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
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
王康亮 字数: 2439(作者系山东省兰陵县委书记)
《 学习时报 》( 2025年08月06日 第 04 版 )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兰陵县始终坚持践行党群同心工作定位,牢固树立“抓党建、聚人心”理念,聚焦完善党员作用发挥体系,建立党员应急动员机制,推动“党员同做一件事”,激励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主动作为活力。分类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按照“尊重差异、量身定制,人尽其才、各展所能”原则,将2.8万余名农村党员划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4个类别,根据实际和能力特长,组织他们主动认领岗位、承诺践诺。在职党员结合党员义务、乡村振兴任务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定基础目标;对于有专业优势的在职党员,围绕农技培训、下乡义诊等志愿服务,制定差异化目标。无职党员围绕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重点工作,认领群众意见收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任务。依托驻外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常态化开展“沂蒙先锋”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推动流动党员服务老乡、融入他乡、贡献家乡。对年老体弱党员体现关爱帮扶,在为其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引导他们继续发挥威望余热,积极参与村庄矛盾纠纷化解。
构建网格化党员管理服务体系。织密“一网统筹、上下联动”党员服务管理网络,按照“就近就便、全面覆盖”的原则,将全县588个行政村划分为2211个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与1—5名网格员,吸纳6300余名党员担任网格长、网格员。推动党员包片联户,与重点帮扶家庭、特殊人员家庭“结对帮扶”,每月至少上门服务2次。探索设置党员“服务地图”,标注党员住址、个人及联户信息,实现党员联户情况一目了然。结合“双报到”活动,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驻地社区或居住社区领岗服务,协助做好党建指导、安全宣传、隐患排查等工作。
完善作用发挥评估与激励机制。按照“月公示、季评榜、年总评”的方式,对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全程纪实管理。每月结合主题党日,在党员大会通报并在党务公开栏公示党员办实事情况,接受公开监督;每季度综合组织生活参与度、为民服务实效等表现,评选党员“红黄榜”;年底结合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客观评价党员全年表现。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对表现突出的“红榜”党员加大评先树优力度,对不愿担当的“黄榜”党员,采取“支部提醒—党委谈话—书面通报”梯次处理措施,对不合格党员按程序进行组织处置。
建立党员应急动员机制,构筑安全保障堤坝。建立三级应急动员机制。依托“县、镇、村”三级组织体系,构建党员应急动员机制。在队伍建设上,县级整合应急、消防等多行业系统党员,组建专业应急队,承担应急指导与一线处突任务;镇级组建乡镇直属应急队,作为机动队伍,危急时下沉村(社区)投入应急处突工作;村级由党组织书记带头,与网格化管理融合统一,作为应急处突辅助力量。在人员管理上坚持动态调整,遵循“常驻优先、年富力强优先、技能优先”原则遴选队员,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队伍“新老有序更替、能力持续匹配”。
建立平时实训演练机制。统筹推进风险隐患摸排、重要活动参与和应急演练工作。组织应急队员定期下沉网格,对防汛低洼点、防火隐患区、重点人群及房屋,做到情况清、标记明、报告快,动态掌握风险隐患。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组织应急队结合镇村实际,就近参与秸秆禁烧、山林防火等重点防范任务,以及庙会集市、旅游景区等重要活动秩序维护,积累应急处突经验。同时,将应急能力建设作为党员教育培训重点,县委组织部联合应急、水利等部门单位,每年分别开展1次示范培训与共训共练,有效提升了党员应急实战能力。
建立战时集结响应机制。按照“不冒险、不越位、不添乱”原则,引导应急队在党组织指挥调度下快速集结、领受任务,协助开展救援、秩序维护等工作。通过对接辖区应急预案,制定党员应急动员工作指引,结合防汛、防火、抗旱等场景案例,细化动员范围、步骤流程和人员分工,确保应急反应迅速、措施得当。突出分级联动响应,构建党员应急动员与专业应急管理联动体系,针对县域重大突发事件,分级调配村、镇、县应急队伍,协同做好抢险救灾、疏散转移等工作。
推动党员“同做一件事”,凝聚服务发展合力。常态化问需问计于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村庄发展亟须解决难点问题中找准“发力点”,系统研判往年阶段性、季节性高频政务热线工单,累计梳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群众需求300余项,形成党员“年度为民办实事参考清单”。同时,将清单任务融入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每月选取1—2项作为主题党日服务内容,推动党员集中认领、亮诺践诺,凝聚力量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党员愿干能干的实事好事。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群众监督评价闭环管理,邀请群众对项目实施效果、服务质量等开展全程监督,广泛收集改进建议。
项目化办好民生实事。围绕小微设施建设、关爱“一老一小”、群众急难愁盼等内容,确定连心渠、安心路、同心碾、爱心亭、暖心屋5类实事项目,按照“党委发榜、支部揭榜、党员参与”的工作思路,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一事一榜”向村级党组织集中发榜,村级党组织结合本村实际和村民需求揭榜认领。
引导党代表“组团式”服务。打破地域与行业界限,发挥党代表专业优势。按照“产业相近、需求相投”原则,组建三类党代表活动组:农业系统吸纳农业专家、种植大户等成立农业指导组;政法系统吸纳乡贤、律师组建治理服务组,负责矛盾调解与法律服务;教育、卫健系统组织医护人员、教师成立民生服务组,开展义诊、课后服务等活动。通过整合不同层级、行业党代表资源,设立县乡农业、政法、卫健等党代表活动组21个,184名县级及以上一线党代表在特色农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医疗资源下沉等领域积极发挥作用。同时,引导活动组领办疑难、重复及高频政务热线工单,会同职能部门单位研究化解办法、制定整改措施,推动问题解决从“一事一办”向“一类通解”升级。
(作者系山东省兰陵县委书记)
2025-08-08 11:32:0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