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党建之笔绘治理新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执党建之笔绘治理新篇
发布时间:2025-03-10作者:周学武
(作者系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核心提要
●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贯彻到各领域,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历史方位看问题、从职责定位找方向
●打造一批群众议事平台,在党群服务中心、群众院落里唠家常、谈治理、话发展,让群众坐上同商共议的“C位”,有效引导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将基层党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全过程,用基层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优质高效的为民服务体系、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民之幸,源自坚强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肩负着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神圣使命,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首先要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起,使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主心骨。政治培训铸魂强骨。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贯彻到各领域,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深入开展“党纪国法大讲堂”,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持续用好“青海党建数字化平台”,不断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历史方位看问题、从职责定位找方向。自我革命淬体炼骨。着眼增强自身免疫力推进自我革命,组织开展“以纪律强党建、以规矩抓党建”工作,以“小切口”入手推动解决党员干部在纪律、规矩、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凡事讲政治、干事守规矩、办事按程序的习惯和自觉。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履行政治责任、严肃政治生活,确保党的各级组织坚强有力、全面过硬。筑牢堡垒强基壮骨。围绕海西州基层党建“一个重点、两个关键、九项行动”工作思路,纵深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调研,精准掌握基层党组织队伍力量优不优、群众基础好不好、战斗堡垒牢不牢、党建引领强不强。深入实施好农村领域“强基赋能”行动、城市领域“减负增效”行动,持续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村(社区)一线集聚,不断提升村(社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高度关注新兴领域,通过行业部门、园区、街道协同发力,推动党组织进平台、进企业、进管理站点,实现有形有效覆盖。
民之暖,出自高效的解民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完善群众参与决策机制,架好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做到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计于民,更好组织引领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与党一起奋斗。做实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好在职党员“双报到”服务登记备案、积分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制度,按季度建立社区群众需求、驻区单位资源、在职党员服务“三张清单”。将单位报到、党员报到情况作为单位考核、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推动“双报到”工作从“请不来”转变为“自愿来”。创建红色物业。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物业服务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切实把物业企业打造成践行宗旨的“红色先锋队”。以“红黑榜”等形式建立物业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有效推动物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水平。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开设党务解答、诉求代办、政策解读、流动党员登记备案等服务事项窗口。村(社区)持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使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成为党领导城市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民之安,来自踏实的归属感。基层治理成效事关党在民族地区执政的根基。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就要以提升社会号召力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团结凝聚群众,齐心协力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强基础,让网格解得了忧。全面推动将党建、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多格合一,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中心户”组织体系,构建起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联合运行、联合走访、联调矛盾、联席会议等机制作用,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领导,引导社区党组织做好网格管理、小区治理、群众服务、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进一步厘清网格事项准入制度、网格员工作职责清单,明确工作下沉网格流程及具体任务,防止各级单位随意向基层摊派任务,让网格员将主要精力用于联系服务群众,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搭平台,让群众出得了策。不断完善基层协商议事机制,推动各地区创新打造一批群众议事平台,定期组织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居民)代表等,在党群服务中心(站、点)、群众院落里唠家常、谈治理、话发展,让群众坐上同商共议的“C位”,有效引导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建机制,让“轮值主席”办得了事。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在于是否有破解难题的真功夫、实本事。推行建立基层治理协调委员会,吸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委员,实行“轮值主席”制,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共同参与协商解决辖区突出问题。全覆盖做实社区“大党委”建设,吸纳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物业企业等负责人兼任委员,实行“轮值书记”制,签订共建协议,协调解决党建工作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聚焦乡镇(街道)层面解决不了、需多部门协调、群众意见较大的急难愁盼事项,建立健全村(社区)及时跟进、责任部门具体推进、乡镇(街道)考评反馈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城乡基层党组织精细治理和精准服务水平。
(作者系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3-10 19:34:2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