,让美味变得稳定而可控,这一技术的突破,让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浪漫的生活需求紧密结合,填补了消费需求的大片空白,也启示我们想象力经济的巨大发展空间。

让想象力经济健康成长,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通过与用户的交流,设计师们汲取到全新的创意灵感;通过与企业沟通,工业图纸转变为惠及大众的创新产品。可见,设计师们的“想象力”来源,并不是自己凭空臆想,而是对每一位消费者耐心负责的倾听、洞察。除过设计师,我们每个人也是自己个人创造力觉醒的驾驭者,以3D打印为代表的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让普罗大众也能把自己的想象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所以,我们不仅可以被动的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设想,也完全可以更主动的投身到“想象力经济”活动中来。

让想象力经济健康成长,每种文化都是原材料。有古人畅想嫦娥奔月,为我们今天“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埋下了种子;艺术创作中斐波纳契数列的精巧结构,也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得到验证和发展;电灯的发明让长明灯不再是幻想,也点亮了一个个家的港湾。可见,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网络中,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让想象力更加丰富、更加多元,让想象力经济更加强劲、更加恒久。

在各种经济形式、经济业态中,想象力经济能像是一匹脱颖而出的黑马,其风驰电掣之势更考验我们驾驭的水平,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年青一代的我们更有责任驾驭好想象力经济这匹黑马,让我们以蓬勃激昂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不忘初心的正气,在科学、艺术和古文化丰富养料的滋养下,迸发出更多的想象力,改变人生、改变世界。

08

2018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地市级)

试谈“有”与“无”

——把握好“留白”和“写实”的平衡

每座城市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如要论起最醒目的,应该是那些带有“地标”头衔的建筑,尤其在许多新区、新城,新的地标性建筑各具特色、鳞次栉比。但是低头看看,却发现如出一辙的存在“拉链式”的马路,修修补补的马路和光鲜地标建筑的强烈对比,令人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感到疑惑。

新修新建,有时的确是根据现实需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新修新建也容易陷入好大喜功的表面政绩中去,容易把诸多复杂问题矮化为物质上的滞后,不仅难以高效精准的解决问题,而且会陷入恶性循环,造成难以卸载的财政包袱。不久前就有新闻报道称,某地一个月内有三支施工队前来铺设排水管道、排查燃气泄漏、抢修地下电缆,“一修、二补、三撬”的城市建设现实,严重地浪费人力物力,也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

形象地说,城市建设正像一辆满载期许的大车,既要满足当下的现实需要,还要紧盯前方道路上的弯道和险阻;既要关照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还要计算油箱里可供燃烧的余量。应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显然没有“一招鲜”的办法可以通吃。怎么摸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考验着每一个城市设计者、建设者、参与者的智慧。

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要善于“留白”。当前,部分城市在中心城区大手笔建设各种生态、文化、休闲综合体,让每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种市中心的“留白”,在规划中留有弹性空间,让未来留有发展余地,让人的心灵和城市的景观都有一定弹性的容许,正是一种以今日之责来负未来之责的担当和智慧。

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要善于“写实”。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就对城市地下管网改造、规划、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立了规矩,戴了“紧箍”。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题中之意就是要用新思想、新理念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办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的憧憬。

《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之辨不仅仅是个哲学话题,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总要面对、总要反思的问题。无论是“留白”还是“写实”,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人心关照,其实最终需要的都是把眼光放于长远处,把精力贯注在实干中,才能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平衡中行稳致远。

09

2017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副省级)

以水为师

上善若水,若水的什么?

老子讲水有七善,第一就是“居善地”。地者,方位也。水所“居”的方位之所以称为善,并不是占据了某处风水宝地,而是处在恰所应当的位置,并且在适宜的位置做了恰所应当的事情,才使得所居之处符合“善”的标准。

以水为师,仅仅“水居善地”这一项就可生发出许多哲理,比如关于“净化”内外两个方面的启示。

对内,要学习水的“自净”能力,守护好自己质朴的“初心”。被污染的水体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能逐渐恢复其原有性状,这正是水的自净过程。不仅水具有自净能力,植物遭遇刀斧之伤也可分泌汁液自愈,动物在受伤后会舔舐伤口消毒,有的还能器官再生……无论是自净或是自愈,都是“自我修复”能力的表现。对于我们而言,除了要具备修复外部伤害的能力,更需要有精神层面的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能力。如果不会自净、不善自净、不常自净,那么,必然会被“负能量”所“污染”。比如,要能够疏导自我情绪,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快就变身“路怒族”,不仅伤害自己、也会伤害他人;要能够主动疏远负面能量,不被周围人的抱怨、哀叹、急躁等情绪所裹挟,不要被一些过去的不良习气、风气所影响,系偏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对外,要学习水的“净他”功能,维护好自己身处的环境。净水可以洗涤污垢,智者可以消止谣言。“净他”,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觉悟、一种担当。如果“病”在腠理、肌肤、肠胃时不及时消除,那么,再强大的净化能力也无法解决病入膏肓的“绝症”。当前,网络空间的生态环境并不乐观,尤其是不时有各类谣言不胫而走,有的歪曲事实、有的无中生有、有的以偏概全,种种谣言引发恐慌、激化矛盾、冲淡理性,伤害的是每一个网络公民的权利。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一代,有科学知识、人文素养武装大脑,所以,越是在网络谣言甚嚣尘上的时候,越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当越来越多的网络公民都能成为网络上正能量的释放源,我们才能共享清朗、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但就是这种简单的事物,不仅蕴含着“自净”和“净他”的巨大能量,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复杂源自简单,身处多元多样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与其疲于应对,不如简单一些,遵从内心朴初而善良的真诚想法,唤醒内心自觉而坚毅的担当精神,在净化自己的同时净化周边环境。处在恰所应当的位置,并且在适宜的位置做了恰所应当的事情,以此引领身边的更多人以水为师,身处善地。

10

2017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地市级)

人生的水位从低处注满

观察水,总能启发人们许多智慧。

就以水所处位置来说。水处于何方?孟子曾说“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意指水向下流动的自然属性,是不可逆转、不可颠覆的。这种看似简单的自然属性,在人们的不同视角里,也能品读出不同的智慧。

身处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对“水之就下”的解读不同,对人生方向的选择指引便不同。尤其是当前,传统的文化被冲击,新的文化体系正在形成,生长于新旧文化夹缝中的青年,思想便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混乱之中。就好像水,有的上飘为云、下落为雨,有的散浮为山岚、汇聚成湖海,这种多样、多态、多形正是青年人面对选择的写照。当然,无论是向上移动,还是左右平移,都会获得成长机会。但如果对比一种最优的成长方案,“水之就下”应当是优先选择。

学水之就下,就要敢于在基层打拼。回顾许多伟人的成长轨迹,都能看到一段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共性经历。有年轻时的刻苦求学,不乏悬梁刺股的故事;有年轻时的艰难创业,不乏阿里巴巴的传奇;有年轻时的扎根基层,我们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许多故事一次次感动。为什么这种“自讨苦吃”的例子不胜枚举、又为人津津乐道,因为这种经历,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格和奋斗精神,影响了他们的整个人生。水之就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畏艰难困苦的气概和精神,敢于在基层打拼,正是年轻人在锤炼中成长的基本环节。

学水之就下,就要乐于在基层奉献。当前,社会上掺杂着对“白加黑”“五加二”等加班文化的质疑之声,把人性关怀和个人奋斗摆在了对立面。但是,人生的升华、事业的腾飞,从来都是要经历痛苦的破茧,片面注重放松与休闲,必然冲淡甘于奉献的精神恒力。苦累中蕴含着信念,体现着追求,彰显着价值,只有认识到奉献的价值,遥望见美好的愿景,当下的动力才更加充沛。水之就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自愿自为的情怀,鼓足乐于吃苦的劲头,正是年轻人纯化进步心态的基本认识。

学水之就下,就要善于在基层收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艰难困苦和繁重任务,想要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不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不行的,不找准工作的平台和目标也是不行的。基层和一线,有最鲜活的百态、最多样的问题、最直接的现实,正是从象牙塔走出的青年学子锻炼本领、砥砺品性的平台。水之就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谦逊求索的智慧,通过向实践、向群众学习,补足短板、固本强基,正是年轻人保持奋斗初心的基本自觉。

“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当经历过基层历练与成长的青年一代再次品读孟夫子这句名言,相信不仅有美好、难忘、充实的回忆,也会充沛“谁能御之”的自信,使在基层吸收的一切养料融汇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11

2016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副省级)

树立文化自信彰显大国形象

不久前,有这样一则令人颇为汗颜的新闻——在一架瑞士飞往中国的航班上,因两名中国乘客在机上扭打,飞机被迫返航。事后得知,争执的原因不过是调整座椅的琐事。应当认识到,任何公共场所的言行都不能看作是私人叙事,在飞机上的争执与扭打,不仅危害的是公共安全、破坏的是公共秩序,也是个人素养低下的赤裸体现。我们不禁要问,飞机返航的经济损失尚有可能弥补,但在文明形象上的抹黑何时能够洗去?

如何化解这一“窘境”,如何让错位的“大国形象”和“国民素养”重新匹配,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孔子给出了答案。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可见,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就把“礼”划定为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立身之本。

学礼,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就应该培养和传承良好“家风”,形成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爱弟悌的和谐亲族氛围,通过生活中的一餐一饭,谈笑间的一言一行,在耳濡目染间修正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在家庭环境中营造良好氛围。在学校教育中,就应该适当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传统的“礼教文化”根植在学生身心。在社会引导中,就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自觉争当“中国范儿”的代言人。

自立,要从具体生动实践中锤炼过硬品质。首先,要立自律之意识。矛盾的产生虽然难以避免,但是“一言不合”导致的矛盾激化,个体自律意识的塌陷,都可能造成连锁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高度自觉的自律意识,在理性克制中强化自我约束,让矛盾在萌发阶段就得以化解、消弭。其次,要立担当之精神。国人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国家形象地侧影,都是我国“大国形象”的组成部分,所以,无论是都市穿梭的市民,还是出国观光的游客,都要自觉用文明的规则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擦亮国人的“礼仪名片”。最后,要立文明之形象。通过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让更多走出国门的同胞成为宣传展示我国正面形象地使者。

外部环境的改善需要物质生产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离不开礼教文化的滋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观念层面向现实层面飞跃,让社会文明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行为细节之中,这既是对和谐社会的期许,也是实现大国崛起的路径。大国之大,既是国土之大、国力之大,更是文化之大、道德之大,当每一个国民都用“不学礼,无以立”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滋润自己的心灵、指导自己的言行,我们礼仪之邦的文化自信就一定会与大国形象重新匹配。

12

2016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卷(地市级)

让好政策得到民众的“笑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老百姓的表情,是衡量政策好坏最直接的晴雨表;但是,这个表情不是凝固的、而是动态的,可能“由雨变晴”、也可能“由晴转阴”。政策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百姓的利益诉求和综合素养也可能在政策的引导下转变。

当我们期待出台“晴空万里”的好政策时,也应该有耐心迎接“由雨变晴”的好政策。

“晴空万里”的“笑评”,是民众利益得到维护的真诚认同。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提出“店小二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等行政效能革命理念,就是践行服务型政府的生动实践。在这种好政策的推行中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的规矩立起来了、要求严起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党风政风为之一变、为之一新,社会风气也变得清爽、和谐,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日益密切。这种和谐局面的实现,就是源自于好政策的“引领效应”,使得干部作风和群众心态同步改变。比如:八项规定刹住了公款吃喝的风气,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也渐次改变;高端餐饮向服务大众转型,老百姓也自发地倡导并践行“光盘行动”……这一系列连锁效应的出现,就是好政策对民众利益切实维护,才得到了真诚认同。

“由雨变晴”的“笑评”,是民众综合素养提升的良性回馈。执行“限塑令”以来10年,从最初对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争议,到后来逐渐养成自带购物袋的生活习惯,再到今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各方的自觉努力,“好政策”就是在这种反复打磨中升华。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对政策进行了讨论、参与,才对政策逐渐认同、自觉遵从,这也正是好政策推进民智开化的过程、培育公民理性认识的过程,彰显了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和德性的积极作用。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之所以深入人心,与“限塑令”等一系列促进公众养成环保理念和环保习惯的好政策引领效用不可分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政策犹如春风化雨,构建了现代观念、树立了科学态度、滋养了法治精神、弘扬了核心价值、培育了道德情操,正是如此,好政策才能办成实事、办成好事,才能在良性循环中推动公民与社会共同发展前进。

10 10月

2021-10-10 22:02:28

浏览644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政策过程中的会议——政府会议的类型划分及其关联分析 坚决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代重任在“振芯铸魂固根”上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