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中推动科产融合实现新跃升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中推动科产融合实现新跃升

湖南省省长 毛伟明 字数: 5070

学习时报 》( 2025年04月28日 第 01 版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湖南考察,为我们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要求我们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持续用力,这为湖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科产融合,关键是要紧扣科技创新这一牵引动力,聚焦深度融合这一基本路径,围绕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定位,突出高地建设这一目标导向,着力抢占技术、产业、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努力为建成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贡献湖南力量。

聚焦突破首台首套首创成果,以技术制高点拓展科产融合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高质量科技供给,是科产融合的坚实基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湖南将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以首台首套首创成果牵引力,增强科产融合原始创新力,拓展科产融合发展新空间。

瞄准卡脖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科技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产业创新的效益与水平。这些年,湖南围绕卡脖子技术制约,连续5年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超170项,20241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9位,涌现了江海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全球最大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等国际领先技术成果。2024年,我们通过实施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69个,突破高性能液压阀、起落架等关键技术,推动大型民机起落架交付量产,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上轨运行。湖南将针对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受制于人的技术短板,在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靶向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努力攻克更多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实现更多01”的突破。

找准断链点。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转化应用,打通科产融合堵点、产业联通断点,才能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些年,湖南着力打造从研发到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全覆盖,2024年认定五首创新产品179个,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占比达38.9%、居全国第2位。比如,通过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高磁感取向硅钢等技术补链,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推动工程机械领跑世界;通过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等平台强链,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撑;通过北斗规模应用、长沙超算中心算力赋能等场景固链,推动北斗、音视频等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湖南将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创新链,结合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技术突破——中试验证——转化应用链式攻关,以创新链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

激活驱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在深化科技改革中激发创新动力、汇聚攻坚合力。近年来,湖南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牵引,不断完善科产金支撑体系,创新推出成果转化二十条”“双高对接、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举措,2024年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10.5亿元,带动全省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57%,居中部地区第2位。比如,创新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组织500多家企业带着问题走进高校,300多个高校专家团队带着成果走进企业,促成校企合作项目415个。湖南将健全企业出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机制,推动大院、大校、大产业协同创新,着力打通产学研用大通道、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完善技术交易大市场,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聚焦培育领先领军领头企业,以产业制高点打造科产融合新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湖南将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尤其是强化头部企业在技术革新、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示范带动,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攀登。高端化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湖南坚持以技术改造牵引传统产业升级,以十大产业项目赋能优势产业壮大,以智赋万企引领产业智能化转型,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居全国第5位,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企业达8家,国家级单项冠军达72家、居全国第6位,湖南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技术是产业迈向高端化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新形势下,湖南将进一步发挥链主”“链核企业创新示范带动作用,加力推进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液压件、永磁牵引变流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结合人工智能+”行动,牵引现代石化、绿色矿业等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高端产品供给,引领全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突破。新兴产业的蓬勃生长,本质上源于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的双向驱动,这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湖南抢抓先发优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超过50%,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超20%,新能源汽车产量近100万辆,尤其是,全力打造的以自主安全计算、北斗规模应用、音视频为核心的绿色智能计算产业产值突破8500亿元、同比增长19%,正加快向万亿产业迈进。湖南将主动顺应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态势,推进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机器视觉等关键元器件技术攻关突破,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持续壮大数字产业、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新兴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湘江科学城核心承载区作用,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4大未来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而行。品牌是产品质量的标识,是科技含量的象征。近年来,湖南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品牌质量内涵、增强品牌质量优势、提高品牌质量水平,共培育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18家,获中国质量奖和提名奖10个,国检中心和检验检测机构、地理标志商标和产品实现122个县市区全覆盖。特别是我们坚持创新赋能、融合共进,推动字地标与现代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智能衡器计量产业,2024年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产值达104亿元,已成为新的先进制造业名片。湖南将聚焦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强化绿色低碳零碳负碳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应用,积极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让更多湖南经典产业、经典企业、经典产品代表中国标准、中国质量。

聚焦建设冒尖拔尖顶尖团队,以人才制高点强化科产融合新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必须加快建设冒尖拔尖顶尖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以人才制高点增强科产融合核心创造力和基础支撑力。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一致、相互支撑,畅通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既是抢占人才制高点的必由之路,也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现实要求。湖南科教资源丰富,拥有985高校3所、普通高校140所、全日制在校高校生200万人,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在湘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6.8亿元、同比增长56.1%,本地转化率达52.9%,优质的科教资源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将始终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持续深化校院企合作双进双转、高新区和高校双高对接,打通以教育培养人才、以人才驱动创新的实现路径,更好支撑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协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十二字真经,既是抢占人才制高点的不二法宝,也是夯实科产融合人才基础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湖南全力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以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为引领,以芙蓉人才行动、三尖创新人才工程为抓手,持续扩大高端优质人才蓄水池,在湘两院院士、湘籍两院院士分别达42名、128名,国家级高层次科技人才突破1000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突破5000人,新增国家杰青9人和国家优青19人、均创历史新高,呈现抢占人才制高点的加速之势。湖南将持续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坚持引育用全链条发力,紧盯急需紧缺引进人才、持续培养本土优秀人才、提升服务效能用好人才,让一批拔尖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为我所用,为科产融合注入强劲人才动力、创造活力。

坚持政策服务环境综合配套。人才竞争先期靠政策、中期靠服务、长期靠环境,长短结合做好人才工作、抓好综合配套,既是始终保持人才队伍冒尖拔尖顶尖的重要方法,也是持续强化科产融合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湖南以政策开道、服务护航、环境赋值,先后出台青年人才“18、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等政策举措,创新实施高校两个70%”、科研经费包干等激励机制,常态开展走找想促”“送解优等服务行动,全省及长沙营商环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1位,形成了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比较优势。湖南将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圈,不断完善项目资助、选育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统筹打好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组合拳,系统升级人力资源配套服务,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持之以恒营造人才发展一流环境。

聚焦打造高端尖端前端平台,以平台制高点激发科产融合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我们要紧盯高端尖端前端抢占平台制高点,更好以平台引聚人才、集聚要素、汇聚资源,激发创新裂变引领产业倍增的动力活力。

以战略科技平台强策源。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平台矩阵,是科技竞争的核心力量、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强驱动。近年来,湖南紧盯高端尖端前端建平台,国家实验室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3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4+4科创工程全部实体化运行,具有湖南特色的战略科技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也为创新驱动发展、科产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湖南将继续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学前沿,以湘江科学城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5大标志性工程为牵引,加快引育更多战略科技平台,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的创新策源优势和要素聚合能力,更好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以产业技术平台促转化。产业技术平台是对接基础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通道,是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关键载体,也是促进科产融合需求对接、要素融通的关键一环。湖南拥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居全国第2位,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企业技术中心78家,有力推动湖南在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北斗规模应用等多个领域成为技术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产业发展集聚地,为全国科产融合探索了成功经验、成熟路径。湖南将持续做强做优产业技术平台,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围绕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进行突破性研发和产业化研究,增强产业技术平台自我造血赋能产业功能。

以公共服务平台提质效。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对接创新供给和产业需求、高效匹配研发设计和生产配套,是提升创新链产业链附加值的强引擎,也是推动科产融合的加速器。近年来,湖南持续做强做优公共服务平台,检验检测、计量测试、认证认可、成果转化等功能平台加速完善,工业互联网、物流仓储、要素市场、资源交易等服务平台加速提质,累计培育省级成果转化中试基地36家、认证机构52家、检验检测机构超1800家,有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9%,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湖南将加快构建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深入推进科产融合服务平台补短板、提能级,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提升以供需对接促进科产融合的平台支撑力和黏合力。


28 04月

2025-04-28 18:41:51

浏览12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素人写作”何以引起共鸣(纵横) 让基层“好点子”变成政策“金果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