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深沉的誓言
奋斗,是青春最深沉的誓言
廉思 字数:2331
《学习时报》(2025年04月28日第02版)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如何理解奋斗的意义、厘清奋斗的逻辑,是一个关乎成长成才、关乎国家未来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加速变迁、价值多元碰撞的语境下,“努力与结果”“起点与终点”“个体与整体”“躺平与平凡”等问题常常困扰着当代青年。只有深入把握这些关系背后的逻辑,才能让奋斗更有方向、更有动力、更有意义。
奋斗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价值积累。“为什么我这么努力,结果还是不如别人?”“既然努力不一定有结果,那还努力干什么?”这样的疑问在一些青年心中悄然滋生,反映出一种现实焦虑,也折射出一种功利主义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深刻揭示了奋斗与幸福、努力与成就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认识到,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线性关系,而是建立在长期积淀、价值转化和方向正确的基础之上。努力是因,结果是果;果未必立现,因不可或缺。在现实中,奋斗的“种子”往往要经过漫长的孕育,才能结出“成功”的果实。有时一份努力会收获十倍的成果,有时十份努力才换来一点成效,但每一次真诚付出,都是成长与蜕变的必要过程。青年的价值不应只用结果来衡量,奋斗的意义更在于过程中品格的锤炼、能力的提升、精神的养成。结果并不总由个人努力决定,也受到时代机遇、社会结构、教育经历、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奋斗无用,而恰恰说明,越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越要靠坚定的奋斗精神保持前行的主动权。青年要树立辩证的成败观、正确的努力观,把奋斗作为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回报计算的筹码。
奋斗不是被动继承,而是主动创造。“我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凭什么能有一个好结果?”面对现实中的起点差异,一些青年感到迷茫,甚至陷入“比不过就放弃”的心理误区。这种情绪在“内卷”焦虑中被进一步放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拼搏比起点更关键,方法比背景更重要。100多年来,无数青年凭借顽强奋斗从平凡起步,走向了不凡人生,他们用事实证明,奋斗可以改写命运,拼搏可以成就未来。奋斗不是继承的延续,而是创造的跳跃。出生在农村或小城市、家庭普通、资源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这些当作不奋斗的借口。正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大批青年人才用信仰和拼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今天的青年同样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奋斗突破出身的边界。当然,这个过程不会轻松,也不会平均,但它的公平在于,每一个人都有通过奋斗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从社会服务到绿色发展,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志青年的参与。起点的不同,不能决定终点;但终点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奋斗的姿态。
奋斗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时代同频。“我为自己而活,为什么要考虑国家、集体、民族?”这种个人主义情绪在一些青年中时隐时现,是一定语境下“自我中心”思维的自然产物,但却违背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深度交织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既是一种价值引领,更是一种现实路径。青年只有将个体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才能在大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成才。个人奋斗不等于孤军奋战。每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土壤与国家的平台。一个国家的繁荣为个体提供更多机会,一个集体的强大为个体发展提供更厚支撑。青年要认识到,“我的未来”从来不是“与他人无关”的孤岛,而是与“我们的集体”密切相关。正如科研一线工作者、西部计划志愿者、卫国戍边战士……他们将个体奋斗嵌入国家发展的脉络中,在服务人民中成就了更大的人生价值。奋斗的最高境界,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对人民的贡献之上,是把“小我”活成“大我”的投影。这既是理想,也是实践,更是新时代对青年的深切期待。
奋斗不是拒绝平凡,而是拒绝逃避。面对社会竞争的激烈、压力的蔓延,一些青年选择“躺平”:不努力、不拼搏、不进取,将“平凡”与“躺平”画等号,把“接受普通”当作“拒绝奋斗”的挡箭牌。这种态度表面上是“看破红尘”,实则是回避挑战、逃避责任的一种退缩心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不仅是对青年品格的期许,更是一种对奋斗精神的深刻呼唤。选择吃苦不是提倡盲目吃苦,也不是没苦硬吃,而是引导青年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主动选择奋斗而非退缩,选择担当而非逃避,选择攀登而非“躺平”。平凡不是失败,“躺平”才是真正的放弃。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平凡中度过,但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孕育着不平凡的精神力量。新兴领域青年、创新创业青年、社区工作者、乡村教师……他们也许没有聚光灯下的光芒,却用奋斗点亮了无数人的生活。拒绝“躺平”,不等于拒绝平凡;在平凡中奋斗,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坚持。新时代的青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在平实生活中书写自己的人生。
奋斗,不只是青春年华的口号,更应成为贯穿一生的生命姿态和价值追求。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只要青年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标准锻造自己,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必将愈加灿烂辉煌。
(作者系中央团校副校长、二级教授)
2025-04-29 16:24:24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