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推动人才发展三重跃升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推动人才发展三重跃升

发布时间:2025-04-28 作者:倪凯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寰球人才交流中心主任)

 

从注重人才规模扩张转向人才引领突破,聚焦原始创新、产业引领与标准制定权,实现从人力资本积累向智力资本裂变的跃升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纵深突破的背景下,“十五五”时期我国人才发展面临历史方位、战略目标、竞争范式三重跃升。人才发展规划需聚焦“制度型开放、生态型重构、引领性突破”三大战略支点,推动人才工作从“补短板、扩规模”转向“强长板、优制度”,抢占全球创新链制高点;从“追赶布局”转向“引领突围”,构建自主可控人才生态;从“政策红利”转向“系统能力”,破解“人才卡位”“智力断链”等核心矛盾,为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人才竞争白热化。迈向人才发展“下一个五年”,核心目标是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体系。从重心上看,“十四五”时期侧重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政策环境,“十五五”时期要更强调通过国际化、智能化、社会化、个性化发展在全球价值链、人才链中夺取竞争优势。从目标上看,要从注重人才规模扩张转向人才引领突破,聚焦原始创新、产业引领与标准制定权,实现从人力资本积累向智力资本裂变的跃升,为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转向领跑提供支撑。从政策上看,要从“政策优惠”转向“生态构建”,从政府主导转为市场配置,真正实现政府角色从“主导者”向“规则设计者+平台搭建者”转变。从角色上看,要从全球科技治理的参与者升级为规则共建者,通过深度提升规则共建能力、构建区域协同网络等方式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这一转型不仅需要技术硬实力突破,更依赖于软实力输出,关键在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形成“中国标准—全球应用—人才反哺”的良性循环。

“十五五”期间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人才治理体系,最终形成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产业链安全、服务民生福祉的战略人才力量。面向科技前沿,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建立“顶尖人才直通车”机制;面向经济主战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产才融合示范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完善“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定向培育战略领域紧缺人才;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医疗卫生人才“强基计划”,打造区域性医疗健康人才高地。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构建“顶尖人才—骨干人才—技能人才”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创新机制,坚持破除“四唯”倾向,建立“创新价值+产业贡献”双元评价体系;重构生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生态圈,形成“人才带项目、项目聚人才”良性循环。构建“人才双循环”格局,以内循环强基,实施本土人才振兴计划,激活存量人才潜能;以外循环聚力,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基地,构建“全球大脑+本地转化”模式;做好双循环融通,建立“人才飞地”共享机制,实现“研发在外地、贡献算本土”。

筑牢人才发展“四梁八柱”。坚持全球视野与中国智慧融合,坚持开放引才,参与国际人才治理规则制定,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才集散地;坚持特色育才,将“工匠精神”“乡贤文化”等传统基因转化为人才竞争力。坚持制度创新与生态培育共振。建设改革试验田,如鼓励地方设立“人才政策沙盒”,在评价激励、流动配置等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做好生态培育术,优化服务配套,强化系统集成,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培育战略科学家,建立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机制;坚持中坚锻造,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推动校企共建“双导师制”培养基地;坚持基础夯实,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寰球人才交流中心主任)


28 04月

2025-04-28 18:49:04

浏览15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找准党员教育培训着力点 强化目标引领 深化改革创新 狠抓工作落实 ——重庆市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发言摘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