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们日益强大 青年 ——在自治区住建厅系统青年恳谈会上的谈话
来源:内蒙古住建厅机关党建
祝你们日益强大青年
——在自治区住建厅系统青年恳谈会上的谈话
(2018年1月10日,据录音整理。作者魏国楠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后曾任贵州省副省长,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这次恳谈会是我一直以来筹备进行的一次和青年人谈心活动,相对于党课,这是一个自选动作,特别为青年人安排,因为青年人都是宝贝,家庭的宝贝、单位的宝贝、国家的宝贝。任何时候,要做成什么大事,一定要把青年动员起来。你们有太多不同于中老年人的想法,特别是对人生的感悟有独到之处,今天我想你们还有很多好的想法、不一样的想法,但今天是个相对正规的大场合,同志们不方便谈太多,但也都谈得很好。
我历来认可两条,第一条就是我们的青年朋友一定是任何一个地方的中坚力量。在座的各位在住建系统都是中坚力量,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在日常工作中和处长们的聊天中也能体会到。虽然在厅务会、党组会上每次汇报工作都是处长,但是我知道许多基础工作都是大家做的,在此我代表厅党组谢谢同志们。第二条是我坚信青年同志有强于中老年人的独到之处,你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里面充满了无限的潜力、无穷的创造力。所以每一个时代都没有任何一位领袖会忽视青年。许多社会大变革都是青年人发起的,青年要是发动不起来,任何大事都干不了。所以我们住建事业也有劳同志们,能够奉献更多的创造力。
自治区住建厅党组作为一级组织,我想我们要做到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经常顺畅地沟通。比如师傅和徒弟的传帮带,家里老人和孩子的和谐相处,都是以顺畅沟通为基础的。作为组织者,科长也好、局长也好、厅长也好,都要与一般干部有沟通,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思想要对上光,让他们有地方说话,不能一言堂。家里的孩子如遇到不善于沟通的家长,就会出现问题,慢慢的孩子不跟你沟通,不跟你来往,天生的要屏蔽你的任何语言,那么家庭气氛就非常难过了,所以沟通很重要。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容纳。要允许青年溢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水可以倒到杯子里,但是这个杯子放不下一些青年的思想、行为,要允许溢出,溢出后用更大的容器,如盆、海接着,就不会跑得太离谱。只要思想不逾矩,没有成为负面的力量就没有问题。需要有容纳的精神,如果不能容纳,就无从谈起创造力。
基于以上前提,今天和同志们沟通五个方面的内容:三观、自信、学习、历练、成长。
一、关于三观
总书记说它是总开关。出生在什么家庭、国家,和什么人交往,最终走到了什么位次,实现什么愿望,都和这个有关,是思想层面的问题。
世界观,在我的认识中,一条是马克思主义,一条是宗教。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现在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其为指导的,就是要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宗教不一样,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有先知和上帝的,是另外一个体系。你要建立自己的世界观,要建立一个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我们国家,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公务员、共产党员,我认为一定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世界观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相对恒定之前,有时把握不准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要努力去做,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才好解决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及唯物辩证法,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人生观,涉及到如何看待人生和人的一生要怎么过。在我看来,现在的人群,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奉献的人生,这种人非常多,随着社会的进步还会更多,像现在国家推崇的道德模范,老科学家,好多的教师、医生,一生都处在奉献的状态,不求回报,乐趣就是奉献。雷锋就是榜样,这种人非常高尚,应该对他们充满敬意。第二类人是自我的人生。这种人是大部分,从自己的利益和思想出发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一方面赚钱养家和孝敬父母,同时也在奉献着社会,造福于他人,类似“文革”后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思想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状态,是自我的人生。但是我在工作的时候,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在为社会、国家、民族做着贡献,大小不说,这些人也十分值得尊敬。我们有些时候诟病某一类人,其实还是对人家不了解,瑕疵和不公平肯定存在,但总体上我们应该认可他们的人生。第三类是索取的人生,完全是索取,贪得无厌,什么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把自己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所有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正常的,不为他做是十分错误的。他是为了自己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不惜破坏规矩的人。在我们的人生观里,我们至少应该形成一个自我的人生,努力多做出一些奉献;千万不要成为索取的人生,成为寄生虫。现在有不少家庭的孩子,一边索取,一边抱怨,父母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他如何啃老都是对的,同时还指责父母不卫生、素质低、思想落后,反正父母什么都不对。
价值观,涉及价值判断,涉及到我们日常行为处事,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就会胡言乱语、自相矛盾、不知所云。比如对人不了解,乱评价,或者就是以自我的观点来评价别人,假设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要么就是凭顺眼不顺眼说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对事的态度,一样的事情有不一样的评价,今天对、明天错,莫衷一是。对自己也是这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错误瑕疵和不足,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都是死不认账,做错了都不认账,错了都认为我对、我好,全世界就我好。所以价值观非常重要。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基础的、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认清大致哪些事情是好的、对的,哪些是不好的、不对的,有了正确的价值观遇到事情就能作出分析而不是忽左忽右。
在三观的问题上同志们要注意。最近在网上有个南宁的中学生,18岁的女孩,写了篇作文叫《说尺子》,我认为主要谈的是价值观的问题。她举了几个例子。家里妈妈每天做饭洗衣,所有的家务都做,结果她有一天病了没有做饭,爸爸做了,就收到了赞誉,殊不知一直都是妈妈干,而且妈妈生病都没人关注。这就是惯性,导致尺子发生了偏差。在一个单位里,有的人天天干活,干多、出错越多,受到的批评越多;相反,有的人很少干活,偶尔干一下就受到了表扬,这个尺子也歪了。我们搞平时考核,有些领域、有些岗位虽然必须得有人干,但这些岗位的工作总量和劳动强度要远远低于其他岗位,如果把这样的岗位设为优秀而没有其他岗位,就不公平,离开基准线,尺子是歪的。还有一个例子,北方某城市有一位施舍粥的大妈,每天早上都会给乞丐流浪汉熬粥,突然有一天有人从粥里吃出沙子,这个人竟然将粥泼到了大妈身上。而且吃粥的人还分成了两派,有一派还支持这个泼粥的人。薄情和冷漠竟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哪里还有价值观!还有一个例子,一位大客车司机拉了19个人,路上不幸出了车祸,翻车之后,这位司机将这19个人一一搭救,但是自己却因为长时间浸泡在冷水里患肺炎因交不起住院费死了,临终时说:“我救了19个人,没有一个人救我”。这也是价值观扭曲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建立一个基础的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就会整天充满抱怨,甚至无所适从、南辕北辙、一片混乱。
二、关于自信
自信其实就是相信自己、喜欢自己,不是别人说好才自信,而是我本来就从容悠然,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我对自己认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认可,这需要有格局和大的胸怀才能做到。
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的出生我们选择不了,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家庭,没人给我们打招呼。而出生之后,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就要有清楚的认知,之后建立所属的自信。比如说我们作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是这样走过来的,清朝前期以前都是十分强大的,为什么叫中国,中央之国,不知道有别人,我们就是核心,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但是后来弱了、挨打了、换了处境。100多年积贫积弱,国家和民族受尽欺凌,作为弱国子民也低人一等,走到哪里都直不起腰来。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忍辱负重,苦心寻求救亡图存的路径,直到新中国建立,直到改革开放,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总书记说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但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也不过短短40年时间,我们在富起来、强起来的路上走得很快,但时间很短,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条路还充满瑕疵,只要我们坚持住、走下去,我们必将强大。社会文明、人的素质、各方面的发展水准,有太多不如意、不如人的地方,但这是发展中的瑕疵。当我们对这些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有了包容之后,我们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就能对国家和民族建立自信。大河有水小河满,对国家和民族有了自信,自然应该也建立个人的自信。作为中国人,没什么不好的,赶上新时代更好。我们泱泱大中华英才太多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自信。但是一个民族的自信是大家组成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树立自信,进入新时代,自信的理由更充分了,希望同志们一定要建立起这份自信。
三、关于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历史的结晶,人民的智慧。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学习有三钟境界:读书、思考、写作。读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最好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毛泽东、习近平等领袖人物为什么有那样的韬略,是因为读书太多了,毛泽东把“资治通鉴”读了七遍。读书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习惯。读书首先不要设限,不要天然地屏蔽某种类型的书。现在好多年轻人屏蔽好多知识,想当然地认为哪些无用、哪些空谈,其实他对此一无所知,比如哲学政治类的书籍,这些内容可能我们暂时读不懂,但不懂不能屏蔽,慢慢就会懂得。救亡图存、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里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寄于这些思想和道理,我们应该尽力地去学。除了不懂,就是天然的好恶,喜欢八卦、喜欢游戏、喜欢淘宝,就让它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实在可惜。第二要博览群书,特别是科学、哲学、历史、文学,我们都要懂一些、了解一些,因为这些就是讲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事情。第三就是成为专家,我们终究要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在住建的岗位上,你只要做到领先,哪怕一点点,你就不可取代,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本事。
在读书之外是思考,思考和读书要同时进行,随时思考、尽力思考,努力在第一时间把知识转化为思想,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我关注了三个公众号,分别是周国平、哲学人生和三联生活周刊,里面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思考之后就是写作,我们要把自己的想法、学到的东西整理出来,换成我们的思想,成为一些小文章,发表出去,这是读书和思考的深化。中外许多学者、哲学家,都是笔记型的,平时把读书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系统整理提炼后,就是著作。这就是学习的境界,读书、思考、写作。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方式和路径,能做多少尽力去做。
四、关于历练
许多时候历练是学习所不能取代的,所以古人要求行万里路。很多事情我们必须看到,必须经历过。我1997年的时候去包头地税局当副局长挂职,税务局的人很多,那时候讲话很紧张,但是三次之后就好了。过年家里人吃饭,老人让孩子发言,这个话怎么组织,就是对孩子的锻炼。像我们的特色小镇建设,许多时候不去看一看,就不会有概念。我们搞规划搞建设的人,很多时候都需要去看一看。
我觉得在历练这个事情上有几个层面:首先是奋斗。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前提是必须勤奋。任何时候懒惰和粗心都是坏毛病,你要不去做,不去努力,终究一事无成。没有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奋斗加一点天赋,他做出来比我们更高一点的成就是因为有天赋,他可以成为大家。没有天赋的人只要勤奋努力,终究会成为一个专家,最不济也是工匠。有的人竟然浅薄到把懒惰当本事,觉得很酷。这个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子玩玩尚可,成年人也如此就太童稚了。什么时候勤劳都是必需的,懒惰和粗心无论何时何地都是缺点。
其次是与人相处。人是群居动物,我们自己难以生存,需要家庭,需要环境,需要组织,单枪匹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个人英雄主义都是神话,任何个人都是群体中的,所以在历练的过程中要学会与人相处。在家庭中与父母相处,社会中和朋友相处,组织中跟同志相处,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表达的方式,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同理心,不要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人想事。组织中人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要站在组织的角度思考问题,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厅长该怎么办;我对年轻人做什么决定的时候,我也需要问问如果我是年轻人会如何感受,这样就能融合到一起了。
再次就是随机应变。这是能力,是精神修为,跟个人的素养悟性都密切相关。在处理事情时应变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接待信访,在遇到群体性事件时,你根本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种时候就靠应变。有的人火上浇油,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人泰然处之、游刃有余。这就需要历练,凭想象、凭读书都是办不到的,要在学习基础上的加强修为,有了平和从容的态度、客观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才能够处理这些事情,否则会被这些事情拖着走。这个过程很漫长,但在成长中必须了解,努力去做,不断提高。
五、关于成长
成长是一个主动作为的长过程。作为年轻人要掌握好两条:一条就是过好每一天。一个人很难把自己的未来十年八年都规划好,你甚至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立足当下是很重要的,过好每一天很重要。今天从上班到回家睡觉,这十几个小时过得是否满意,如果觉得尚可,那么一个月这么过下来、一年这么过下来、几年这么过下来,工作的大半辈子就基本过好了。据说有一些好习惯21天就能形成,要是努力向过好每一天这个方向去做的话,用若干个21天就积累若干个好习惯,我们的日子能达到基本满意,我们的人生基本是令人满意的人生。当我们老了,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能够感到不遗憾,或者说,重新来过还这样或至少还可能是这样,能有这样一个态度,那我们的人生就过好了。当我们临终的时候能够像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那样说:“告诉他们,我一生过得很幸福”。那这样的人生恐怕就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人生了,我们的成长是很成功的。第二条是日益强大。随着年龄增长、性格定型,我们读的书、走的路、经过的事情越来越多,有心人会把这一切转化为思想和能力、转化为智慧和财富、转化为发展和成功,这就是成长。人和人的差距都是在成长中拉大的。钢铁是在成长中炼成的,猪一样的自己和猪一样的队友也是在成长中形成的。我希望同志们都努力成为能揽磁器活的金刚钻。
最后,作为结束语,送给同志们两句话:一句话是,我希望青年们能做一个政治可靠、本领高强、踏实肯干、不捅娄子的人;第二句话,我希望青年们努力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做社会文明的促进派。
祝你们日益强大!谢谢大家!(来源:内蒙古住建厅机关党建)
2025-04-04 17:15:12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