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杂志天津古文化街:多元共融文脉绵延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2025年第4期《党建》

杂志天津古文化街:多元共融文脉绵延

天津市南开区委

 

古巷长街尽店家,步移景换显繁华。

在天津市腹心、向海而流的海河西岸,便是绵延了数百年的天津古文化街。这里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不仅是“津门故里”,更是百年商脉传承地。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古文化街考察调研,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一年多来,天津市南开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古文化街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上不遗余力,在促进多元共融上一以贯之,使这条老街在历史积淀与现代活力的交融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保护:守护文化薪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城区,彰显城市特色,增强文化旅游内涵,让人们受到更多教育”,“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古文化街是天津城的发祥地,在天津历史文化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漕运而孕育、催生出一条街乃至一座城市,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天津文史专家罗澍伟说,“作为运河文化遗存之地,天津古文化街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明清时期,每年有数百万石漕粮,自江南经由天津运往北京。当时的天津古文化街,已发展成为天津城的中心,八方商客汇聚,终日游人如织。

如今,天津古文化街在历经了1985年和2002年两次大规模整修、重建后,旧貌换新颜,昔日的人文景观与民俗风情得以重现。现在的老街,南北两侧分立“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两座牌坊,一批中华老字号和津门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天津城市文脉的丰赡与厚重在此一览无遗。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是镶嵌在天津古文化街上的一颗“明珠”,其建成年代比天津设卫筑城还早70余年。为呵护好这方历史遗存,天津市及南开区每隔几年便会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天后宫进行全面“体检”与修缮,使之能够抵御岁月的侵蚀。2024年,在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之际,天后宫完成了宫门修缮工程。此次修缮工程对宫门冰盘檐以上部分进行拆卸,修复、加固或更换已经破损的梁檩、椽望、连檐瓦口等。后期,修复团队又根据拆除前的记录,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原形制”的要求,恢复屋面椽头,补充缺失门钉,重做彩绘与门扇地仗……经过一系列匠心独具的修复工作,天后宫宫门光彩重现。得益于持之以恒的重视与保护,时至今日,天后宫仍完好保留着单檐庑殿顶等元代建筑特征,形成“前接抱厦,后接凤尾殿”的建筑格局。

近年来,天津市南开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大力气加强对历史街区、风貌建筑的保护,维持古街风貌,留住古街风韵,确保文化定位不变。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如今,随着天津古文化街顺利完成“微更新”提升改造工程,街区内天津民俗博物馆、天后宫和附属建筑物等得到进一步修缮保护,景区业态功能、运营能力、服务品质实现进一步提升。2024年,天津古文化街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创新:点亮非遗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天津古文化街考察期间,总书记沿街步行,先后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了解产品种类、销售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情况,同店铺业主、员工和现场群众互动交流。

天津古文化街的历史韵味,不仅在于建筑的悠久,更源自非遗业态的繁荣。在古文化街,一大批代表津沽特色的非遗项目和老字号店铺正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风采。

如果说煎饼馃子是唤醒天津人一天味蕾的“号角”,那么麻花便是可以随时慰藉人心的“温暖怀抱”,而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始创于1927年,因当时店铺地处东楼十八街,故取名“十八街麻花”,作为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也被誉为“津门三绝”之一。2014年,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位于天津古文化街主街北口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旗舰店,是四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的必选“打卡”点之一。这里的麻花,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醇厚的口感而驰名中外,酥脆可口,甜而不腻。经营方面,店铺既继承传统理念和工艺,又紧跟时代进行口味创新、设计更新、体验革新——体形小巧便于携带的小麻花、更加健康的益糖高纤麻花正逐步走向市场,赢得顾客青睐。此外,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还与杨柳青年画实现“牵手”,全面挖掘木版年画中蕴含的吉祥元素开发特色包装,在跨界合作中携手打造颇具天津特色的年货礼物。

天津杨柳青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之一。老一辈匠人通过年画,表达出对生活的热忱期望,并使之成为经久不衰的年俗载体。

“莲年有余”是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上百年的经典图案,如今,因为一次展览,“她”与不到20岁的年轻主创们来了一场美妙“邂逅”。

走进杨柳青古文化街店二楼,“莲年有余”天津市学生主题年画作品展分外醒目,主创者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6岁。细细打量作品,抱金鱼的大胖娃娃或跃上“天津之眼”,或飞上中国空间站,传统韵味不减,时代气息浓郁。

画店里,12米长卷《海河绘》以年画笔触表现城市新地标,做成折页图册,成了热卖的天津礼物。天津杨柳青画社木版水印传承人苏丽妍说:“从做过年的画,到做一年中都要挂的画,我们一直在创新。”

近年来,天津古文化街通过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不断增添城市的“非遗味”与“天津味”,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了解天津民俗、感受天津民风、体验天津文化的窗口与平台。

节日期间,天津古文化街宫前广场火热上演舞龙舞狮、踩高跷、杠箱等民俗表演,吸引广大市民游客驻足拍照“打卡”,让八方游客沉浸式感受“老城津韵”的独特魅力。天津市南开区委宣传部供图

焕活:从容向新求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天津古文化街里虽有一个“古”字,但老街不老,一步一景,岁月常新。这条老街在新时代中既沉淀着传统特色和韵味,也生长着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实践的崭新图景。

2024年,南开区持续推进天津市委、市政府“三新”(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和“三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重点工作,统筹包括天津古文化街在内的全域资源,摸清资源家底,采用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双鼓/古(鼓楼、古文化街)实现了历史性贯通联动,两翼齐振,为区域文旅再添新意。2025年春节期间,双鼓/古地区以“逛古街·过大年”为主题,突出“最天津·最民俗”特色,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浓郁中国味、天津味、年俗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皇会展演每天在古文化街宫前广场定时开演,一展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风采;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等30余家老字号纷纷推出新春展示展卖活动;行至鼓楼,新春灯会气势恢宏,特色演艺精彩纷呈……据统计,春节期间,双鼓/古地区客流量达到419万人次,形成了强有力的“津派文化磁场”。

创新没有终点。在天津古文化街宫前广场最新开放的“津港印象”文旅综合体验馆里,一群研学的小朋友正在观看关于天津历史的5D沉浸式电影;模拟操控台前,几名游客正在体验无人化码头集装箱卸船过程……“这是历史文化街区与天津港集团的一次跨界合作,”“津港印象”负责人张媛说,“这里全方位展示了港口与城市间的亲密互动关系,使得港产城融合发展变得更为具象可感,通过沉浸式观影、热门商品展销、模拟操控集装箱装卸等项目,游客在探寻天津历史韵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魅力。”

“新味”不止于此。当传统品牌与时代相融合,创新的味道便成了年轻人的“新宠”。传统糕点店祥禾饽饽铺与天后宫打造联名店,热门商品卖到脱销;煎饼馃子味海河牛奶一亮相,便受到众多尝鲜者的青睐;南开医院参与研发的“八珍糕”,戳中了年轻人注重养生的味蕾……天津古文化街的“新味”来自跨界,更源于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

“走在天津古文化街的大街小巷,我身体上的疲惫感瞬间消失。这里不仅让我觉得放松,而且好吃的、好玩的也特别多,来这里旅游,值!”来自北京的游客杨女士由衷感叹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专程来到天津、来到古文化街,找寻属于这座城市的“老味”,品味津沽大地厚重的人文底蕴。

津门故里,老城津韵。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传承与创新在这里汇聚。新时代新征程,天津市南开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下大力气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续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王碧薇)


03 04月

2025-04-03 11:20:55

浏览21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湖南长沙:“三个高地”涌新潮“两个融合”谱新篇 涵养良好家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