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能人才“破土成春”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让技能人才“破土成春”
发布时间:2025-07-18 作者:余雯
从制度设计到文化培育,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环境,打通职称评审通道、拓宽成长路径、加强典型宣传,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稳住脚步
7月15日是“世界青年技能日”。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一批“土专家”“新工匠”正凭着一双巧手、一个绝活,把梦想写进泥土,把未来焊在一线。当下,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更多技能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只要平台搭得稳、资源送得下、机制跟得上,就会有越来越多有技青年在基层沃土中“破土成春”、闯出精彩。
把课堂搬进车间地头,让培训真正“能学能用”。技能培训只有紧贴产业、贴近岗位,才能真正“沉下去”“立得住”“用得上”。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送教下乡”“就地办班”等方式,实现了培训资源从“纸面文件”到“脚底落地”的转变。如浙江长兴县把数控机床培训班开到乡镇工业园区,农民工下班就能直接进教室;四川郫都区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技能培训嵌入农时节奏,内容更贴近实际。要因地制宜完善“车间课堂”“田间课堂”等机制,让培训成为劳动者手边的“成长阶梯”。
用好“土办法”,让经验变成“共技”、传统焕发生机。技能传承是一场长期接力,许多基层产业虽不乏经验老到的师傅,却缺少制度化的传授平台,导致绝活难以传递、“共技”难以建立。一些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山东潍坊推行“企业下单、机构列单、劳动者选单”模式,将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不仅提升了培训效率,也缩短了就业等待时间。这些看似“土”的方法,正是最适合基层实际的“活法子”。用好“师徒制”“岗位练兵”等传统方式,把碎片化的经验汇聚成系统化的资源,通过优化机制,让“口传心授”成为组织化培训的一部分,基层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将不断提升。
给技能人才应有的“尊重感”,让成长之路更有盼头。技能人才不仅是“能干活的人”,更是“值得被尊重的人”。他们所期待的,不只是评优评奖,更希望在社会地位上有认同、在职级晋升上有通道、在日常生活中有体面。这些年,一些地方围绕“认定—晋升—激励”三个环节做了不少尝试。江苏睢宁开展“土专家”职称评定,不唯学历资历、只看技术实绩,让有一技之长的基层能人有了身份认同;广东佛山推行“工匠贷”,将技能信用纳入金融体系,让技能人才也能拿到低息贷款、迈出创业第一步。从制度设计到文化培育,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环境,不妨再往深里做一步、实里落一格。在技能人才队伍日益年轻化、多元化的当下,更需要打通职称评审通道、拓宽成长路径、加强典型宣传,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稳住脚步。当基层真正形成“人人有技能、处处见匠心”的氛围,当技能不只是谋生手艺,更是成就自我的通道,就会涌现出更多能干事、愿扎根、带头干的“技能尖兵”,不断夯实地方产业发展的根基,托举起技能照亮前程的新时代图景。
2025-07-19 07:29:3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