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重庆市委书记 袁家军 字数:5738
《学习时报》(2025年05月26日第01版)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亲临重庆考察,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要求重庆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标定了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中的历史方位和奋斗坐标。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激发的巨大热情转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行动,转化为谋深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的使命担当,紧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总纲领总遵循,系统谋划推进“六区一高地”建设,以实干实绩实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坚持国家所需、重庆所能、未来所向,着力放大国家战略、产业基础、创新潜力等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加快提升服务全国的能力和贡献度。
久久为功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坚持壮大工业主引擎,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积极抢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新赛道,突出以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四侧”协同、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挥龙头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超级工厂智慧车间赋能产业提质增效,老工业基地在数字时代迎来蝶变新生。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95万辆,增长90.5%,长安、赛力斯等“重庆制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擦亮提升。
坚持全市域创新厚植新动能。注重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战略路径,立足重庆科教资源优势,以央地协同为重要支撑,以打造政产学研用创新综合体为核心抓手,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为关键基础,完善以生命健康、数智科技、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科创高地为牵引,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点领域的“416”科技创新布局,积极构建金凤、嘉陵江等重庆实验室体系,努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6年保持西部第一,居全国第七。
全力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对标落实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新部署新要求,坚定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川渝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平台对接、利益共享,更大力度纵深推进成渝相互赋能相向发力,2024年川渝两省市GDP全国占比提高至7.18%,今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向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第四极”迈进态势积极呈现。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奋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要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我们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的枢纽作用和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优势,积极打造综合物流、新型能源算力等“九大关键枢纽”,支撑带动西部地区扩大向西向南开放,更好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高水平布局推进“一园两体系”建设。坚持软硬件一起抓,放大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作用,集中资源加快建设枢纽港产业园“一园”,提速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和综合服务“两体系”,做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平台功能,积极推进中老泰“三国三园”跨境合作。2024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全国第一,“重庆——舟山”万吨级轮船江海直达航线顺利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增长超80%,重庆服务通道建设、通道服务国家开放能力实现“双跃升”。
积极探索内陆制度型开放。紧扣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创新铁海联运标准规则和渝沪、渝桂货物运输监管服务新模式,积极构建陆上国际运输、通关、金融、结算等贸易新规则,提速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推广跨境贸易“一单制”,率先实施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为中西部首个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试点省市,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中西部第一。
有力有效服务国家总体外交。面向东盟、链接欧亚,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圆满保障德国、中非、越南、缅甸等国元首政要来渝访问。抓住过境免签新政策、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等机遇宣传“8D山城”独特魅力,吸引全球游客。做实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以渝新贸易带动西部地区与东盟贸易额超1万亿元,中新互联互通项目10周年标志性合作成果持续涌现。
持续激发全市域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奋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我们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塑造发展优势的关键变量,强化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动真碰硬、以点带面破解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以“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增动力、添活力、防风险、促发展。
紧紧扭住国资国企改革“牛鼻子”。坚持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关键和要害,在完成国企、园区开发区、政企分离改革攻坚和国有资产盘活“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基础上,一体推进国企瘦身健体、止损治亏、优化布局和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转型,加快提升履行战略使命能力和创新力控制力竞争力。累计完成文化类等5批次19组市属国企重组整合,市属国企法人户数压减69.4%,2024年重点国企利润总额增长12.8%。
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强化政策引领一体推进松绑减负赋能,以超常规举措靶向解决拖欠企业账款、涉企违规执法等问题,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拥抱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新浪潮中更好提升竞争力、服务现代化建设,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集成改革。梯次推进党建统领、经济、社会民生、民主与法制、文化和平安法治等领域119项重点改革项目,率先建立覆盖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等6类主体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推开医检互认、新生儿登记等“一件事一次办”标志性改革成果,群众和企业改革获得感明显提升。
突出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双轮驱动”,奋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我们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本质安全和便民惠民,着眼推动城市治理从条块分割向整体协同、高效处置转变,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全面增强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能力,打造安全韧性、智慧宜居人民城市。
构建完善三级贯通、五级联动的智能中枢。在全国率先建成投用市域一体建设、两级管理、三级贯通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实现17万类数据归集共享,有力支撑各领域业务数字化运行。发挥市、区县、镇街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主轴功能,构建市、区县、镇街、村社、网格五级协同作战体系,重构“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各级各部门运用数字化理念思维方法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的能力显著提升。
积极探索“大综合一体化”新体制新机制。坚持从行政执法改革切入,率先在55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全面推进设施运行、国土空间治理等“大综合一体化”,建设市域一体国土空间综合信息系统,建成基础图层1308个、“多规合一”专题图43个,行政执法改革试点执法事项综合率超过70%,市级统筹、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大力提升全市域本质安全水平。聚焦确保城市运行各类风险日常情况下高效管控、极端情况下安全可控核心目标,紧盯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问题“六个重点”健全风险闭环管控体系,AI赋能构建地下管网、高楼消防等数字孪生系统,有效应对2024年18轮强降水和77天破纪录高温天气,安全事故、火灾、刑案数量逐年下降。
全面推开“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深入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理念,突出满足“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高频共性需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有机更新等,集成布局托育机构、社区医疗站、养老服务站等功能,1733家社区食堂服务惠及248万人次。发动群众提炼形成和弘扬践行“坚韧、忠勇、开放、争先”城市精神,城市人文品质全面提升。
坚持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奋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坚持把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发挥重庆后发优势、拓展增长空间的最大潜力,突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协同发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西部省份走向共同富裕新路径。
提速推进“2小时重庆”交通圈建设。强化交通先导作用,提速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大力推进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空中快运联网协同发展,加快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沿江高铁等辐射西部、联通全国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推动城乡间区域间人员、信息、资金、物流等全方位融通。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1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600公里,路网密度西部第一。
加快构建大中小城镇融合发展新格局。一体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提质建设万州、永川2个城市副中心和黔江区域中心城市,“一区一策”推动渝西地区和渝东新城多元特色发展,扎实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心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吸引力集聚力不断提升,城镇化率超72%。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促进乡村“五个振兴”。深入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千个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四千行动”,依山就势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做大强村公司、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粮食产量创近16年新高,巫山脆李、奉节脐橙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持续提升,95%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饮用水质提升行动保障85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
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我们紧盯2026年1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重要节点,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进一步树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努力形成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全域体系化推进污染防治。健全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城乡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II类、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25天以上。
统筹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实长江“十年禁渔”,坚决打好三峡库区危岩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川渝协同加快建设“六江”生态廊道,长江干流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47种,431处存量危岩除险清患率达95.4%,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5%以上。
紧盯能源、产业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突出企业端、居民端、产业端、治理端协同发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大力发展绿色制造、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生态服务业,加快煤电、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构建绿色安全高效智慧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478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规模提升至15.5%,单位GDP能耗保持3%左右降幅,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排名中西部第一。
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奋力打造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我们深刻把握重庆事业发展关键在党的领导、出路在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抓党建带全局,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锤炼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纪律作风。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高标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级带一级引导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锤炼坚强党性严实作风。牢固树立实干实绩选人用人导向,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忠诚履职、真抓实干,不断提升担当力、创新力、廉洁力。
持续营造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注重从思想上文化上机制上正本清源、纠偏补缺,深化落实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十项举措”,迭代升级破立并举长效机制,全面彻底干净肃清流毒影响,运用反面典型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积极涵养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不断提振干部群众敢闯敢干、敢作敢为的干事创业精气神。
以空前决心力度正风肃纪反腐。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突出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强化监督,一体推进“三不腐”和风腐同查同治相互贯通、有效衔接,多措并举全面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在纪法轨道上履职尽责。
面向未来,重庆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干字当头、唯实争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六区一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全力决胜“十四五”、开局“十五五”,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发展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新作为新成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2025-05-26 09:57:39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